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

由 梁丘憐翠 發佈於 休閒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南非開普敦,海豚海灘舉行“同天同世界”國際風箏放飛活動,以提高心理健康意識。 倫巴德攝(影像中國)

法國里爾,一家“泰迪熊醫院”用玩具展示醫療行業運作方式,幫助兒童克服對就醫的恐懼。 西爾萬·勒費夫爾攝(影像中國)

在新加坡一處組屋的體育場內,一羣青少年正在打籃球。 本報記者 劉 慧攝

意大利羅馬,孩子們在一處街角公園享受課餘時光。 本報記者 謝亞宏攝

青少年時期是人類個體生長和心理發育的重要階段。許多國家積極探索實踐,通過廣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從業人員專業化水平、引進心理健康課程、推廣同齡人互助機制等方式,動員社會、家庭、學校等形成合力,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新加坡——

構建充滿關愛與温暖的社會安全網

本報記者 劉 慧

一名剛滿17歲的新加坡女孩在邁入大學校園後,因為面臨新的人際環境和課業壓力而頻繁地焦慮和失眠。她向學校求助,在老師的幫助下漸漸找到應對壓力的辦法,並開始積極與同學們交流,互相排解負面情緒。這是新加坡媒體近期公佈的一個校園心理問題案例,旨在鼓勵同學們在遇到心理問題時,要給予足夠重視、及時尋求援助。

由於經歷生理與心理上的多重變化,青少年羣體的心理健康發展面臨種種挑戰。據統計,與2015年相比,2020年間因抑鬱症到新加坡心理衞生學院求醫的青少年人數增加了約六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成為新加坡社會特別關注的問題。該國政府認為,增強青少年心理韌性需要社會各方通力合作,營造包容的環境。

目前,新加坡正在將心理健康課程引入各級學校,並在每個學校安排具有專業資質的輔導員,為學生提供心理諮詢服務。針對需要心理援助的同學,輔導員會和心理衞生學院聯繫,由學院派遣專家為學生做專業評估並制定援助方案。

同時,學校注重發揮同伴支持的作用,許多學校都建立起了同輩互助機制。該機制由學校或班級安排數名學生接受培訓,學習傾聽的技巧、鼓勵同伴的方法以及常見心理問題的應對策略等,他們定期向學校反饋同學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並在遇到緊急情況時通知老師。

家庭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新加坡政府針對家長推出了正面育兒計劃、工作坊等,向家長普及心理知識,幫助他們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教育部、保健促進局的網站上也有着大量面向家長的心理科普資料。很多學校還成立了家長支援小組,邀請有意願的家長與學校合作,共同關注孩子情緒問題並找出應對方法。

為了讓青少年擁有更多尋求心理幫助的渠道,新加坡政府與心理衞生學院合作,為新加坡心理健康協會、新加坡兒童會等社會服務機構提供培訓,幫助他們更好地服務於有需要的羣體。2020年2月,在新加坡政府的支持下,青年心理健康網絡正式成立。該網絡匯聚各行各業力量,共同制定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的方案。目前已經有20多個項目處於開發和運行階段:有的項目面向10歲至12歲兒童,由志願者帶領孩子們參加釣魚、騎行、畫畫等活動,幫助他們擴大社交圈、提升自信心;也有的項目將心理健康知識提煉、彙總成冊,供家長們參考使用。

保護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營造良好的網絡生態,教育引導他們合理使用智能設備。據調查,新加坡約2/3的7歲至9歲兒童每天使用智能手機上網,2/3的青年遭遇過網絡傷害。新加坡政府計劃擬定新的互聯網行為準則,規定網絡平台採取必要措施,包括為兒童賬户提供內容過濾工具、設立父母監督機制等,降低青少年羣體接觸有害內容的風險。

新加坡教育部部長陳振聲表示,新加坡需構建一個充滿關愛與温暖的社會安全網,讓需要幫助的人知道他們不必獨自面對困難,更不會因此遭到排擠。

德國——

心理治療師提供專業援助

本報記者 花 放

德國醫療保險公司BARMER發佈的報告顯示,相比2009年,2019年德國接受心理治療的青少年人數增加了104%,達到了82.3萬人次。BARMER公司總裁克里斯多夫·施特勞布分析認為,接受心理治療的青少年人數增加,主要是因為社會對該羣體心理健康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此外,德國心理治療師人數增加、接受心理治療的便利性提高,也幫助了更多青少年及時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

