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明清第一豪宅,號稱民間故宮,面積是喬家大院25倍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休閒

一部《喬家大院》火了相隔幾十公里外的祁縣。其實在山西,王家大院歷來就比喬家大院有名。

王家先祖王實元末遷至靜升,以豆腐起家,到明代中葉家業漸大,家資漸厚,聲名漸高,其後大興土木,營造宅第,光耀門楣。

而到清代喬家開始經商時,王家子孫多已入朝為官並且把持官鹽等壟斷行業,作為民商的喬家自然是無可比擬。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靜升鎮,由靜升王氏家族歷經明清兩朝300餘年修建而成。

包括五巷六堡一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明清皇宮紫禁城為72萬平方米),而聞名天下的喬家大院僅萬餘平方米。

對遊人開放的僅是建於乾隆、嘉慶年間的紅門堡、高家崖兩組建築羣,雖只佔整個王家大院約五分之一,竟已容納了百餘座院落、千餘間房屋。

王家鼎盛於康熙、乾隆、嘉慶年間,家族內在朝中做官者高達40餘人。不僅富甲天下而且權傾一時,可謂風光無二。

王家趁勢大興土木,營造住宅、祠堂、墳塋和開設店鋪、作坊,並在當地辦設義學義倉,修橋築路、蓄水開渠、賑災濟貧等,善舉不斷。

由於王家為官宦者眾,故其建築充分體現了官宦門第的威嚴和宗法禮制的規整,高牆深院,森嚴壁壘。

王家大院依山而建,周圍是封閉的磚牆,高20多米,上有走道相通,用於巡更護院防盜匪,間隔有女牆垛口和更樓。

全院亭台樓閣,雕樑畫棟,堆金砌粉。順坡層層疊疊,飛檐斗拱,古香古色。疊院閣樓綿延不絕,大紅燈籠高掛城頭,富貴威嚴的氣勢彰顯着屋主的地位和財富。

在古建範疇,它的藝術內涵可謂貫穿種種,無所不包。其建築融歷史、哲學、力學、美學為一體。

多采用前院為木構架形制,後院為兩層窯樓,底層為前檐穿廊的窯洞,二層為樑柱式木結構房屋的整體建築形式,構成了典型合理的樑柱式木結構建築與磚石窯洞式建築相結合的建築形式,且結構附件裝飾均絢麗精緻、雍容典雅。

如穿廊上的斗拱、額枋、雀替等處的木刻及柱礎石、牆基石等石刻裝飾,形式多樣,做工極佳,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北方民居“堅固、實用、美觀”的建築特點。其院落佈局,雖大都為多進式院落,但樣式多變,組合得體。

整個建築設制,集官、商、民、儒四位於一體。

既遵循了中國古代傳統的陰陽五行之説,又合乎尊卑有序,內外有別的倫理道德禮制。

同時,還在建築的局部和細微之處,汲取了南方園林建築的設計風格,將造院技巧與造園藝術有機地融為一體,形成王家大院建築藝術的又一大特色。

如此種種,將大院建造成多元文化融為一體的藝術大殿堂。外觀,堡牆高築,順物應勢,形神俱立,氣宇非凡。

入堡觀覽,庭院深巷,曲幽多變,巧妙連綴,有如迷宮。真是博大精深壯觀,天工人巧地利。在保持北方傳統民居共性的同時,又顯現出卓越的個性風采,不愧為我國民居建築藝術精品。

王家大院不僅是中國民間建築的珍品和瑰寶,它最具特色的雕刻藝術也令人叫絕。

在王家大院數百個院落、上千幢房屋,到處都是精雕細琢的木雕、石雕、磚雕,其數量之大、手藝之精美、內涵之豐富都是舉世罕見的。

王家大院以其雄渾磅礴的規模氣勢,歎為觀止的建築藝術,深沉厚重的文化品位,被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譽為“中國民間故宮”、“華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的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