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外出務工人員“迴流”的背後

由 都超英 發佈於 休閒

城市的魅力在哪裏?靠什麼吸引人們來安家創業?

雲陽縣近年來用生態文明引領城市發展,充分發揮江城山水資源稟賦優勢,致力打造公園城市提升城市品質,正努力把雲陽建成“人在城中走,猶如畫中游”的生態之城。

城市品質的提升,帶來的是生機和活力,帶來的是強大的城市吸引力。雲陽總人口為137萬,流動人口40.5萬,而云陽縣有關部門的統計顯示:近兩年大量外出務工人員“迴流”,今年上半年受各方面影響,“迴流”人員仍有4000人左右。

大手筆:

33公里綠道串起多個景點

綿延670平方公里的長江綠色屏障、兩岸73.5%的森林覆蓋率,33公里的濱江環水帶、3.6平方公里的龍脊嶺公園及數十個景區景點,構成了雲陽生態之城的骨架。

長達33公里的環湖綠道,是雲陽近年來打造“生態之城”的大手筆。

“環湖綠道的後續工程正在努力推進,根據進度,至明年9月,將會全線貫通。”7月26日,雲陽縣環湖綠道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唐成林向記者介紹了環湖綠道的最新進展。

據介紹,雲陽縣城是三峽工程庫區唯一遠距離全遷縣城。隨着新縣城的大規模建設,沿江一帶留下大量荒灘、沖溝和建築棄土等,嚴重影響城市美觀。

2014年,雲陽縣委、縣政府正式啓動庫岸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決定利用庫岸整治,推進城市生態建設和品質提升,力求一舉多得。

規劃的環湖綠道項目區域包括長江北岸黃嶺橋至雙井寨、澎溪河西岸雙井寨至黃石鎮、盤龍街道南濱路和人和街道庫岸等地段的河岸線,全長33公里。

據瞭解,雲陽環湖綠道現在已投用了22公里,已經建成四方井公園、陽光沙灘、水上花園、月光草坪、雲上户外空間、賞景平台等10多個景點。目前在建的,還有濱江公園升級改造工程、市民文化活動中心段等。

雲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雲陽環湖綠道明年9月建成投用,屆時將成為全市最長的環湖生態綠道,把多個景點串連起來,“騎走跑坐可享、山水花石可賞、文史科藝可品”。

繡花功:

城市建設注重打造細節

決策前瞻,規劃大氣,但在具體建設上,雲陽又用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匠心,始終注重城市與山、水和諧相融。

環湖綠道是在消落帶治理基礎上興建的城市生態工程。因此,在每個路段,對生態修護的注重可謂細緻入微。

記者在現場看到,坡度較小的庫岸,播種了狗牙草等耐淹植物穩固土壤;坡度較大的的庫岸,則通過削坡減載、換填土石方等方式讓坡度變緩,再鋪上鍊鎖式植草磚,保證邊坡的穩固、綠化。

為解決各個公園廣場的無障礙通行,建設者們在環湖綠道中各修建了一條平均寬度3米的自行車道和跑步道,同時合理佈局了自行車驛站、廁所、直飲水系統、WiFi、音響、兒童活動場地等服務設施。

作為一個移民城市,在近幾年的城市建設中,建設者們力求在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中都植入雲陽的歷史文化,植入雲陽人的鄉愁。

在已建成的四方井公園,建設者們通過各方努力,收集到農村的石磨、石缸、石墩、豬槽等上萬件老物件,陳列在“石來運轉”迷宮(也稱四方井迷宮),以此“還原”人們的記憶。據公園管理人員介紹,公園自2018年9月開放以來,晚上經常遊人如織,不少遊人在老物件面前或哭或笑,內心之情溢於言表。

從迷宮的東門走到西門,一共有380種走法;從東門走到西門再走到南門,一共有1300多種走法。遊客們穿梭其中,感受過去時光,體驗濃濃鄉愁。

正是這些獨具匠心和藴含深情的細節,讓不少返鄉遊子到這裏打卡留念。

聚人氣:

近兩年“迴流”人員增多

據云陽縣有關部門統計,在較長一段時間,雲陽人口曾呈流出趨勢,一些外出務工人員選擇在外地安家。但近兩年來,雲陽出現明顯的人口迴流現象。今年上半年雖受各方面影響,但從外地“迴流”的人員仍有4000人左右。

人往高處走。今年55歲的王興中是土生土長的雲陽人,前幾年在外務工賺了錢,準備在外地安家。但去年他回老家一趟,親友陪他在環湖綠道走了一會兒,他毅然改變主意選擇“葉落歸根”,今年在雲陽縣城濱江路邊購了房。對此,他自稱是家鄉美景把他的魂又勾回來了。

不少選擇回本地居家、創業的雲陽人很直白:“沒想到這幾年變化這麼大,家鄉綠了美了環境好了,我們當然更願意在家鄉打拼,為建設家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迴流到家鄉創業的人越來越多,而每年來雲陽旅遊的“回頭客”也越來越多。雲陽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啓海感慨:這説明我們堅持生態發展的路子走對了!這是我們多年來持續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帶來的“生態福利”!

雲陽縣主要負責人表示,良好的人居環境不僅體現在環境本身,也體現在這座城市工作、生活的氛圍上。雲陽將堅持“生態優先當示範,綠色發展當標杆”,繼續用生態發展理念和“繡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質,完善城市功能,讓人們生活得舒適充實,吸引更多的人才、資金來雲陽發展,助推雲陽打造“公園城市標杆地”。

重報集團三峽分社記者 巨建兵 楊聖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