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讀書|加拿大碧玉雕刻——中華絕藝在北美綻放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休閒

▲加碧玉雕——中華絕藝在北美綻放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視頻觀看↓↓↓


加碧玉雕——中華絕藝在北美綻放(之二)

美麗的加碧玉石

胡昌民

加碧玉材與類別鑑定

氣候嚴寒的加拿大北部,環境遼闊,山脈連綿,崇山峻嶺之間儲藏着極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其中,加拿大碧玉最負盛名。它體塊碩大,質地堅硬,綹裂較少,色澤豔麗,晶瑩翠綠,為世人矚目。

加拿大碧玉(Nephrite)主要由角閃石、陽起石、石棉之類礦物元素組成,含鎂、鐵、錳、鈣、硅酸鹽等,屬於陽起石礦物系列。加拿大碧玉的黏結和互鎖的纖維結構,在極其嚴寒的温度下,歷經千萬年漫長歲月的沉積和大氣壓力,吸天地之精華,納山川之靈氣,終成自然界最堅硬的玉材之一。

加拿大碧玉的組成結構和成分與中國和田玉相同,皆為摩氏6.5 度,比重在2.9~3.02之間,折射率1.62,強韌度2.1×109。因此,加碧與中國和田玉被認定為相同玉系的真玉,在中國的寶石鑑定書上,加碧被標註為“和田碧玉”或軟玉。

自然狀態的原玉

標註為“和田碧玉”的加拿大碧玉

碧玉原料

加碧屬高中檔類別的真玉,其纖維結構不同於緬甸翡翠玉的玻璃結晶體結構(翡翠又稱老坑玉,硬度為摩氏7.4~7.8)。北極玉是產自加拿大北極圈山體中最頂級的上品玉種,玉質堅硬細膩,質地均一,色澤翠綠。北極玉的玉性位於新疆瑪納斯、俄羅斯和新西蘭等同類玉種之首,是碧玉中的一朵奇葩。

加拿大北極玉、開希玉,與中國的新疆白玉、碧玉並列為高檔玉種,因玉源有限而價位高昂,通常用於製作高端裝飾品或案上擺件。

加拿大龐大的玉石礦體中還藴藏着豐富的中檔加碧儲量用材,它們也是玉雕人喜愛的選擇對象,在藝術精品的精雕,裝飾品、旅遊紀念品的大批量製作,玉石建材的工業化用料等方面,都具有相當廣泛的適用性和發展前景。

玉石選料相料和用料

玉雕,是一種運用玉材與文化創意相結合的產物。玉雕工作者運用玉石這一載體,通過藝術手法,把所要塑造的形象表達出來。因此,玉雕不同題材內容的用料,要求雕刻者在選料相料過程中充分考慮不同玉石對特定形象的表現效果,比如不同玉色給人的不同感覺。

通常,加碧雕刻者選用相適應的玉材表現特定內容。由於不同族裔、文化、風俗、性別、年齡、性格的人士,對於選玉的審美偏愛和標準大異其趣,所以,對於玉石的選擇也因表現題材而異。比如,歐美人士偏愛以深墨綠玉表現具有力量感、爆發力的魁熊或鬥牛,以中綠色玉製作飛禽類的白頭鷹、貓頭鷹,而以淡綠或水潤的玉表現海豚、三文魚、潛鳥,則更顯其輕盈靈動的美感。所以,玉雕者應具有敏鋭觀察力和整體考慮問題的思維方法,處理用玉過程中的適應性。

加碧北極玉雕刻

加碧開希玉雕刻

加碧北極玉雕刻

以製作形似粗曠的野生動物為例,就不宜採用粗糙紋理和拙樸感覺的玉材,而應精選適用的玉料,用藝術手法把野生動物身上特有的原始美同玉石美天衣無縫地結合起來。

應料設計與隨機應變

應料設計與隨機應變是用好玉石材料的關鍵。加碧玉石為纖維體結構,在其溶解吸收礦物元素的造玉過程中,由於大氣壓正向和逆向的作用,使加碧表面隱現水紋、花斑,呈現尚未完全被吸收的黑點、白點、綠點或金點的表象特徵。

