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87版《紅樓夢》:真正的中國風,美不止在當時,更在以後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休閒

近年來,“中國風”這個的名詞逐漸出現在世界各個角落,並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而曹公的《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著作,誕生兩三百年來熱度不減,回顧87版《紅樓夢》,被譽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絕妙篇章”。其中匠心製作,畫面華美,對“中國風”的渲染尤獲點贊,成功將中國風元素自然融入進故事的每一個細節。

中國風: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藴含大量中國元素並適應全球流行趨勢的藝術形式或生活方式,是中國固有的一種符號。

雖然已經時過30多年,滄桑鉅變,但87版《紅樓夢》中藴含的國風美學卻如金子般,永放光芒。

因為真正的國風,美不止在當時,更在現在,更在未來!

跟漢字一樣,漢服素來是中國的符號和象徵。《左傳》雲:“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

雖然曹公對於裏面的朝代和可以具體區分朝代的服飾,不敢明確寫、具體寫。服裝師史延芹老師為了能夠塑造出屬於紅樓夢的年代氣質。每天去圖書館,翻閲古文資料,更不辭辛苦遠赴千里虛心聽取紅學家的意見。

在沈從文,鄧雲鄉等名家的指導之下,最終服裝師史延芹確定了以宋、明兩朝作為人物造型與設計的基礎,同時還大膽加入了清代服飾的細節特徵,如眾脂粉的中衣便多采用了立領小盤扣的設計。反倒更符合劇中每個人的身份、地位、性格、精神風貌。而這恰恰是原著想傳達給我們的。

耗時三年,她為全劇組準備的戲服共計2700套,其中單單王熙鳳就有春夏秋冬四季服飾74套,每集至少可以更換兩套以上,而劇中的化妝師楊樹雲則説:“她有多少套服裝,我就有多少髮型跟上。”

除了服飾儘量貼近原著描寫,劇中人物的禮儀形表也很講究。中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我國古代有“五禮”之説,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禮儀。

《紅樓夢》中的賈府,是當時社會上很有地位的一個貴族之家,對於當時的禮儀規範也描述的很徹底,禮儀文化也滲透了古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啓功先生在《讀紅樓夢札記》中對此寫道:

《紅樓夢》書中寫出了許多生活制度……特別是清代旗籍裏上層人物的家庭生活,更寫得逼真活現。

為此,87版紅樓夢光是演員培訓就花了三年,每個演員都要學琴棋書畫以培養古典氣質,還要跟禮儀指導學習古代禮儀。出來的成果我們也看到了,87版演員的表演和整個劇的氣質背景是高度統一併且融為一體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各方面體現出來的禮儀教養宛若真正的古代人一般嚴謹且嚴苛。

比如87版《紅樓夢》中,黛玉初到京城時,因為是寄人籬下,所以她只是悄悄地撩起轎簾的一角,窺視京城的萬千繁華和來往的行人。行動出盡顯大家閨秀的禮儀教養,以及處處留心的性格。

到了賈府,黛玉等丫鬟扶起簾子才下轎,進了榮禧堂,賈府幾乎所有女眷全都出場了,上至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等長輩,李紈、王熙鳳、迎探惜三春等姊妹,下至襲人、鴛鴦等丫鬟,這裏黛玉和諸人的依次見禮也是古代禮儀的體現。

接着當天賈母傳晚飯時,87版紅樓夢劇組把這次晚飯拍的特別還原原著和生動,將一個百年貴族的禮儀和規矩展現的淋漓盡致。

開飯時丫環執着拂塵、漱盂、巾帕伺立在旁,準備隨時提供服務,媳婦輩自王夫人起各有分工,王夫人進羹,李紈捧飯,鳳姐安箸親自伺候賈母吃飯。

接着,從落座的順序上也可看出進餐遵循的禮儀。首先賈母坐的是尊位,此後本應是王夫人,可黛玉第一次來到賈府,是客人,所以本着客人優先的原則,黛玉便隨賈母之後落座了。緊接着是王夫人落座,此後賈府中的三位未婚小姐落坐下吃飯。而李紈和鳳姐兩個人則在飯桌旁給大家夾菜,一旁伺候的下人也多,但是飯食間,可以説是井然有序卻又寂靜無聲的。

