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運河,跳動新脈搏!由北至南,我在臨平大運河畔等你!

千百年來,蜿蜒流淌的大運河,就如鑲嵌於華夏大地上的一條玉帶,以3200公里的綿延,串聯起南北沿河數十城,流經之處繁華遍地。都説一部運河史,流淌着民間煙火氣,訴説着古今興廢事,她也因而成為南北文化交融的獨特載體,流光溢彩、絢麗多姿。

杭州塘棲、揚州瓜州、濟寧南陽、天津楊柳青、通州張家灣……依水而築的座座古鎮,守護着大運河的發展脈絡。8月29日,作為中國大運河古鎮發展研討會暨2022臨平大運河文化周系列活動之一,“愛上大運河 千年古鎮行”大型融媒體行動在北京通州區張家灣古鎮啓動,由北向南,途經京、津、魯、蘇、浙五省市,凸顯大運河的古鎮新風,彰顯運河古鎮的新風貌,實現古鎮文化與運河文化的融合傳播。

千年古運河,跳動新脈搏!由北至南,我在臨平大運河畔等你!

串聯古今之美  運河美景風光旖旎

運河兩岸風景如畫,清風輕撫鳥鳴陣陣。在家門口,孩童們嬉戲玩鬧、大人們晨練健身,居民們盡情享受着大運河畔的自然盛景。

“出門靠舟船,四面水相連。曲徑通幽處,以為是江南。”山東省濟寧市南陽古鎮位於微山湖之上,由東西長3500米、南北寬500米的主島和80多個自然小島組成,縱橫交錯的水網和大運河穿鎮而過,形成了“島在水中、河在島上、鎮在湖內”的獨特島鎮景觀。青磚黛瓦、藍天碧水、楊柳依依、千頃荷田……濃濃的水鄉風貌中,流淌出一派北方“小江南”的生動模樣。

元代京杭大運河通航後,南陽古鎮成為運河沿線的重要商埠。明代,它便是京杭大運河上的四大名鎮之一,非常繁華。如今,這座北方小鎮正謀求着新的發展路徑,漁家婚禮、魚鷹捕魚、龍舟巡遊、觀荷放魚……南陽古鎮獨特的河湖景觀和運河文化,形成了一道豐富多彩的旅遊風景,每年吸引着近40萬名遊客。旅遊的繁榮,不僅得益於豐富的運河歷史文化遺存,還離不開近年來微山湖區域的生態環境整治。“這裏曾有不少污染型企業,隨着大運河的拓寬、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微山湖的生態環境好了,遊客自然多了,民宿、餐館等周邊產業也造福了當地百姓。”南陽古鎮景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文旅產業已經是南陽古鎮的支柱型產業。

以生態治理為先,用運河文化搭台,為當地生態經濟發展唱戲,作為四大名鎮之首的塘棲,也走出了一片廣闊天地。近年來,塘棲先後啓動丁山湖及塘超小徑等環境提升項目,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共同富裕、“五水共治”等工作。臨平正以塘棲古鎮為核心,全面推進大運河(臨平段)沿線環境優化,大力開展運河沿線“低散亂”整治、碼頭整治和港口資源整合,提升改造工業遺存、老廠房,有序推進沿線綠道、公園等一系列建設,同時整合塘棲古鎮周邊旅遊資源,完善旅遊配套,提升旅遊服務,推進“美麗環境”向“美麗經濟”轉變。

尋覓河埠生活  運河故事精彩紛呈

“遠看通州城呀,好大一條船,高高燃燈塔呀,是條大桅杆,鐵錨落在哪啦?張家灣嘍。”作為“愛上大運河 千年古鎮行”大型融媒體行動的首站,在北京通州區張家灣古鎮,情景演繹劇《運河船工號子》精彩上演:船伕搖櫓聲由遠及近,急促的節奏、高亢激昂的聲調中,一聲“上船了”把人帶到了興盛的運河時代,喚醒了大運河“聽”的記憶。

