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00到2021,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
現代快報訊千萬年來,奔湧的珠江,沖刷出5.47萬平方公里的珠江三角洲。
能吃苦、敢打拼、勇創新的南方先民,在這一片熱土上下求索,書寫嶺南故事。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中華民族走到了命運的交匯點上。也正是在這一年,出生廣東江門新會的梁啓超,發出“少年中國”的鼓與呼。
在時間長河中,我們從這裏落腳,看粵港澳大灣區與百年中國的命運交織。
1900年,戊戌變法失敗後,出生在廣東新會的梁啓超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少年中國説》。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百年前的鼓與呼,新世代的國與家,總有人乘風破浪。
1920年,中國第一條民營鐵路—新寧鐵路,在廣東江門全線建成通車。
百年前,蒸汽機車從這裏駛出,開啓了海內外赤子的鐵路強國夢。
百年後,高速動車在這裏製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從這裏騰飛。
1933年,作家巴金來到廣東江門新會遊覽,寫下了名篇《鳥的天堂》,“小鳥天堂”由此得名。
近百年來,大榕樹為鳥兒遮風避雨,愛鳥的新會人用心守護一方天地。深茂鐵路為它按下靜音鍵。
1993年,電影《獅王爭霸》上映,“獅王”黃飛鴻把傳承百年的佛山黎家獅帶到了觀眾面前。
在同根同源的嶺南文化中,醒獅舞的是精氣神,傳的是粵港澳共同的文化記憶。
2007年,千年古城佛山的發祥地——祖廟東華里片區啓動全面改造。
鑊耳山牆、雕花屋檐、蜿蜒街巷……每座建築都是凝固的歷史。
嶺南文化風貌與城市脈絡得以傳承,如今“嶺南天地”也成了粵港澳大灣區知名的城市會客廳。
2021年,江門城央綠廊, 邂逅活力與年輕。
當地人口中的“大荒地”,如今已經變成了網“虹”天橋。
從過去走來,向未來進發。
南海之濱,珠江之畔,粵港澳大灣區,一個世界級城市羣正在崛起。
強我中華,敢為人先。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
現代快報 +/ZAKER 南京記者 項鳳華 熊平平 蔡夢瑩 侯天卉 趙傑 劉暢
(部分圖片由梁啓超故居紀念館供圖 編輯 蘇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