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闖海精神沿襲 長島漁號聲聲喊出中國精氣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穩 煙台報道
“大倉起了,我就哎呀嚎……”6月9日晚,在長島漁號小鎮漁號廣場響起嘹亮的漁號聲,在聲光電的配合下,一隊邁着堅毅的步伐,雙目炯炯有神的漁民迎着太陽從迷霧中走出來。“長島漁號”精彩展現出了一幅同舟共濟、一往無前、風貌依然的闖海畫面,吸引廣大遊客前來打卡觀賞。
“長島漁號”是漁民長期從事海上勞動創造的歌,於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有抬船號、上網號、豎桅號、拾錨號、搖櫓號等幾十種。“長島漁號”無任何樂器伴奏,其號詞簡單,語調粗獷,豪放、堅定、有力,是團結一心的勞動之歌,是向困難和災難發出的宣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在生產工具落後、生產力低下的年代,關鍵時刻漁號叫起,能衝破種種困難。
“現場氣氛時而莊重肅穆時而輕盈明快,不斷升温的氣氛,讓我全身心沉浸在這場演出中,彷彿自己就是他們其中一員,正和他們一起在海上勞作,戰勝風暴,感受魚滿倉把家還的喜悦。”來自北京的遊客於先生告訴記者,擁有着300多年曆史的“長島漁號”聲一出,內心不由地湧動出無盡的力量。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長島漁號”源於砣磯島,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早在清末和民國時期,砣磯島上的大風船達300多隻,系風帆時代的一支海上勁旅。這種以風為動力的大型木船,一般為18人左右操作,在風帆時代“長島漁號”作為海上生產的一種“漁令”,鼎盛是在民國期間。漁號從渤海叫到黃海,直至朝鮮半島,經過幾代人的傳承、保護、創新與發展,2008年6月,“長島漁號”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