“我們把這些運河船工號子整理起來,然後編排成舞台節目,讓更多的人瞭解藴含其中的運河文化。”北京通州運河船工號子傳人們穿着白馬褂,搭配着火紅的燈籠褲,彷彿置身於連鎮的繁華之中:一邊,商鋪林立、街市興旺;另一邊,裝着茶葉、藥材的船隻正停靠在碼頭等待裝卸。倏忽間,一曲富於水鄉風情的舞蹈《宋韻》驚喜亮相,帶人們感受到臨平大運河畔——塘棲這座千年古鎮的“新氣質”。“北方人的音樂熱熱鬧鬧的,江南的音樂卻是婉約細膩,有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在台下觀看節目的李先生説,在運河的最北段,聽着來自運河最南端的絲竹樂,非常有趣。

千年古運河,跳動新脈搏!由北至南,我在臨平大運河畔等你!

△頗具臨平特色的滾燈表演,將宋韻文化呈現在大眾眼前

在揚州瓜州,這樣“聽”的體驗也在發生着。古箏藝術非遺傳承人郭悦帶來的古箏獨奏《春江花月夜》,詮釋了瓜州江畔清幽如詩的意境之美。隨後,個園千秋粉黛藝術團的範文燾唱響揚州清曲版《聲聲慢》,吳儂軟語間盡顯水鄉柔美。站站都有的“愛上大運河”幸福照相館拍照打卡活動,用方寸之間的影像記錄下這條古老河道的滄桑往事和歷史變遷,感受人物個體對於古老運河的真情實感,見證古老河道的歷史變遷。

千年古運河,跳動新脈搏!由北至南,我在臨平大運河畔等你!

△“愛上大運河”幸福照相館

“迨元以後,河開矣,橋築矣,市聚矣。”位於杭州臨平的古鎮塘棲依水而生,擁河而立,千百年來大運河奔流不息,悉心哺育着這個小鎮。而為了將這份水鄉記憶傳承下去,《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臨平段核心區)城市設計及概念設計方案》應運而生,進一步明確瞭如何統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從而構建出兼具歷史文脈和創新活力的城市新地標。

未來,更具特色和田園氣息的綠色生態廊道,更加生動有趣的全域旅遊地圖,更多炫酷好玩的數字博物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臨平段)核心區將充分利用塘棲江南水鄉特色的空間肌理,形成依水而棲、依水而居的生活場景,打造古鎮產城旅融合發展實踐模型,在濃縮展示運河歷史的同時,為當代運河生活提供更為生動的舞台。

傳承非遺技藝  運河文化繁星璀璨

木版年畫、皮影戲、圓木技藝、清水絲綿……一個個散落在大運河沿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猶如一顆顆寶貴的珍珠,訴説着古鎮歷史的滄桑與厚重。

明代,隨着漕運的發展,南方的紙張、水彩沿着京杭大運河傳到天津,外地畫師和年畫世家也不斷遷入,楊柳青木版年畫隨之興盛起來。藉助運河之利,它銷往全國各地,家喻户曉。“楊柳青木版年畫的獨特魅力,來自於勾、刻、印、繪、裱五道沿用至今的複雜工序。”從明朝永樂年間天津楊柳青鎮出現第一家年畫館開始,楊柳青木版年畫已有超過500年的歷史,如今這幅活潑鮮明、喜氣吉祥的楊柳青木版年畫更是成為西青的一張“金名片”。每當過年,當地家家户户都要貼上寓意喜慶吉祥的年畫。

千年古運河,跳動新脈搏!由北至南,我在臨平大運河畔等你!

