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忠勉向記者介紹《百屏燈》。 本報記者 鄭新培 攝
“活燈看完看紗燈,頭屏董卓鳳儀亭,貂蟬共伊在戲耍,呂布氣到手捶胸。”……這首潮州人耳熟能詳的歌冊《百屏燈》,朗朗上口,每句表現一個神話、歷史故事,共講述一百個故事。近日,非遺項目潮繡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宋忠勉運用自己的潮繡技藝,將《百屏燈》裏的一百個故事,以實物花燈的形式完整地呈現出來,填補了潮州《百屏燈》完整實物的空白。
精心設計430個人物角色
在宋忠勉的展覽室內,一百屏花燈按歌冊《百屏燈》故事的順序排列,燈箱內人物栩栩如生,五官立體飽滿,梳妝頭面丰韻多姿,配以或雍容華貴、或清新脱俗的潮繡,人物角色更顯生動鮮活。每個燈箱內的背景圖都根據故事的情節精心設計,加上燈光道具,活靈活現地展現了每屏燈中的故事情節。
“《百屏燈》裏濃縮一百台戲劇的經典故事,場景、情節各不相同,人物角色共430個,每一個人物擺放的位置和手腳動作造型都要經過細緻考究。”宋忠勉介紹,《百屏燈》的製作不僅工程量大,且工藝複雜,涉及歷史文化知識以及藝術的許多門類,如人物造型、臉譜、服裝、道具等來自戲曲,其佈景、人物膚色又與雕塑、繪畫息息相關。
為此,宋忠勉查找了許多書籍資料,請教了多位潮州文化、潮劇專家,最後根據書籍及專家們對人物的描述,包括人物身份、性格等,形成思路並畫稿,做足準備後,才開始着手製作。
“從屏燈的擺放,到工藝和人物服飾,一百個場景沒有一個是相同。”宋忠勉翻開一疊厚厚的腳本和一張張潮繡設計稿,裏面詳細記錄着每一個屏燈中每一位角色頭部、帽子、衣服的設計方案,這本厚厚的設計稿也見證了宋忠勉花費的心血。確定設計稿後,宋忠勉便按每屏燈長90釐米、寬50釐米、高80釐米的規格開始製作。
《百屏燈》融合12種潮州非遺元素
430個人物,製作起來也十分講究。“每件衣服都很小,彎曲的角度較小,做起來比大件的衣服難度更大。”宋忠勉介紹,正常衣服上的繡龍都得用六股的金線製作,但人物角色衣服小,只能用兩股的金線,花費的時間精力也就更大。
由於涉及人物眾多,造型不拘一格,從人物木質身體的製造,到銀器打造的武器和飾品,再到陶瓷裝飾品,宋忠勉都要向各行業的專家請教,力求完美。宋忠勉介紹,百屏燈融合了潮繡、潮劇、粉塑、泥塑、木雕、木偶、陶瓷、麥稈、剪紙、銀飾、玉雕、珠繡等12種潮州非遺元素,可以説是潮州非遺文化的集大成。
宋忠勉運用自己多年的潮繡技藝,為每一位人物角色都繡制了潮劇服裝,相較於以前花燈用鐵絲做框架,用紙張貼花,宋忠勉製作的《百屏燈》不僅更有利於保存,且將潮州潮繡、戲劇服裝等藝術展現在《百屏燈》中,對《百屏燈》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具有很大意義。經過不斷的摸索和鑽研,歷時18個月,宋忠勉最終完成了《百屏燈》的創作。
“每一屏都風格各異,華貴富麗的《郭子儀拜壽》,優雅清新的《崔鶯鶯聽琴》,氣宇軒昂的《楊令婆掛帥》,雪冷琴怨的《王昭君和番》,一幅幅賞下去,美不勝收。每一屏都是一簇鮮豔的香花,百屏花燈,百花齊放。”文化專家李英羣如是評價宋忠勉的《百屏燈》作品。
市潮劇團藝術顧問洪鐘表示,宋忠勉創作的《百屏燈》十分完整地記錄了一百個故事,填補了潮州《百屏燈》完整實物的空白,不僅傳承了潮州的《百屏燈》文化,也為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
“接下來我將把《百屏燈》送到國內外展出,讓更多的人瞭解潮州的《百屏燈》,進一步傳承和弘揚潮州優秀的傳統文化。”宋忠勉説。(記者 鄭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