“相比成年人,孩子們往往不太能注意到自己的心理狀態,也不太會用合適的語言表達不適。”德國北威州兒童精神科專家馬丁·霍爾特曼告訴記者,在德國,約有1%的學齡前兒童和2%的小學生正在受到抑鬱症困擾,而在12歲至17歲的青少年中,這一比例最高甚至達到了10%。他介紹,當有些孩子表現出無心玩耍、頭疼、肚子疼等症狀時,其背後往往隱藏着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霍爾特曼強調,正是由於青少年心理問題的表現形式與成人區別很大,所以其診斷和治療都需要專業心理治療師的參與。讓霍爾特曼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瞭解和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在一二十年前,很少有人相信兒童也會患抑鬱症,現在這種情況大有改善。”

1999年初,德國開始施行《心理學心理治療師和青少年心理治療師法》,從法律上對心理行業從業人員的資質進行規範,並促成了青少年心理治療師這一職業的誕生。要獲得該資質,需要通過專門的執業考試,並掌握教育學、社會教育學等專業知識。

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2015年至2019年,包括青少年心理治療師在內,德國心理治療師從業人數上升了19%,達到了約4.8萬人。2003年至2016年期間,在通過心理治療師資質考試的總人數中,青少年心理治療師的佔比達到近30%。

除了醫院、診所等提供專業心理診療服務的機構外,德國各級政府、社會機構也努力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以柏林為例,當地政府設置了心理治療專員職位,還在各區開設青少年精神科。這些科室和學校、兒童援助機構密切聯繫,為孩子們提供醫學、心理學和社會教育學方面的專業援助。在柏林市政府的政務服務網站輸入關鍵詞“青少年心理治療”,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幾十名有資質認證的心理治療師的聯繫方式。

德國“數字應對煩惱”協會成立於1980年,該協會在成立之初就設置了幫助青少年解決心理問題的熱線電話。目前,共有76條電話線路和2235名受過專業培訓的志願者提供心理諮詢服務,服務完全免費並且覆蓋德國全境。孩子們無論有任何困擾,都可以在週一到週六下午2點到晚上8點之間撥打電話求助。值得一提的是,每週六的這個時間段,守候在電話另一端的是16歲到21歲的年輕志願者,以便有需要的孩子們放心地向同齡人傾訴。“對於那些急需幫助的孩子而言,有人願意傾聽並且表示理解他們時,就已經得到了一種非常積極的反饋。這有利於雙方進一步建立信任,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協會工作人員扎哈里亞斯表示。

阿根廷——

營造科學看待心理問題的社會氛圍

本報記者 姚明峯

阿根廷聖地亞哥—德爾埃斯特羅省,心理諮詢師加西亞正在為一名小學生的母親提供線上諮詢。最近,加西亞的工作很忙,隨着學生們陸續返校,一些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前來諮詢的人數明顯增加。

加西亞所在的心理援助小組成立於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初,目前有44名心理學家在此服務,他們通過遠程心理援助設備為居民提供線上諮詢。在阿根廷,心理健康主題的電視節目收視率很高,心理諮詢類的書籍也頗為暢銷。據統計,曾接受過心理諮詢的阿根廷人比例達到35%。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場研究公司新近調查顯示,阿根廷全國約有5萬名心理行業從業人員,平均每690名居民就擁有一名心理諮詢師,這一比例在世界範圍內位居前列。

青少年時期是人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關注青少年心理狀態,對於幫助其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在阿根廷,不少父母會單獨或帶着孩子一同前往心理診所尋求幫助。阿根廷心理學會主席戈德斯坦表示,阿根廷擁有豐富的心理治療資源,民眾願意在有需要時接受心理諮詢,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經成為阿根廷社會文化的一部分。

