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遊規劃與傳統旅遊規劃

全域旅遊規劃與傳統旅遊規劃
自從全域旅遊概念在中國萌芽以來,它的發展是迅速的。從當前的發展形勢看,全域旅遊作為一種新型旅遊發展模式,將逐步取代傳統旅遊規劃,新思想、新理念將會是真正實現全域旅遊的新途徑,中國旅遊業將向全民性時代的全方位發展。

全域旅遊規劃與傳統旅遊規劃
與傳統旅遊規劃相比,“創新”是全域旅遊的重中之重,主要歸納為以下四點:

一、要進行體制和機制的創新性改革和設計

二、隨着遊客知識和休閒舒適度要求的提高,有必要在傳統旅遊規劃模式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滿足遊客不去景點景區的“基營”休閒度假模式,即創新全域旅遊目的地產品。

三、重視旅遊產業整合,通過發展文學創意產業,豐富旅遊產品,擴大旅遊產業規模。

四、構建全球綜合服務體系,完善和改善全域旅遊服務氛圍和服務質量,增強全域旅遊目的地的軟實力。

全域旅遊規劃與傳統旅遊規劃
中國自然資源豐富,但並非每個地方都適合全域旅遊業的發展。根據當地資源優勢,每個區域都可以適應當地條件。根據現況分析,一般符合以下條件的地區適合全域旅遊業的發展:

1.經濟綜合實力較強縣市發展條件:產業基礎好;資源類型豐富,重點資源突出;明確的旅遊主打產品,有一定品牌基礎。如江蘇省崑山市、浙江省義烏市等。

2. 處於都市輻射圈,傳統旅遊資源不突出區縣發展條件:交通便利,城市基礎設施良好。如浙江安吉縣,成都温江區。

3.行政區域範圍大於區縣:資源集中,空間立體利用潛力大,性質獨特,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例如重慶市渝中區。

4.旅遊資源均化分佈區:集中在豐富的資源和相對統一的區縣分佈,可以發展全域旅遊規劃模式,集中利用資源,實現全景全域。如重慶武隆區、河南淅川縣、浙江安濟縣。

除了上述兩個方面,全域旅遊的規劃方法也非常重要。如果規劃中存在認知偏差,則會影響整個地區。因此,鄉村振興規劃建議,要實現全域旅遊規劃,必須遵從2個“再”。

“再認知”,意思是要進行系統性合理規劃、開發性重點保護、階段性分步推進、特色化因地制宜、示範性引導帶動;“再構建”,意思是做好全域旅遊規劃實施的“三個問題”,關鍵性問題是體制機制的頂層設計、引領性問題是產品線路的整合提升、支撐性問題是輻射全域旅遊公共服務體系。

全域旅遊規劃與示範區創建指導(區域發展與公共目的地建設)

¥74.48

購買

最後,我們談到全域旅遊發展的執行情況:

1.產品迭代更新

由目標性產品轉向無景點旅遊,注重過程性體驗產品;由景區式配套產品轉向旅遊景觀全域優化,按景區標準規劃建設,實現整體環境的優化美觀,形成“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旅遊新格局;由傳統休閒旅遊產品轉向轉培育旅遊新業態,創造“旅遊+”新生活方式,增強體驗性和趣味性;由單一旅遊產品轉向層次差異化,構建“引客—迎客—留客”全域旅遊度假產品體系。

2.注重品牌營銷效應

從景區核心品牌營銷到目的地品牌營銷,提煉景區的核心特徵,以創新景區形象,提升品牌營銷效果。同時,要從政府主導型營銷向全國性營銷轉變,動員全民積極參與旅遊需求。

全域旅遊規劃與傳統旅遊規劃
3.進行空間優化並重構

在發展全域旅遊之前,要確定引客空間、迎客空間和留客空間,形成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利用旅遊資源打造多元立體化旅遊產品,通過公共服務及綜合交通搭建立體化遊覽框架,實現平面空間向立體化空間轉變;考慮“自駕車時代+風景綠道慢行時代”的帶動作用,實現普通道路功能空間向線性道路旅遊空間轉變。

4.公共服務主客共享

配套空間建設、配套服務建設要做到主客共享,並創新完善快行漫遊的自駕車、自行車、自助遊服務體系,提供產品化的體驗服務,同時還要實現全域WiFi覆蓋,打造“行前+行中+行後”的智慧旅遊。

5.“旅遊+”產業鏈融合發展

全域旅遊規劃+產業鏈可以增強產業要素的短板,實現跨產業融合,將整個產業全面拉入旅遊要素,使旅遊業不再僅僅是旅遊產業,而是“旅遊+”產業、“+旅遊”產業。居民也可以成為區域形象大使和服務人員,共同推動世界各地旅遊業的大力發展。

來源:全域旅遊怎麼搞

本期編輯:馬方波

責任編輯:周靜

審      核:張磊

監      審:韓益民

新疆是個好地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1 字。

轉載請註明: 全域旅遊規劃與傳統旅遊規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