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景昭——白頭到老圖
邊景昭精品花鳥作品賞
邊景昭 字文進,明代宮廷花鳥畫家。沙縣(今福建沙縣)人,生卒年不詳。永樂年間(1403-1442)任武英殿待詔,至宣德時仍供奉內廷。後為翰林待詔,常陪宣宗朱瞻基作畫。他為人曠達灑落,且博學能詩。他繼承南宋“院體”工筆重彩的傳統,其作品工整清麗,筆法細謹,賦色濃豔,高雅富貴。有“花之妖笑,鳥之飛鳴,葉之藴藉,不但勾勒有筆,其用筆墨無不合宜”之説。邊景昭的墨線氣力十足,變化豐富,精謹細微,柔韌相宜。他精畫禽鳥、花果。深入生活,體察細微,注重物象的形神特徵,邊景昭筆下的花鳥,花有姿態,鳥有神采。他畫的翎毛與蔣子成的人物、趙廉的虎,曾被稱為“禁中三絕”,是明代院體畫家中影響較大的工筆花鳥名家。有《竹鶴圖》傳世。子邊楚芳、邊楚善亦長於花果翎毛,傳其父法。
邊景昭傳世作品有《三友百禽圖》、《雙鶴圖》、《春禽花木圖》。《百禽圖》中畫梅、竹、松三友為主幹,各色禽鳥聚集其上,或飛或鳴,或嬉或息,呼應顧盼,仰俯側反,各盡其態,畫家師承南宋畫院體格,精於勾染刻畫,工整細緻之間,又不失活潑自然之趣。構圖雖繁複,但因巧於穿插遮隱,所以繁而不亂,顯示了畫家藝術功力之深厚。
明 邊景昭 雙鶴圖
【名稱】明 邊景昭 雙鶴圖
【年代】明代
【簡介】立軸,絹本,設色,縱180釐米,橫118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中溪水坡岸兩隻白鶴,一隻垂首下喙覓食,另一隻轉項回首,整理翎羽,情態各異,悠然自得。三棵老竹勁挺聳立於仙鶴間,小竹叢生,環境清幽淨潔,更加襯托 出仙鶴軒昂高潔的氣質。構圖疏朗,用筆細膩而不板滯,色澤濃豔而不流於柔媚;用白粉細筆勾畫仙鶴羽毛,頗得質感。以細毫寫脖頸及尾羽絨毛,極工整細緻,毫微畢見。老竹用中鋒鈎勒填色;遠處淺灘以淡墨暈染,隱約可見。筆法樸拙,風格渾厚,近似南宋院體畫法,是邊景昭的傳世代表作品。
明 邊景昭 三友百禽圖
【名稱】明 邊景昭 三友百禽圖
【年代】明代
【簡介】立軸,絹本,設色。縱152.2釐米,橫78.1釐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初冬時節,百禽棲戲於松竹梅之間。坡石上,兩株翠竹凜然聳起,直入雲端。古老的梅乾斜出畫面,茁壯的梅枝低垂,梅花怒放。梅竹之後,松枝隱現,一羣大小不一的禽鳥,姿態各異,或飛或鳴,或棲或戲,仰俯反側,顧盼呼應,一派生機。構圖繁複,多而不亂;造型準確,工而不板,畫風師法南宋“院體”而有自我。畫中自識:“永樂癸巳秋七月,隴西邊景昭寫《三友百禽圖》與長安官舍。”後鈐“湘府殿賜”、“怡情動植”、“邊氏文近”三印,又一印不可辨。癸巳為公元 1413年。曾經《石渠寶笈初編》著錄。
明 邊景昭 花竹聚禽圖
【名稱】明 邊景昭 花竹聚禽圖
【年代】明代
【簡介】絹本設色,縱137.7釐米、橫65.5釐米。上海博物館。
此圖亦名《春禽花木圖》。寫野外山林一隅,李花、杏花綻放,岩石間竹葉叢生,嫩筍破土而出;口鳥和喜鵲棲止在樹枝和坡石間,或回首理羽、或低頭覓事,禽鳥情 態生動,色彩妍麗明潔,表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春景。其畫法繼承了北宋院體風格,禽鳥勾勒精細,筆致柔和;用簡放粗重的筆墨勾染岩石,吸收了馬遠剛健的筆 意。此圖工寫結合,剛柔相間,在花鳥畫技法上有所創新。
明 邊景昭、王紱 竹鶴雙清圖
【名稱】明 邊景昭、王紱 竹鶴雙清圖軸
【年代】明代
【簡介】絹本,墨筆,縱109cm,橫44.8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邊景昭(公元14世紀末-15世紀初),字文進,福建沙縣人,永樂(1403-1424年)、宣德(1426-1435年)時任武英殿待詔,擅長畫花鳥,以工筆重彩見長。
王紱(1362-1416年),字孟端,號友石、九龍山人等,江蘇吳錫人。永樂初,以善書供事文淵閣,官中書舍人。擅畫山水,尤長於墨竹。
此圖為邊、王二人合作,邊畫鶴,王畫竹。本幅自識:“隴西邊景昭同孟端王中書寫竹鶴雙清圖。”在明代宮廷畫中,花鳥畫的創作顯得較為活潑自由,許多畫家在繼承宋“院體”工整富麗之風格的同時,恰當地吸收了文人畫的因素。畫中邊景昭所畫仙鶴着色淡雅,筆墨簡放,尤其是鶴的造型姿態矯健,氣度嫺雅,軒昂高潔,與 王紱清潤秀挺的墨竹格調統一。作品給人以清新出塵之感,是職業畫家與文人畫家配合默契的成功之作。
明 邊景昭 《白鷹圖》
明 邊景昭《竹鶴圖》
明 邊景昭《竹鶴圖》
邊景昭 雁 紙張:紙本 立軸 尺寸:78.5×29.5cm
邊景昭 百雀圖 手卷 25×310cm
邊景昭 1428年作 紫藤白鴿 立軸
題識:宣德三年五月值武英殿錦衣指揮。邊景昭。鈐印:景昭
邊景昭 珍禽圖 立軸 111×54cm
題識:隴西邊景昭寫 鈐印:邊氏文進
邊景昭 (款) 五德聯芳 立軸 178×50cm
款識:五德聯芳。辛亥秋九撫北宋徐崇嗣設色法一意。鈐印:[邊文進印] [景昭]
明 邊景昭 百鶴圖卷
-END-
聲明:本文來源 金陵博物館 中華收藏協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