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式設立第一批國家公園 | 牧民成為生態管護員 享受生態反哺紅利
央視網消息: 觀雲海,看杜鵑,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今年“五一”,四川洪雅的瓦屋山景區,是很多遊客嚮往的去處。2017年,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被整體劃入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年間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保護機制已經形成。這也是今年我國將正式設立首批10個國家公園的一個縮影。通過一個片子,來領略瓦屋山的美景。
瓦屋山,為什麼會這麼美?又是因何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區域之一?很重要的原因是,保護完好的原始森林和巨大山頂平台形成的天然涵水區,為動植物提供了豐富的水源。
2017年,瓦屋山被整體劃入大熊貓國家公園,從而也更有利於這裏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目前,瓦屋山有植物3600多種,被譽為世界被子植物的搖籃,其中珙桐、紅豆杉等7種野生植物,位列國家一級保護範圍。此外,這裏還有很多珍稀的野生動物。就在最近,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工作人員,在對佈設於野外的紅外相機例行檢查時,就發現了珍貴的大熊貓、林麝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的活動視頻。
據瞭解,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的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發現的野生大熊貓數量,已經從最初的3只,增加到目前的13只。此外,紅外相機還拍攝到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鬣羚,以及毛冠鹿、小熊貓、紅嘴雅雀等各類珍稀野生動物。
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任務基本結束
實際上,我們國家在6年前,就已經啓動了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分別是,三江源國家公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武夷山國家公園、神農架國家公園、錢江源國家公園、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南山國家公園。到現在,試點任務已經基本結束了。
牧民成為生態管護員 享受生態反哺紅利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設立國家公園,國家公園都有哪些特色,建設過程中,還需要解決好哪些問題?我們以三江源國家公園為例,來看報道。
在國外,許多國家公園在建設中,通常會把保護區內的居民全部遷出。而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當地羣眾卻必須要成為保護環境的主體,牧民,也需要從之前單純的草原利用者,轉變為生態管護員,這也是三江源國家公園一系列試點改革中的重點。據瞭解,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共聘用了17211名生態管護員,年補助資金達3.72億元。
在瀾滄江源園園區的核心區雜多縣昂賽鄉,通過“一户一崗”的工作機制,再加上和專業自然保護機構合作,2017年底,當地就實現了野生動物社區監測的全覆蓋。理順管理體制、創新運行機制、強化監督管理、推動協調發展,國家公園試點,需要解決一系列體制上的根本問題。
生態保護好了,如何讓當地牧民享受到生態反哺紅利,特許經營、制度化運營等生態體驗和自然教育項目應運而生。正在給大家講解野生動植物知識的工作人員名叫阿旺,是青海省原上草自然保護中心的負責人,他所面對的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的首批自然體驗訪客。有別於一般的旅遊,自然體驗是通過專門勘察的體驗路線和專業講解,讓訪客不僅瞭解到專業的野生動植物知識,更切身感受到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護成效。
生態體驗作為三江源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的一種方式,如今,也正在各園區大膽探索實踐。
國家公園內人與自然形成和諧關係
通過三江源國家公園的試點工作,我們能看出國家公園這個體制的設立,重要目的是要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在建設過程中也體現了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堅持國家代表性和堅持全民公益性三個理念。而佔地面積遼闊的國家公園在建設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關係就是自然與人的關係,如何讓二者和諧相處,如何實現國家公園可持續治理,來看清華大學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楊鋭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