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山林逸趣,意境超遠,唐詩佳作《題破山寺後禪院》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休閒

《題破山寺後禪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悦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題破山寺後禪院》是唐代詩人常建的作品,這首詩被譽為唐代山水園林詩中的佳作。詩中描寫尋幽探勝的佳句讓無數人嚮往,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幽靜禪林。詩中的破山寺就是常熟虞山興福寺,始建於六朝。上個世紀80年代,常熟本地重修興福寺,成為一處遊覽勝地。

這首詩從宋代開始就頻繁出現在各種詩話中,成為山水田園詩中的代表作。詩中第一句點明時間地點,從平凡處入手,娓娓道來,從容優雅,這才是好詩應該有的風格。第二句描寫了進入寺中的總體感受,有一種鳥瞰全局的大局觀。遊覽名山古寺一般人會寫如何輝煌,如何華美。常建反其道而行之,進入寺中之後首先看到的是旭日密林。這樣的手法,有一種站高望遠的感覺,從整體大局入手。

前兩句詩中有兩組對仗,清晨和初日,古寺與高林,除了節奏格律上美感之外,還為接下來的詩句做鋪墊。寺內寺外林木繁茂,深邃幽靜。從平淡處起筆,落筆在全局,接下來就要有細節描寫了。

第三句和第四句是全詩的佳句。“曲徑通幽處”這一句還有另外一個版本叫“竹徑通幽處”。這兩個版本比較而言,“曲”字版從意思上看更符合全詩的意趣。“竹”字版過於寫實,少了幾分幽靜的味道。這兩句詩寫常建穿過佛殿,向後禪院走去。這首詩的重點是後禪院,常建用一個“深”字突出了禪意之中靜雅。

歐陽修特別喜歡這兩句詩,他常常宣講這兩句詩中的意境。自然清新,毫不矯揉造作,這樣的字句與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值得每一個紅塵中人好好體會。清代的詩歌評論家葉燮用八個字評價這兩家詩的妙處“境皆獨得,意自天成”,説出了大家的心聲。

五、六兩句描寫常建在後禪院遊覽時看到的美景。鳥兒在林間跳躍鳴叫,潭水清澈無波。按照王國維的看法,這兩句詩就是他總結出的“以我觀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禪意與悟性,常建並沒有過多強調,他在寫詩過程中,讓讀者慢慢去領悟,這才是高級的寫作手法。

尾聯兩家,靜中有動,傳來鐘聲,這是寺中僧人要開始修行的訊號。常建聽到了鐘聲,也被包圍在佛語綸音之中,感受心靈上的寧靜。就像是一首協奏曲,最強音之後餘音嫋嫋,繞樑三日。一首佳作,讓人覺得不虛此行,除了心靈上的感悟,還有身體上的放鬆。

拓展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