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建美一個村落 留住萬千鄉愁
根脈,在歷史的烽煙中延續;
記憶,從遠方的闌珊中相聚。
近日,一場以“相約美麗田園、尋訪鄉村記憶”為主題,以體現會寧傳統農耕文化為重點,依託自然風光和人文底藴,串聯美麗鄉村示範點,激活鄉村旅遊資源為內涵的會寧縣第一屆美麗鄉村旅遊節開的異常熱烈。
沿着發展的路徑,讓我們一起回溯會寧鄉村旅遊的成長曆程……
在杏花村中發芽
會寧,一方美麗的山鄉,一處寧靜的樂土。這裏有農耕的質樸情懷,顯著的地域特色和源源流淌着的“鄉愁”味道。
洗盡歲月的風塵,遙望故鄉的大山,一個“土氣”斑斑卻又“朝氣”滿滿的故事,悄然走入了歷史。
順應時代的變遷,依託這裏的黃土大山,秀麗旱塬和壯美河川,秉承這裏生氣靈脩的人文資源,依託“建美一個村,留住一鄉愁”主題——會寧美麗鄉村旅遊事業就此開啓。
2018年,在會寧大溝鎮,依託這裏厚重的歷史底藴和文脈根源,通過挖掘深度貧困地區旅遊文化資源,在探索實行農村“三變”改革模式的基礎之上,協同整合區域內塑料大棚、杏林、古堡、文物等自然和歷史文化資源,率先開始了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公益旅遊探路。
隨後,一批美麗庭院、幸福農家相繼躍現,杏林春雨、學窯書韻、通安懷古、王亢家集、雄渾古堡……一連串旅遊景點蓬勃而出,大溝深處杏花村·厙弆的名字,開始在這方土地上廣為流傳。
在紅土地中開花
載着歷史的風帆,乘風破浪,一路前行……
心有桃源,雲水之間,在會寧厚重的黃土地上,鄉村旅遊行進的腳步倉促又顯豪邁,會寧,再一次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割捨的懷念!
在前期公益鄉村旅遊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礎之上,會寧又一次開始了凝練、整合和重聚。紫香·童家灣的詩意,穀倉·田家坪的飽滿,“大溝杏花”的含蓄,“驛路牡丹”的奔放,“戰地黃花”的嬌羞,“神秘藥鄉”的厚重……一串串生動的名詞又一次擘畫開來。
據瞭解,近年來會寧縣以農耕文化和鄉村記憶為主線,以“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為追求,通過民俗文化斷片化、重塑化、並與時代特色有機融合,積極打造“紅色聖地遊、生態休閒遊、歷史文化遊”三大會寧品牌,並不斷打造新亮點、延長產業鏈,着力豐富鄉村旅遊深層內涵,全縣實現了美麗農家和鄉愁記憶有機融合,鄉村旅遊和公益扶貧協作互促。
在感與悟中昇華
厭倦了城市的喧囂,期待一方寧靜,渴望一種靜謐!
在會寧,來到魅力的鄉野田園,體驗久違的靈動快感,這一切正好迎合了現代都市人“感悟自然、擁抱自然”的心理需求。
在長征農場,遊人幹農家活、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參與農村文藝演出,體驗純樸的鄉村生活,讓鄉村的恬靜化作一股濃濃的味道,湧上心頭;在大溝深處杏花村,人們闊步大棚深處、採摘田園果蔬,歡聲笑語樂在其中,讓鄉村的安然閒適在這一刻昇華成淋漓的厚重;在中川大墩梁油菜花田,結伴而行的人羣嬉戲熱鬧,在花海里如痴如醉的暢遊,忘我的把假期邂逅,盡情體驗和醉美鄉村温馨的交融。
在會寧美麗的鄉野田園、旱塬秀川,一幅幅別開生面的自然美景,寫滿了人間最委婉的人文風情,遊走其中,“鄉愁” 的味道會湧滿心頭。 據瞭解,會寧縣還以美麗鄉村建設為突破口,着力豐富遊客物質生活和精神家園,並把這種精神家園命名為“鄉村記憶”,讓遊客在體驗自然、感悟歷史中,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實現旅遊產業和文化效益有機融合。
在心與靈中歸真
鄉情是故鄉的守望,鄉音是故鄉的滄桑,鄉愁是遊子的駐足。
在會寧,走進農家院落、體驗鄉村樂趣,感悟一個能讓遊客觸及歷史車輪前進步伐,留得住記憶,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聽,村野的奧妙;看,滄桑的變遷;感,魅力的鄉愁。這個世界依舊楚楚動人,不絕於耳的歌聲,緬懷你我走過的每一份純真。
在大溝鎮新坪村百年學窯內,一位來自蘭州的遊客馬世材告訴記者,來到大溝深處,看到這裏村容整潔、環境優雅,讓人很懷念家鄉,尤其通過看歷史文物的展覽,一下子讓人感覺彷彿回到了過去,“鄉愁”之情便油然而生。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在這片希望的土地上、遊子在守望着家園,故鄉在記錄中變遷。沉睡的記憶,在一個個生動的鄉村符號下,被喚醒的栩栩如生、躍然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