在守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過程中,學校和家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學校十分重視對老師的心理健康監測,老師在應聘時需提供心理健康證明,部分學校還為老師提供心理諮詢課程,以保護其心理健康。與此同時,許多學校很重視與家長在學生心理方面的交流,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特徵,並掌握基本的危機預警知識和干預措施。

近年來,阿根廷對青少年心理學領域的研究不斷細化,其應用場景也更加多元化。以阿根廷兩支最出名的球隊博卡青年隊和河牀隊為例,兩隊均十分關注青少年球員的心理健康,注重培養球員的心理素質。博卡青年U19隊主教練羅蘭多·斯基亞維説,球隊對青少年球員進行全方位培養,配備心理專家隨時關注球員心理狀況。從事該領域研究的心理諮詢師普雷森基則表示,訓練場不同於學校,球員們需要了解如何度過傷病、低谷等困難時期,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有助於充分發揮運動員的天賦,“我們要讓青少年球員們知道,尋求幫助是件好事。”

戈德斯坦表示,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要營造寬鬆的、科學看待心理問題的社會氛圍,要讓人們意識到心理治療是和吃飯、運動一樣平常的事情,避免對其抱着排斥的情緒。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有着複雜的成因,通過早期干預手段可以有效預防其心理問題惡化,因此,持續監測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一項基本且必要的工作,需要推動社會、家庭、學校共同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問題。

英國——

通過課堂教育維護心理健康

本報記者 邢 雪

在英國街頭和地鐵站中,心理熱線信息和心理健康主題廣告隨處可見。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給英國大眾的心理健康帶來挑戰,而青少年羣體的心理狀況尤其受到關注。據英國《衞報》報道,英國衞生部披露,疫情期間,英國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加劇,今年2月,僅在英格蘭地區就有42萬名青少年因心理健康問題接受治療,創下歷史紀錄。為此,英國不斷加大應對力度,從政府、學校、社會機構等多方面給予支持,維護青少年心理健康。

英國研究人員認為,幼年時期心理健康與否會影響孩子們的認知和學習能力,並對其成年後的身體、心理健康以及社會融入產生長久影響。學校是對心理問題進行早期預防和干預的重要一環。有研究表明,一些孩子在出現心理問題之後不願與家人溝通,而是傾向於接受學校老師的幫助。因此,英國政府重視發揮中小學校在預防、鑑別孩子心理問題,提供及時心理援助方面發揮的作用。2017年,英國衞生部和教育部聯合發佈綠皮書《改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綠皮書強調,通過課堂教育維護青少年心理健康,是英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

自2020年9月起,英國中小學全面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旨在通過系統性的心理知識普及和專業教職人員的心理疏導,為學生提供支持與幫助。其中,小學階段的心理健康課重點在於引導學生認識心理健康基本知識,瞭解尋求心理援助的渠道;在中學階段,學校則需向學生普及常見的心理問題和精神疾病,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正確評估心理健康狀況。

為了幫助老師更好地扮演學生“知心人”的角色,英格蘭公共衞生局製作了一批心理健康課件,供老師們下載使用。課件的主題和內容設置不僅實用性強,而且頗具針對性:應對考試壓力的課件,能夠幫助老師瞭解學生在考試前後的心理特徵變化,引導學生正確應對考試壓力;應對環境變化的課件則關注因升學而面臨環境變化的學生,指導老師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這個階段。

英國的社會機構也積極開闢心理知識普及和諮詢渠道,為民眾提供專業的心理支援服務。英國心理健康機構MIND開設了電話熱線和網絡聊天頁面,向公眾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併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信息和建議。還有許多志願者組織推出面向青少年的傾聽服務,幫助他們釋放情緒、紓解壓力。

倫敦安娜·弗洛伊德國家兒童和家庭中心為家長和孩子提供了心理諮詢、臨牀診斷、持續治療等一系列服務,其下屬的家庭部門免費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心理支持。中心還為在校老師提供專業的心理健康培訓,一些接受過培訓的老師表示,專業的課程知識讓他們在應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時更加得心應手。中心首席執行官彼得·弗納吉表示,心理健康狀況不佳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也是社會狀況的一部分,人們應該關懷需要幫助的人。《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1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