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行 | 追問資中文武廟 古蹟如何迎新生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
蜀人崇文,巴人尚武,成渝線上唯一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內江市資中縣,自古以來有着崇文尚武的風俗,重龍山腳,狀元街中,互相呼應的文武二廟就是最好的印證。
7月7日,封面新聞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百城行”大型採訪活動走進了資中縣,第一站就來到了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資中文武廟,試圖從文物故事和對話專家的過程中,解析它的前世今生,思考未來推廣之路。
》探尋歷史演變 多次修葺新增歷史文化元素
推開厚重的大門,文物保護中心文史資料股長王兵的思緒好像回到了28年前,她從陳家中心校調到了文管所,那時文廟是資中文化館的館址,而武廟還是重龍中學的校舍。
文廟
紅色宮牆、琉璃黃瓦、飛檐翹角,走進文廟,時間彷彿靜止。資中文廟是州級廟,又稱“五縣廟”。始建於北宋雍熙年(公元984),遷建於清代道光九年(公元1829),佔地面積7034平方米,建築面積2608平方米,是川內同等規制的文廟中保存下來最完整的三地之一(另兩處在德陽、富順),1999年曾維修後當博物館使用。
武廟
武廟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清乾隆、同治時先後三次修葺,形成了今天佔地面積3731平方米,建築面積1608.8平方米的格局。
2020年5月,文武廟經過復原展陳工程後,正式對外開放。武廟復原了關聖殿,關羽及其弟子等塑像,文廟增添了孔子學生塑像和古代樂器磬、編鐘等歷史文化元素。
採訪當天,文廟正在實施“三防”工程,暫時關閉。武廟正在進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古建築圖片展。
》聆聽背後故事 奇特之處不僅在古蹟遺址
在全國文廟當中,資中文廟有“五絕”,一絕為清康熙書《四書•大學篇》碑,二絕是內外雙月池格局,三絕是獨具資中特色的七孔照壁鯰魚跳龍門,四絕是鏤空雕刻九龍二鳳盤繞金底黑字、全國最大的明朝年間"至聖先師孔子神位",五絕為10塊帝王匾。
武廟的奇特之處在“啓聖殿”內除供奉關羽上三代祖先神位外,還有岳飛陪祀。
其實,文武廟內,不僅僅是展陳的物品,就連樹木都有一段故事可言。
供奉着孔子神像的大成殿前方,夏日的陽光照耀在桂花樹上,留下了參差斑駁的樹影。這棵樹是1953年栽種的,如今成為了許願樹,樹枝上掛滿的許願條隨風飄揚,寫着:“身體健康、吉祥如意 、工作順利、事業有成”。
秋季,除了桂花飄香,文廟內還有銀杏滿地。栽種在崇聖祠內的銀杏樹距今有約50年的歷史,原本種植在花盆裏,文保人楊祖塏和資中工藝大師孫文光一起移栽到此處,如今已長成了參天大樹,去年還成為了網紅打卡地。
武廟忠義堂內供奉着桃園三結義三兄弟,堂前三棵桃樹正應主題。
》探索未來之路 開發研學活動打造文創產品
原資中縣文物局局長李向東,從事文物保護工作已有25年,為了做好文物保護工作,他去過國內許多知名文武廟考察學習。對於目前文武廟面臨的客流量少的困境,他頗有發言權,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缺乏大的景區依託、常規活動太少。
為此,李向東建議,參考南京夫子廟依託秦淮河風光一起推廣的思路,將文武廟和古城打造結合。常規活動不僅要堅持下來,而且要多樣化有意義,做成一個品牌。甚至可以考慮和其他知名文廟聯動進行宣傳,例如山東曲阜祭孔大典時,雙方聯動,在資中建立分會場,吸引川渝及周邊遊客。
其實,作為文武廟的運營主體——資中縣興旅文化旅遊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也在不斷創新。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蘭祺介紹説,從今年4月起,公司已經和學校和培訓機構合作開發了一些研學活動,針對小學、初中、高中學生的特點,開發不同的國學課程和本土文化教育活動。
公司還結合文武廟特點,打造了七孔照壁書籤等文創產品,銷量還不錯。目前,第二批文創產品正在創作中,例如《幽蘭賦》的屏風擺件。“我們還準備迎合年輕人的喜好,創作一些生活中實用的有文化內涵的產品,比如充電寶。”
去年中秋節,文廟舉辦了一次夜遊活動,十分成功。未來,在發展夜間旅遊的道路上,公司也會繼續做一些有益的嘗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