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8年誕生至今,人民幣已經走過了72年的歷史,先後發行了五版的人民幣。在這五版中,第二套人民幣經常被人稱為“最好用的人民幣”,這也是它與第一套人民幣最大的區別所在。這個好用究竟好用在哪?除了圖案、文字和防偽的升級,這第二套人民幣還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第二套人民幣票樣
有人曾經將第二套人民幣的特色總結成了“四好”。那就是好看,好認,好算,好使。好看,自然是指的是人民幣的圖案設計美觀,那另外三好又是如何體現的呢?
陳雲
在第二套人民幣發行之前,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陳雲,曾在設計人民幣的批示中指出,“人民幣票面尺寸,票額大小,均須慎重研究後才能決定。”
南漢宸
南漢宸,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南漢宸也發現,由於第一套人民幣不同面值的大小都差不多,有時會容易拿錯。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人民幣更好認呢?南漢宸想到的辦法,就是按照面值大小來確定紙幣的大小。
一分紙幣
面值最小的一分紙幣,大概只有手指那麼長,是人民幣紙幣裏最小的。
一角紙幣
一元紙幣
中間一角券和一元券都比上一個大一些。
十元紙幣
最大面值十元的紙幣有21釐米長,與一張A4紙的寬度一樣,可以説是紙幣中的“大哥大”。
除此之外,這一套人民幣還採用了紅棕黃綠黑藍紫等七種顏色,讓人一眼就能區別出來。因此這一套也被大夥稱為最“好認”的人民幣。
那“好算”,又是如何體現的呢?在日常生活中,與人民幣打交道最多的,該數銀行的點鈔員了。為了方便點鈔員的工作,第二套人民幣在設計的時候,特意在表示數額的漢字下面用深色底色,而在全幣的背景用淺色,這樣一來清晰明瞭。這就是“好算”。
説到“好使”,這也是第二套人民幣的創舉。在第二套人民幣發行之後,銀行的點鈔員就發現,相比起五元、十元這種面額較大的紙幣來説,人們日常交易需要找零,用的最多的還是一分兩分的紙幣。每次在銀行回收的紙幣當中,也是以分為單位的紙幣破損最快。因此,有過留蘇經驗的設計師周令釗就向南漢宸建議,我們為什麼不也發行一些小面值的硬幣呢?
周令釗
這個提議很快受到中央的肯定,於是就由周令釗主持硬幣的設計。最後誕生的硬幣正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名和國徽,背面圖案則是面額,鑄造年號和麥穗。
這種設計既受到蘇聯盧布的影響,同時兼顧我國的政治性和民族性。更重要的是這些硬幣不易破損,攜帶方便。1957年,三種分幣正式發行,在1948年第一套人民幣發行9年後,中國老百姓終於有了自己的硬幣。
1955年2月,國務院下發了發行第二套人民幣的命令,並定於3月1日正式向社會發行。從此這套“好看、好用、好算、好使”的人民幣正式進入流通領域,受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
直到今天,伴隨着新中國的成長,人民幣已經發行過五套,走過了七十二年的歷史。現在,在海外流通的人民幣總量已高達一萬億元。除了世界影響力之外,人民幣的設計美感也讓它具有獨特的魅力。在1989 年奧地利中央銀行行長編的《國際錢幣制造者》一書中,挑選的全世界錢幣設計最好的8個國家裏,整個亞洲只有中國入選。
2019年新版第五套人民幣
儘管現在移動支付似乎讓人民幣離我們的生活漸行漸遠,但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都希望在未來,人民幣還會以它精美的設計和不斷崛起的地位,在世界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尊重一段歷史,講好一個故事,歡迎關注“湖北衞視大揭秘”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