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三家店的板橋和靈水村的監生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休閒

京西永定河流域風光秀美,物產豐富,人們在這裏辛勤勞作,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一個個特色鮮明的村莊,猶如一顆顆寶石鑲嵌在長河岸邊。

三家店

門頭溝三家店村位於永定河的出山口,曾是商賈雲集的繁華渡口,也是北京通往山西、陝西、內蒙古的商道起點,明清時期聚集了200多家商號,有“京西第一村”之稱。

三家店距離京城約30公里,正好是步行一天的行程,所以這裏成為京西煤炭、石灰、水果、糧食等商品的集散地。山裏人多將山貨在此售賣,換取生活用品,京城的商人則到此採購、訂貨,使這裏形成了三家店“三里長街”,商鋪林立,繁華熱鬧。

三家店的村西口,永定河上,有京西古道上最大的古渡口。這裏在明清時期是京城用煤的集散地,“三家店的板橋”在當時是出了名的。明朝萬曆年間,因為運煤需要,在永定河上架起了木板橋。《帝京景物略》記載,萬曆皇帝還曾經過永定河板橋。

此處河寬百米,要在河中豎起數十個橋墩,上鋪橋板。板橋的特點是靈活,可以隨時拆除。每當夏季洪水到來之前,要將橋板撤回,以防洪水將橋板沖走。秋季洪水期過去,再重新鋪上木板。年年如此,週而復始。

當時人們修建板橋,其方法是用柳條編成圓墩子,裏面塞滿石子,三個圓墩子為一組,插入河底充當橋墩,橋墩之上再鋪設木板。板橋的成本雖然低廉但比較結實,牲口拉着沉重的煤車也可以很安全地從板橋上通過。

渡口對面的城子村產煤,是明清時期北京城冬季取暖用煤的主要產地。因為京城需求量大,三家店許多人成了倒賣煤炭的中間商,他們從城子村的煤窯主手中收購煤,囤積在三家店,然後再出售給京城過來的大煤商。

這樣一來,城裏的煤商不用渡河,到了三家店就可以直接購買到大量的煤炭。而對於城子村的煤窯主來説也很方便,他們不用耗時間等候買家,挖出的煤可以通過渡口板橋,源源不斷地運到三家店直接出售。三家店村成為當時永定河流域最大的煤炭集散地。

既然三家店渡口板橋煤炭運輸繁忙,為什麼不建設一座高標準的橋樑呢?這是因為永定河水湍急無定,夏季汛期時往往洪水肆虐,即使修建了固定的石橋,也有被沖毀的危險。村民們在龍王廟供奉了東南西北四海龍王,還有永定河河神。可以想見,永定河洪水氾濫曾給當地人帶來多大的困擾,人們要供奉這麼多的龍王神仙。

再一個就是板橋拆卸方便,洪水到來之前,迅速拆除,洪水過後安裝也便捷。那麼由誰來維護三家店板橋的正常運行呢?原來,這裏有一個專門的商業組織,叫“三家店橋道老會”,如今的三家店小學,就是當年橋道老會的辦公場所。

這個橋道老會的運作模式是:每年向當地商號發起眾籌,集資搭建板橋,僱傭橋夫負責板橋的日常維護,板橋使用時再收取一定的過橋費。由於三家店板橋地處要塞,周邊的百姓都要打此通過,因此對板橋依賴度很高。

三家店橋道老會在當地聲望極高,即便是洪水突然暴發,板橋被沖毀,下游的百姓只要看到打撈上來的木板上有“三家店橋道老會”的字樣,便不會挪作它用,或送回三家店,或妥善保管,待橋道老會派人來取。他們就是這樣來維護板橋的,年復一年。

明清時期,運煤的駱駝隊經京西古道進京,從阜成門進城。駱駝隊在這條古道上常年往來,保證了北京市民的供暖用煤。這清脆悦耳的聲聲駝鈴,曾年年在三家店的板橋上響起。

2012年12月,三家店入選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靈水村

靈水村是永定河畔的另一顆明珠,原名淩水村,位於永定河的支流清水河畔,這裏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明清時期靈水村參加科考並中舉的人層出不窮,因此被稱為“舉人村”。

靈水村人崇尚文化、重視教育由來已久,明永樂八年(1410年)村裏就辦起了社學和諸多私塾,村上符合年齡的孩子都得到了教育,並且成果顯著。

因為國子監畢業的人一樣可以入仕做官,所以很多人都願意進入國子監成為一名監生。在靈水村多名國子監監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算劉懋恆了。他就是通過到國子監讀書從而走上仕途的。康熙年間,劉懋恆在山西汾州任知府,因政績卓著而受到朝廷的表彰,家人受到敕封。靈水村至今還保存着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朝廷封贈劉懋恆之父劉應全為中憲大夫的“奉天誥命”。劉懋恆和父親劉應全曾組織過三次大規模賑災活動,在自然災害發生時救濟父老鄉親,留下了許多感人故事。

為紀念劉家父子的義舉,清末舉人劉增廣提議:每年立秋時舉辦“秋粥節”,以示紀念。此後,每年立秋這一天,全村人聚在一起,大家拿出自家的米和豆,有的出鍋具碗筷,有的出柴禾,全村熬製幾大鍋粥,男女老幼一起捧碗喝粥。這也是靈水村弘揚慈善文化、凝聚全村人心的一項公益活動,到今天已經成為一大盛景,引得八方遊客紛紛參與。

劉懋恆僅是靈水村眾多監生中的一位,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靈嶽禪林碑記》中記載有十餘名“國子監監生”捐款。

靈水村著名的舉人要算劉增廣。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劉增廣趕赴京師參加甲午科的考試,中舉後在山西左雲、吉州、靜樂等州縣為官。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在劉增廣的倡導下,村裏建起了新式學堂。劉增廣引導村民重視教育,把孩子送到新式學堂上學,此舉為靈水村的教育開闢了新局面。

2005年11月,靈水村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