剖開一塊玉料,其自然紋理基本展現,此時雕刻家按照設計意圖與實際用料相照應的基本要求,隨機應變,根據玉料色塊、紋理、裂縫、斑痕、黑點等分佈,統籌考慮,應料制宜,因材施藝,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玉材,最合理地避開瑕疵,最巧妙地施以俏色,將用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機轉化為有利因素。

玉石材料是固定不變的,但設計者的用料方案可以做出適度調整甚至重大變動,目的是為了充分呈現玉材最美麗的一面,這正是玉雕不同於其他雕刻諸如牙雕、木雕或陶塑的關鍵所在。相較於其他雕刻(陶塑)所用材質(質地、顏色)的相對均一,玉石材質無論表面還是內層充滿變化,可謂“危機四伏”,必須相機應變,以求雕刻的內容和形式相得益彰。

經切割打磨的玉石

應料設計既可按稿落料,也可套裁落料。玉石材料的多變性,要求設計意圖與用料方案密切配合,分毫的疏忽大意都將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這是對設計者專業經驗與處理危機能力的雙重考驗。具體操作中,由於加碧紋理變化多端,設計意向中的大概用料方案可在玉料上套用,也可直接在玉料上應材設計。玉雕作品的立體效果應經得起四面觀賞,裁料中也需要對雕件不同的立體面作前瞻性考慮,兼顧另外幾個不同的面。如此,則玉石雕製程序有望順利推進。

從落料到雕刻的全過程,充滿着變數和挑戰。“胸有大局,面對玉材瞭然於心:動刀之初,運籌帷幄,心中有譜。整體考慮:大體入手,局部收拾,先抓大形,再壓層次。減法技巧:步步為營,循序漸進,層層琢磨。隨時調整:從大到小,由方到圓,由表及裏,從粗到細。遇到危機:勇於面對,隨機應變,因勢利導,靈活調整。善於處理:相應對策,技巧手法,穩紮穩打,步步深入”,有條不紊地把意想中的形象,從無到有在玉石上一步一步地呈現出來。這,就是玉雕家過硬的基本功。

用盡美玉避開瑕疵

當然,面對原始狀態的玉石,很難判斷其適用性。只有當一個橫切面展現後,玉質全部的面貌包括紋理、僵斑、瑕疵、黑點裂縫等,才能一目瞭然。此時,雕刻家以實料為據,在相料和評估的同時,憑着專業經驗、匠心、文心,翻覆讀玉、解玉、套玉,醖釀最佳方案,最大限度地用好特定玉料充分為表現主題內容服務。“因地制宜、因材施藝”是用玉人的口頭禪,細心琢磨,匠心獨運,敏鋭觀察,整體思維,應對危機,亦即“用盡美玉,避開瑕疵,巧色處理”等,是用玉過程中的常用手段。

加碧玉石天然紋理

美麗的加碧也客觀存在着缺點,瞭解、讀透其負面,因勢利導,按玉料本來面目制定特別的設計方案,變瑕疵為美玉,把加碧的可雕性發揮到最大限度,是用好加碧玉材的必備知識和用玉之道。這裏就加碧中常見的問題和處理方法作如下分析解讀。

石花,一種分佈在玉料表層細小的羽裂,以及有色纖維花紋呈現的石花,設計和雕刻時應儘量避開。羽裂可在成品後通過加温浸蠟使其淡化,有色纖維花紋可通過擬定相應設計方案,設法將其從雕件中去髒、去裂,或以別岀心裁的創意、新穎脱俗的技巧、新奇獨特的視角,利用玉石天然石花紋理展示獨具特色的物象,即玉雕常用的“俏色巧雕”——從石材的偶然性中捕捉可遇不可求的意外發現,將巧妙的設置藴藏於合情合理的佈局之中。

綹裂,玉料中的天然裂隙,有明裂和隱裂之分,其粗細、長短、深淺都有不同,工藝上分為死綹裂和活綹裂。死綹裂指裂痕明顯,兩端穿透。活綹裂指玉質內部的“胎裂”,通常較淺較短。對於綹裂的處理,玉雕製作中一般採取躲避或局部剔除綹裂方法,或特意設計合理的同一絲流線形物體,或設置在同一流向的圖案之中,用隱顯方法處理。

