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南炮台懷古 海錯館探秘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休閒

福建師範大學學生甘萍推介漳州開發區美景——

甘萍

天南鎖鑰、黃金海岸、網紅建築……在漳州開發區,隨手一拍都是自帶濾鏡的朋友圈“大片”。

就讀福建師範大學大一的學生甘萍,家住漳州開發區。當她得知閩南日報社與團市委、市商務局、市文旅局聯合開展漳州返鄉大學生“為漳州代言 為家鄉帶貨”活動後,她積極自薦,為家鄉的美景代言。

漳州開發區依山傍海、景色秀麗。從小喜歡歷史的甘萍,首推景點就是南炮台。“在我心中,南炮台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資源。”甘萍帶着記者來到素有“天南鎖鑰”之稱的南炮台,對着鏡頭侃侃而談。

漳州港的軍事古蹟南炮台,位於嶼仔尾東南臨海突出部的鏡台山上。它瀕臨東海,緊靠大陸,居高臨下,雄視萬里海疆,它與廈門胡裏山炮台,南北對峙互為犄角,共同扼守廈門灣。

1876年(清光緒二年)福建水師提督彭楚漢改建南炮台,南炮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近代海防炮台。抗日戰爭爆發後,九龍江出海口漳州一帶成為閩南抗日前沿陣地。

當時的南炮台修建在鏡台山上,以閩南傳統的三合土夯築技術築起城牆,炮台設置有明炮兩門,安置德國克虜伯海岸炮,並修築暗炮以配合,炮台內有旗杆台、官廳、兵舍等。甘萍站在克虜伯炮前介紹説:“雖然現在我們看到的這門大炮是仿製品,但依舊威風凜凜,黑洞洞的炮口,直指茫茫海面,雄視萬里海疆。”

1937年9月3日,日本侵略者進入漳州港,企圖攻佔北岸廈門島。嶼仔尾炮台重炮擊中日本軍艦“箬竹”型13號艦,致其最後沉沒在深澳附近海域,立下了華南抗日戰場上第一次擊沉日軍現代化軍艦的戰功,極大地鼓舞漳州民眾抗擊日本侵略,保衞家園的鬥志。

城牆內,兵舍、戰壕、彈藥庫、練兵場等遺址,雖然歷經100多年曆經歲月風雨,依舊清晰可見。南炮台在歲月中歷久彌新,吸引着各地遊客絡繹不絕前往登台懷古。

“來到開發區,還有一個地方必須推薦那就是海錯館。”鏡頭中的甘萍來到一座造型奇特的海洋館,它與廈門島、金門島、雙魚島隔海相望,是漳州地區首家海洋科普館,也是國內首個以中國古代海洋生物圖譜——《海錯圖》為主題,融歷史教育、生物知識於一體的海洋科普館。

“海錯”是我國古代對於海洋生物、海產品的總稱。海錯館內大、小11個展區共展示了100多種、5000尾(只)海洋生物。

“海錯館不僅是一座海洋展覽館,他還是中華白海豚的定點觀察站,運氣好的話,你可能會遇到白海豚出來水面嬉戲。”站在海錯館的中華白海豚的定點觀察站,甘萍激動地説。

甘萍多次邀請大家前來漳州開發區打卡玩耍。“這裏有歷史、有文化、有美景,你心動了嘛?”甘萍對着鏡頭笑着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