△天津非遺:楊柳青木版年畫

在北京通州,京味兒毛猴這項非遺也記錄着運河漕運的發達。微縮版永通古橋上,兩隻毛猴扶着欄杆望着橋下的流水,另外一隻斜倚着欄杆遠眺,顯得怡然自得。岸上,四隻毛猴兩兩一組抬着木材運往碼頭……這是土生土長的通州人、京味兒毛猴第四代傳承人張鳳霞創作的漕運景象。在這一幅幅文化的縮影中,昔日漕運碼頭熙熙攘攘、商賈雲集的繁忙景象再現。

千年古運河,跳動新脈搏!由北至南,我在臨平大運河畔等你!

△北京通州非遺:京味兒毛猴

古鎮文化、漕運文化,孕育了許許多多燦若明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藴和文化價值,塘棲自然也不例外。臨平段列入中國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的河道總長約40公里,沿線文化古蹟眾多,孕育了元帥廟會、蠶絲織造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每一站的主題集市中,晚峯榫卯古建築積木、臻元箱包、楠宋瓷業精美宋韻瓷器、朱炳仁銅等文創展品,臨平江楠糕版藝術、塘棲衞家班皮影戲等精湛技藝都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欣賞,更是讓古鎮文化,活靈活現大放異彩,上演着一場運河沿線的文化碰撞。

千年古運河,跳動新脈搏!由北至南,我在臨平大運河畔等你!

△杭州臨平非遺:江南糕版

如何讓非遺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從北至南,運河沿線紛紛探索新路徑,讓傳統文化綻放新的光芒。對臨平而言,活化非遺,不僅是傳承弘揚與創新,也是活化消費,致力共富。臨平通過場館建設、活動舉辦、人才培養等,不遺餘力將傳統非遺與現代都市生活深度融合,為古鎮注入鮮活力量。在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背景下,臨平區相繼開展了文化基因解碼、二十四節氣遊系列品牌活動、非遺項目存續和代表性傳承人傳承活動的評估工作,完善非遺數據庫建設。選址在玉架山遺址公園、佔地3000平方米的非遺館,也將在年內開工建設,計劃2024年建成。

藉助大運河旅遊資源的開發,臨平還進一步推動大運河非遺的活化發展,通過開拓非遺主題精品旅遊線、策劃非遺集市、培育非遺夜間演藝活動、開發非遺文創等,為非遺的保護傳承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聚焦大運河沿線古鎮創新發展,近年來,臨平區以“大運河”為核心全面開啓新時代文化臨平工程,以“塘棲古鎮”為中心全面推進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圍繞“文化+科創”雙賦能推進大運河科創城建設,重點聚焦新經濟領域,加快總部研發類和都市創業類項目落户,高標準打造生態、創新、人文融合發展的大運河科創城。

“我們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實現與其他區域運河沿線城市的聯通互動,發揮集聚效應,展示臨平大運河風采,講好臨平大運河故事,努力打造大運河(臨平段)‘田園風光·古鎮風貌·科創風采’形象,切實提升臨平大運河文化品位、產業佈局以及國內外影響力。”臨平區大運河科創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

接下來,中國大運河古鎮發展研討會將於9月16日在臨平區塘棲古鎮舉行。屆時,來自全國大運河沿線眾多古鎮將匯聚一堂,共策運河古鎮發展。

9月10日-11日,臨平大運河畔的塘棲古鎮,還將開啓一場從未有過的“穿越之旅”——玩家因為吃到同一批次的月餅,會“穿越”到一個架空的“宇宙”當中,恰逢塘棲古鎮舉辦商貿慶典,熱熱鬧鬧歡聚一場……

這場大型定製版沉浸式實景體驗活動,也是中國大運河古鎮發展研討會暨2022臨平大運河文化周系列活動之一,中秋小長假期間,廣濟橋頭還有國潮遊園風物集——塘棲妙匯,現場演出、露天電影、新型市集、主題打卡等融於一體,煙火氣和時尚感完美結合,快和家人朋友打卡遊玩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64 字。

轉載請註明: 千年古運河,跳動新脈搏!由北至南,我在臨平大運河畔等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