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百萬人擁有最多博物館、圖書館的長三角城市竟然是它?這個論壇信息量好大
在長三角各城市中,每百萬人擁有博物館、公共圖書館和美術館數量指標最高的均是安徽黃山,分別為38.29個、7.95個、3.61個,這是2020長三角城市文化發展論壇傳出的信息。以“建設長三角文化產業共同體”為主題,發展論壇近日在上海戲劇學院舉行。
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上海高校智庫——上海戲劇學院世界城市文化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黃昌勇做主旨發言,併發布《中國城市文化報告(長三角卷)2018-2019》。報告顯示,長三角城市體既有一線城市,也有二三線城市,但不同層級城市的文化環境指標的人均值差異不大,呈現相對均衡發展態勢。上海、蘇州、杭州、合肥的人均公共圖書館數量差異不大,長三角各代表性城市在博物館和美術館的人均數量上也相對均衡。長三角湧現出眾多知名的書咖、書吧,比如上海的鐘書閣、大隱書局,南京的先鋒書店,蘇州的誠品書店,杭州的言幾又等,成為迎合文化發展潮流的新文化空間,帶動了長三角閲讀文化氛圍的提升。在書店指標上,2019年上海書店數為750個,與合肥持平,蘇州、杭州分別為621個和566個,相對差異不大。
軟件如何跟上硬件發展,成為當務之急。上海國際文化學會會長陳聖來以演出市場為例,不少城市演出團體往往都是兩三流水平,“為什麼放着一流的節目不要?因為節目成本超過15萬元,售票風險太大。”幾年前,布達佩斯芭蕾舞團在長三角某城市巡演,最高票價580元,3天只賣出10張,再也賣不動了,”居民用三四百元錢,吃一頓飯已經是平常的事情了,但是用三四百元買一張票,他們都認為很傻。大劇院變成一定程度上的市政廳,目前情況有所好轉,但是仍有進步空間。”
“市場充斥着大量平庸的演出,壓抑文化消費的慾望與能力。較低下的藝術使市民對藝術產生厭倦,從而使他對藝術漸行漸遠,因此健康的文化市場始終成熟不起來。”陳聖來説,柏林愛樂交響樂團第一次到上海來演出,成本是1200萬元演出兩場。這樣的名團,在日本可以連續演出一個半月,因為文化消費的同步性,讓各個城市之間不存在太多落差,可以輪換支撐起這樣的世界名團。他期待,長三角各城市也早日形成這樣的同步文化消費氛圍,“文化消費像城市的一條河流,河流上游是文化創造,末端是文化消費,如果文化消費堵塞了,這個河流就乾涸了。”憑藉長三角的區位優勢、經濟優勢、交通優勢、政策優勢、人才優勢,如果積極推進長三角文化一體化發展,推進文化消費的互聯互通,一定會帶來高質量的發展、繁榮。
論壇上,世界城市文化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包立峯發佈成立長三角城市文化發展聯盟倡議書。長三角彙集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紅色文化,文化資源豐饒,文化形態各具特色。如何在文化一體化建設中保留併發揮各自特色優勢,如何在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態環境中實現文化資源互補融通共享發展,是建構長三角文化產業共同體面對的理論命題和實踐命題。目前尚缺跨區域的文化資源共建共享整合平台,成員單位互利互惠合作平台,學術交流培訓對接平台,文化產業政策互鑑互通諮詢平台。倡儀籌建成立長三角城市文化發展聯盟,旨在有效促進文教、文旅單位交流合作融通發展,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長三角產業與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鬍偉等做《長三角城市文化發展的時代背景和使命擔當》《長江文化與江南城市》《江南風物的創意價值》《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與上海的使命》《提升文化消費是促進長三角文化高質量發展的引擎》等主題發言。專家學者在圓桌論壇上就城市文化發展面臨的困難與挑戰,規劃與遠景,如何在文化一體化建設中保留併發揮各自特色優勢,如何在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態環境中實現文化資源互補融通共享發展等命題獻言獻策,與線下線上聽眾互動交流。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張熠 圖片編輯:蘇唯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來源:作者: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