楠木軒

“文化大數據產業論壇”在京舉行 與會人員共商文化大數據發展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休閒

論壇現場(中國公共關係協會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21日電 (李京澤 張素)“文化大數據產業論壇”21日在北京舉行,來自政界、學界和實業界代表共商推動文化大數據產業發展大計。

中宣部文改辦一級巡視員、副主任高書生在主題演講中介紹了文化大數據體系構架的五個組成部分,分別為雲端、生產端、供給端、需求端,以及有線電視網絡。記者注意到,文化大數據供給端的中國文化遺產標本庫、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中華文化素材庫中藴含了豐富的文化內容,比如,人名庫中收錄了36萬人、400萬字,比《中國人名大辭典》多5倍。

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戰略合作伙伴集體簽約儀式(中國公共關係協會供圖)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企業BG常務副總裁馬悦説,相比於自然資源,文化資源並不會因開發而減少,因消費而消失,而是越開發越燦爛。如同採用三維地震成像等新技術可以更高效地勘探石油一樣,通過新ICT技術,利用無人機智能跟拍、AR修復等技術,提高文化產品生產效率,可以將燦爛的文化事業變成無窮的寶藏。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姚永暉介紹了新影集團多年的歷史影像積累,其中很多通過先進技術處理在膾炙人口的電影中煥發出時代的光彩。如電影《唐山大地震》中1976年地震的現場、《建國大業》中七屆二中全會的會場。針對日前革命歷史題材創作中出現的“神劇”,姚永暉呼籲在文藝作品的創作中,多查閲一些歷史資料,少用一些二手資料,避免造成以訛傳訛。

此外,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委副書記、市長趙江濤,中國數字文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代柳梅,國家文化大數據產業聯盟標準化中心主任亓峯分別作了題為《共享數字經濟機遇,共謀文化大數據產業發展》《五大戰略項目齊頭並進—當好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排頭兵”》《區塊鏈技術支撐文化大數據服務初探》的主旨發言。論壇由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大平主持。

論壇由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北京市廣播電視局等單位指導,中國公共關係協會文化大數據產業委員會主辦,國家文化大數據產業聯盟承辦。是首屆中國(北京)國際視聽大會的系列特色活動之一。

此前在視聽大會的開幕式上,國家文化大數據東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中國-東盟、多語種共八個區域中心授牌成立,標誌着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正在全國穩步有序推進。

論壇還舉行了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戰略合作伙伴集體簽約儀式,國家文化大數據產業聯盟分別與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政府、華電內蒙古能源有限公司、中國文化產權市場協作體、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有限公司、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今年是文化大數據產業發展元年,業內人士稱,已經有10餘個省份相繼出台了推進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的方案或實施意見,有100餘家單位、機構加入了國家文化大數據產業聯盟,宣傳部門統籌協調、政府部門分工指導、文化機構主動參與的工作局面初步形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