僵斑,渾濁不清的髒塊、雜質、斑紋。這種已石化的僵斑同玉塊整體交織一體,其大小、深淺、形狀無規律性。設計佈局時多采用除、避、挖、躲、遮的方法處理。黑點,加碧中常見的外觀表象特徵。加碧玉色隱現水紋、花斑,呈尚未完全被吸收的黑點、白點、綠點或黃銅點等星點狀,是造玉過程中未被完全吸收的陽起石分子殘留痕跡。除墨點玉不適合手飾類雕刻,其它色點在製作立體雕件的觀賞上都無礙大雅。而且,加碧中由含鐵量較高的陽起石分子形成的黑色點具壯陽補腎之醫學作用,無礙身體健康。

水線,一種隱形或半透明狀態,其成因是玉礦斷裂體裂隙之間,二次結晶形成的線體透閃石纖維狀態。設計處理時,採用依山造城之法,將水線隱藏於包含線面的形體邊緣,儘量把顯而易見的水線淡化或邊緣化。

色差,或為水花,或為玉斑,或為石皮,同周邊玉質形成色差。根據創作意圖,可在設計落料中躲避,也可將計就計,利用玉石中的相關色差,施以俏色巧雕手法。巧妙運用玉石色差,有時可獲出奇制勝的意外收穫。很多俏色玉雕正是色差玉材的偶然機遇,令玉雕家觸發創作靈感,終成可遇不可求的獨一無二佳作。

雕刻用料與相應工具

“材美、工精、藝高”,是成就玉雕藝術品的三個重要因素。

三分材料, 三分工具,四分工藝,意謂發揮雕刻家的才藝能動性,靈活用好相應工具,在特定材料上施展工藝技巧。工具和材料是固定的,而人是靈活的,雕刻家依照設計意圖,嫺熟操作不同功能的工具,就能準確有效地在玉材上處理造型的各個環節。

雕刻工藝帶有很強的技術性、技巧性、專業性,這要求玉雕工作者不僅要掌握相料、用料方法,熟悉玉的材質,掌握玉的性能,還要充分了解、熟練掌握、善於運用不同機器工具。

雕玉過程中,雕刻家用鋸片切割,用小鋸斬料,用平鉈打坯,用金剛鑽打洞,用鉈鑽掏膛,用細鑽勾線,用圓鉈做彎勢,用軟軸機做細部……每個工序都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玉雕家唯有靈活、綜合運用不同技巧、不同用途的相應機器、工具,將每個環節的功能作用發揮到最佳狀態,才能充分發揮加碧材料的可雕性,體現設計意圖的特定內容,呈現玉石美麗的天然材質。

製作玉雕的雕刻機器和工具

玉雕打坯機

玉雕工作室

總之,不同功能、不同尺寸、不同用途相應機器和工具的綜合使用,是雕刻過程中必須掌握的基本技巧。玉雕常用機器設備中,切料機、粗形切割機、粗坯機、細坯機、薄片鋸、水砂輪機、磨砂紙機、軟軸機、拋光機、鑽孔機……上述機器的鋸片磨具黏合特製的金剛粉材料,其硬度甚至比玉石更堅硬,可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操作運轉時,金剛粉磨具和水同時運作,足以有效地切磨堅硬的玉石。此外,現代玉雕工具不但可做出傳統磨具製作的效果,而且先進的工具有效突破了過去簡陋工具的很多侷限,使高硬度玉雕製作如虎添翼,而在工藝技巧方面,玉雕家更可得心應手地處理高難度、高精細度的雕刻難題。

本文作者胡昌民(Charles C.M.Hu)先生為知名玉牙雕刻家,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客座教授,現居加拿大,所著《跨文化的探索》玉雕專著由加拿大國家出版總局出版,《上海象牙雕刻》和《玉橋》分別由上海人民岀版社和上海人民美術岀版社岀版。

胡昌民先生雕刻作品瀏覽網址:https://charlescminhu.com



  作者:胡昌民

  編輯:薛偉平

責任編輯:朱自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