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東漢塘古村:蟹形古村落期待涅槃 將打造成旅遊村莊

1月7日,由中國民協副主席、廣東省民協主席李麗娜率領的專家組一行來到惠東縣吉隆鎮漢塘村,開展第七批廣東省古村落普查認定工作,對漢塘村進行實地考察。漢塘村是廣東省第七批“廣東省古村落”的申報單位,也是我市第七批“廣東省古村落”唯一一個申報單位。該村從明嘉靖三十九年始築城,至康熙二十八年完成,總佔地面積約31000平方米。漢塘圍內建築較密集整齊,基本為客家民居,其中清代建築約佔全圍的百分之六十,至今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較大的搶救、保護價值。

惠東漢塘古村:蟹形古村落期待涅槃 將打造成旅遊村莊
漢塘圍內的楊氏祖屋頗有特色。

歷史悠久

古村呈蟹形 明朝就有人居住

據當地村幹部介紹,漢塘古村歷史悠久,整個古村呈現一個“蟹”形。據傳説,明朝永樂年間,有李姓人從福建莆田遷到此居住。《楊氏族譜》記載,嘉靖五年(1526),楊氏族人從東莞茶園(今東莞清溪楊梅崗)遷至歸善縣平政司漢塘約上村居住。最早在漢塘村居住的有李、楊、樊三姓人。當初各姓氏族人來到漢塘村,分散在漢塘周邊的上川嶺、雅土嶺、櫃頭嶺等各山崗而居。由於人丁稀少,經常有賊入侵搶劫,為防賊入侵偷搶,後來,由保甲長樊君索、副保甲長楊宏熙發起並主持建立漢塘圍城牆,稱“圈城”。期間在圈城過程中,發現地方太大,人丁還是不足,便又邀請芩、謝兩姓進圍居住,組成五姓合圍的漢塘圍,後來又有鄭姓、汪姓加入;鄭姓人後來去了香港,又加入了熊姓人,形成了“七姓圍城”。

據介紹,漢塘村的村名由來還有這樣一個典故。明嘉靖年間,漢塘村周邊的上川嶺、雅土嶺、櫃頭嶺等三姓人居住的山崗包圍着一個常年無水的旱塘。這三個相連的山嶺形狀似螃蟹,在兩個蟹鉗之間的旱塘,常年無水難養“蟹”。為了讓“水養活螃蟹”,嘉靖年間,村民將旱塘改稱漢塘,漢與旱同音。從此,“漢塘”之稱沿用至今。

古村建築

古建築保存基本完整 大多為清代建築

漢塘古村特別是漢塘圍裏,古建築至今保存基本完整。據傳,漢塘圍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八月初一。清康熙初年遷界,漢塘圍居民於康熙三年全部遷走。康熙八年遷回漢塘圍,原圍內建築已全部毀壞無餘。至康熙二十八年十一月廿五日,始由東城樓開始重新建造漢塘圍城。

從漢塘圍殘存的城牆痕跡看,平面基本呈橢圓形(不包含圍前池塘),長軸為東南、西北向,約220米,最寬處約145米。圍內建築較密集整齊,基本為客家民居建築,其中清代建築約佔全圍的百分之六十,體量不甚大,風格樸素無華,包括三間兩廊、下山虎及少量的齊頭屋三種建築形式。有三豎六橫九條街道,街道寬在3米到1米間,由於村民認為此地在風水上屬蟹形地,故街道也仿蟹腳全部設計為彎曲不直狀。

在漢塘圍內,有一棟建築非常顯眼,它就是村民所稱的鐘樓。據村民介紹,鐘樓是清康熙建圍城時所建。鐘樓並非樓,只是建在較高的地上(前有五級台階)。鐘樓亦非鐘鼓樓之意,該村族譜所載為“眾”樓,又因村民以其在西南橫排建築之中的位置,稱“中”樓,此後漸訛為“鍾”樓。

鐘樓其實為村民所稱的齊頭屋建築,為硬山建築,平面為正方形,邊長8.70米。屋前為五級台階,台階右邊設一香爐。建築三面磚牆,正面門廊,面闊三間全為木直欞窗式設置,明間下部為雙扇木門。屋內無間隔牆,面闊與進深皆為三間,立柱若九宮格。進門檐柱與金柱之頂上裝飾為四檁捲棚頂。原屋在早已毀壞,現存的是民國時期基本按原貌在舊址重建的,為村民祈福之處。

民風民俗

正月初二舞草龍與眾不同

漢塘村歷史悠久,也延續着不少祖輩們流傳下來的傳統風俗。其中,正月初二舞草龍就是其中比較由代表性的習俗之一。每年的新年正月初二、初三,漢塘村都要舉行舞龍活動。

在舞草龍活動中,每年年初二上午,制龍師傅來到,指揮已紮好的草龍裝好燈飾等龍身。晚上五時半後製龍全體人員穿上統一制服,由學校起行,經護城河外圍前往本村龍脈之地大嶺山“葉公墓”遺址前,隊伍是公龍在左邊,母龍在右邊,小龍在中間排列好。三聲炮響以後,摯龍珠的高喊“走起”,頓時,炮仗、禮炮、鼓樂齊鳴,按母龍、公龍、小龍順序向漢塘圍北門飛奔而去,在北門門前遊演約20分鐘後入城門,經正街往東城門出漢塘圍,再轉左環遊本村環村路一週,再到大地塘,遊演約一小時。最後,經過一些列的舞龍程序後,進行化龍。

此外,漢塘圍還有正月十五吊籠喜燈的風俗,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村民誰家生了男孩,正月十三都要在祖祠掛花燈,在神壇前上香告知祖先,還要擺添燈酒宴客。

而在漢塘村裏,燈籠師傅楊尊來還在延續着先輩們的手工制燈技藝。他的八角籠喜燈是祖傳手藝,20多歲就跟父親學做籠喜燈。改革開放以後,八角籠喜燈在吉隆迅速發展,2000年,全鎮做燈人家達十幾家,單漢塘村就有七家。現今由於科技發展,人們生活提高,手工藝漸漸跟不上形勢發展,再加上市面紙材缺乏,以前做燈的已經漸漸退出,青年人又不願學,現在會做籠喜燈的中老年人寥寥無幾。而在吉隆鎮,僅存楊尊來一家依然在做。楊尊來現在已經60多歲,整整做了40年,他擔心此手藝失傳,決心把做燈的相關技巧和經驗傳給他的兒子、孫子。

保護髮展

我市第七批“廣東省古村落”唯一申報單位

漢塘古村保留着重要的文化記憶,是村民不可複製的文化遺產。因此,漢塘村民普遍對漢塘圍的傳承和保護意識非常強,一致要求申報“廣東省古村落”,讓古村得以更好地保護。2020年4月,市民協將漢塘村作為我市第七批“廣東省古村落”唯一一個申報單位向省民協申報。

為了保護好漢塘古村,近年來,吉隆鎮政府、漢塘村委按照“保護為主、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把搶救、保護和開發利用漢塘圍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多角度對古村進行宣傳推介。

接下來,吉隆鎮將抓緊制定完善漢塘圍發展規劃,着力做好漢塘圍人文資料的蒐集、挖掘和整合工作,加強現有文物的保護和傳承。在此基礎上,加強古村旅遊業的宣傳、開發和利用,致力於把漢塘圍古村建設成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藴,集廣府、客家文化、生態休閒文化和現代氣息為一體的旅遊村莊。

來源:惠州日報

編輯:古志勇 徐達華 劉曉輝 黃俊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85 字。

轉載請註明: 惠東漢塘古村:蟹形古村落期待涅槃 將打造成旅遊村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