飯畢,就有小丫鬟用茶盤捧上茶來,黛玉怕賈府與林家的習俗不同,所以不動聲色的觀察諸人飯後洗漱的三個步驟,導演藉着黛玉的視角,分別把這三個步驟放在了賈府三個小姐身上,黛玉在每個人的身上看一個步驟。這裏充分體現了一個書香傳家的閨閣小姐的禮儀修養,也能看出黛玉之心思聰穎處,這種後天習得的大家閨秀風範,絕非一日之功。

中國自古地大物博,建築藝術源遠流長,有着幾千年的文明積累和傳承,講究天人合一、寫實寫意,或精緻,或恬靜,或威嚴,讓凝固顯得生動,充滿了兼容幷包又各具特色的東方風情。

不得不承認的是,曹公在建築素養方面也是有很深的積澱的。因為他不僅將清最美的園林,宅府搬到故事中,還將建築設計與紅樓夢中的人物性格命運聯繫在了一起。真的是“草灰蛇線 伏延千里”。

單單大觀園裏頭有怡紅院、瀟湘館、蘅蕪苑,分列有序,佈局有文章。還有寧榮二府、寧榮街等。書中道是“金門玉户神仙府,桂殿蘭宮妃子家”,這該去哪裏取景?怎不能搭個棚子應付了事吧!

為了拍攝紅樓夢,劇組集合全國國寶級的歷史、民俗、戲曲、建築、文學大師,耗時整整3年,劇組走遍全國10省41個地區219個景點,林林總總的投資和開銷近700萬元。

在沒有橫店等影視城之前,中國影視界基本拍什麼建什麼。為了拍攝的需要,按照原著的描述。劇組更是在北京的南菜園建了一個大觀園。1983年底召開了北京大觀園設計論證會。會議主要是來論證大觀園設計圖,設計圖的作者是林徽因和梁思成的高足楊乃濟先生,結合多位紅學家的研究興建而成。

87版《紅樓夢》開拍完成後對外開放,後來成為國家3A級景區。

“窗外橫山入畫,門前流水堪聽。”最美不過中國風。看過紅樓夢原著的都知道,大觀園有名的景點有很多,比如寶玉住的怡紅院,黛玉住的瀟湘館,寶釵住的蘅蕪苑等,還有滴翠亭、蜂腰橋、凸碧山莊,凹晶溪館等,可謂一步一景,87版劇組生動的將中國古代園林建築藝術進行了很好的還原。

另外還在河北正定縣建造了寧國府、榮國府和寧榮街等景址。而後連接着住所的石子路、屋外的亭台樓閣、屋內牀幔桌椅書櫃等道具每一不是各有玄妙,十分考究。

唐朝詩人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完美描述了中國傳統古建築的風采:“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

建築師梁思成面對歷盡滄桑的古建變遷發出感慨:“中式建築之個性乃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藝術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結構本身之材質方法而已。”

即便不懂建築的人,也會被劇中那亭台樓閣、青瓦飛檐,曲徑迴廊、鱗次櫛比的中國風建築所折服。

《紅樓夢》不僅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古代家族傳奇,更是一幅周詳備至的風俗畫卷。

故事裏的賈府作為“詩禮簪纓之族,鐘鳴鼎食之家”,其生活起居自然非同凡響,吃的就不多説了,講究的是新鮮細巧。更體現在生活活動上,畢竟真正的貴族,從來不是物質的堆疊,而是一種精神的富足。

對此,作家吳冠琪在《什麼才是真正的貴族精神》一文中説:“真正的貴族精神,第一位的是文化的教養,抵禦物慾主義的誘惑,不以享樂為人生目的,培育高貴的道德情操與文化精神。”

賈府的貴族生活真的很多姿多彩,特別是閨閣少女們的生活,雅緻而有趣味。

比如賈府因為是古代貴族,而古代貴族閨閣女子的生活消遣其實也蠻多的,細看劇中生活中的一個個生活的小片段,會發現女孩子們生活的樣子就是一幅幅的美人圖。春天的日子,她們祭花煮酒,吟詩作對;夏日睡涼榻,吃瓜果;秋意爽朗時,她們結海棠詩社,擬菊花題,詠螃蟹宴;冬天賞雪品梅、吃烤鹿肉、蘆雪庵聯句,偶爾還看看戲聽聽曲。

