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大師曾言“老天給了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
而堅守本心,不忘初心,便是圓滿。
可是時光翩躚,人世繁華,曾經的夢想因隨着歲月的沖刷而模糊了色彩,純潔的本心也因世俗的侵染而蒙上塵埃。
我們走着走着,便漸漸偏離了方向,陷入了迷茫
當你迷茫時,不妨讀讀這三首詩:不忘初心,在塵世中做最好的自己。
1.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這一句出自張九齡的《感遇》。
這首詩是張九齡的代表作,也是《唐詩三百首》的開卷之作。
很多人都喜歡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我卻獨愛這首詩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屈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而張九齡的這首詩卻將其精髓發揮到了極致。
看似寫草木,何嘗不是詩人的自喻呢?
春日裏蘭葉迎風勃發,生機盎然;而桂花在秋夜的月光下,搖曳生姿。
它們在最恰當的時節裏,綻放着最美的風姿。
它們的芬芳吸引了一羣山林隱逸的高人。
可是這並非它們的本意,草木散發香氣,只是出於天性,而不是為了求人觀賞攀折。
草木尚且如此,何況是人呢?
張九齡寫這首詩時,受人排擠,被貶出京城,心中的抑鬱苦悶不言而喻。
但他並沒有因此沉淪,反而以這首詩表明了自己超凡脱俗的高潔志趣。
他不與世俗同流,也不爭榮誇耀,所言所語,所作所為,皆是為了堅持“本心”罷了。
記得中國詩詞大會的一個選手,高中生薑聞頁在飛花令中惜敗於北大學子,但是酈波老師卻説她是真正的贏家。
只因她在離場時説的那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無論做任何事,身處何方,只要我們堅持本心,不忘初心,那麼成功與否,就不那麼重要了。
2.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這一句出自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
“歸園田居”一共有六首,是陶淵明辭去彭澤縣令之職後所寫,表達了他對官場的厭惡和迴歸田園、自然的喜悦之情。
其三是最膾炙人口的一首,描寫的是他躬耕隴畝的田園生活。
他在南山腳下開闢了一塊田地,在那裏種上了豆子。
可惜他本是讀書人,不諳農事,所以他的田野裏,荒草長得十分茂盛,豆苗反而是稀稀疏疏的。
他每天早晨出門到田野裏剷除雜草,到了晚上才扛着鋤頭,踏着月色而回。
即使山間小路上長滿了野草,晨間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裳,只要不違揹他歸隱的本心,又有什麼關係呢?
世人推崇敬重陶淵明,是因為他“不為五斗米折腰”,更是因他歸隱田園後的那種高恬淡自然的心境。
他是真正的隱士高人,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活出了詩與遠方。
多少人嚮往他筆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生活,但我更敬佩的是他在這首詩中流露出的“但使願無違”的心境。
他在《歸園田居・其一》中就曾言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他辭去彭澤縣令便已然作出了選擇,即使迴歸田園後,肉體不免受些苦難,但是隻要保持心靈的純潔,那又何妨呢?
在這世上有多少人能向陶淵明一樣,不違本心,順心而活呢?
3.依然一笑作春温
這一句出自蘇軾的《臨江仙・送錢穆父》。
蘇軾的這首《臨江仙》很有名,但是大部分人只記住了最後兩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但其實這首詞的上半闋也很有韻味,前兩句描寫的是他和友人錢穆父這幾年的聚散離合。
他和錢穆父都曾在京中任職,兩人意氣相投,常有詩歌往來。
後來錢穆父因罪被貶出京城,蘇軾曾為他送行。
三年後,兩人在杭州相遇,又離別。
“天涯踏盡紅塵”短短六字便道盡了錢穆父這三年來羈旅天涯,江湖漂泊所遭受的苦難。
然而無論遭遇了什麼,詩人見到錢穆父時,他的笑容依然如春天般温暖。
他始終堅持心中的操守,就像那古井的水波瀾不起,又像那秋日裏的松竹,高潔又堅韌。
這世界上有那麼一羣人,不斷地被世界拋棄、傷害,但他們卻還堅守本心。
也許他們的人生並不富貴也不平順,但是,他們的靈魂美麗而高貴。
蘇軾就是這樣的人,他的好友錢穆父也是如此。
也正因為他們心意相通,所以即使面臨分別,蘇軾也絲毫不傷感,反而“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何等瀟灑,又何等豁達!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既然他和友人在這場修行中,都能保持本心,那麼又有什麼可懼怕的呢?
人世浮沉,黑白渾濁,魚龍混雜,但求不亂於形,不惑於心。
當你迷茫時,不妨讀讀這三首詩,不忘初心,在塵世中做最好的自己。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就點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