《紅樓夢》無疑是一部不朽名著,其中所涉及的奢華雅緻生活至今令我們驚歎,這些貴族女子不是不愛錢不花錢,而是懂得物質真正的意義,更關注生活本身,懂得享受生活。

看過87版《紅樓夢》的,都感覺整個視頻鏡頭中,畫面古典、自然。這是因為劇組用寫詩的方式來拍視頻,每一幀都是一幅畫一樣寫意,給人以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古韻味和美感。

比如黛玉葬花、齡官畫薔、晴雯補裘、湘雲醉卧、寶釵撲蝶等,大量採用自然光或者蠟燭光拍攝,加上演員的表演渾然天成,真的是一派的詩意爛漫。

在87版紅樓夢還有多次戲曲鏡頭,比如第13集中就有《南柯夢》的戲曲表演鏡頭,而87版就此曾請到當時北昆的頭牌小生許鳳山,連這種小細節都請真正懂的人,可見劇組匠心製作。而許鳳山的作品有〈牡丹亭〉、西廂記〉、〈斷橋〉均榮獲北京市表演獎和特別表演獎。

讀懂了《紅樓夢》,你就會明白什麼是中國真正的貴族。富人是指物質上的擁有,但貴族則一定是精神上的豐盈。

87版紅樓的畫卷裏還有很多細緻入微的生活細節,處處都表現出古代貴族的底藴和國風美學的樣子。這種美,不是隻是技術上面有美麗的打光有優秀的攝影就可以形成的,這種美是87劇組和演員真正把《紅樓夢》讀通讀透有了深刻理解之後才有的設計,才有的美,是有底藴的美。

除了精美絕倫的服裝造型,《紅樓夢》還留下了13首經典歌曲。因為一部經典的電視劇作品通常都會伴隨着一首甚至多首經典音樂作品的誕生。

若説曹雪芹是一個情痴,那麼王立平可以説是他的知音。

87版電視劇《紅樓夢》13首經典插曲的音樂都是由詞曲作家王立平創作而成。用他自己的話形容“這是我投入感情最多、面臨壓力最大、遇到困難最多的一次創作”。

王立平為了這些曲子,耗費了整整四年時間,可謂嘔心瀝血,創造一種只屬於《紅樓夢》的音樂“方言”。這樣用生命去創作的結果便是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中任何一個音樂片段都極其精緻。比如《葬花吟》,每每聽這首曲,心底的脆弱會合着淚流出,不由自主又百聽不厭,悲悽悽,情切切,意綿綿。

王立平為《紅樓夢》譜寫的每一首曲子,對書中人物的理解、性格的拿捏、心理和意境的詮釋恰到好處,與原著渾然一體。而陳力用她賦予情感的嗓音,以及她對人物的深刻理解將《紅樓夢》傳達的悲情,使她的演唱臻於化境,再加上曹公的詞,真的太美。

比如探春遠嫁,在原著中的幾句話拍成了六七分鐘電視劇長度,整場戲只有一句台詞,同時這也是探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對着趙姨娘喊了一聲“娘”,畫面和音樂同時將情緒渲染達到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王立平先生曾説,《分骨肉》是最打動他的樂曲之一,因為血濃於水的親情。當《分骨肉》那個音樂響起,當探春從棧道離開,遠別回頭揮淚離開的時候,雖沒有一句話,但卻看哭了無數的觀眾,這就是場景和音樂的完美結合。

87版《紅樓夢》之所以成為永難超越的經典,靠的不只是演員們的用心演繹,不只是背後強大的顧問團隊,也不只是配樂的相得益彰,而是無數電視人的心血之作,更是20世紀國風美學的巔峯,也是一種精神,永遠閃耀着光芒。

所謂匠心之作,莫過於此。

現在為什麼我們再也拍不出這樣的經典鉅製?是我們缺技術和資金嗎?

不是的,我們缺少的是對原著作品的那份尊重與敬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