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七夕會旅遊 | 探秘黑城遺址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休閒

胡楊林金黃一片,戈壁中弱水橫流,額濟納景區內人流如織,人聲鼎沸。我避開茫茫人海,一個人深入到戈壁深處,去探訪神秘的東方古城遺址。

經過兩處人工把守的柵欄,就是一望無際的沙漠。遠處,一個用樹枝立起的門楣,上書“黑城”兩字,歷史上最為神秘難尋的城市遺址終於出現在我的面前。

此刻,天空碧藍沒有一絲雲彩,黃沙一片漫無邊際,沙丘中出現一個略有起伏的輪廓,幾尊殘塔聳立其中,那是黑水城遺址的標誌。城牆高18米,從一個城牆豁口進入城中,巨大的遺址空無一人,一條遊覽便道穿過中軸線和兩條邊線。千年前的王府、官署、糧倉、文庫、殘塔、民居、街道、店鋪遺蹟依稀可見,滿眼的頹壁殘垣,滿地的瓷器碎片,似在向我訴説當年的更替興衰。

漢代,這裏植被茂密,草肥水豐,牛羊馬壯,是漠北通往內地進入中原的交通樞紐和邊關隘口,為此,匈奴與漢反覆爭奪,戰火連綿。

西夏國,這裏是軍事重鎮黑山威福司治所,蒙古多次進犯,1226年成吉思汗以斷黑水河的方式破黑城,更名為亦集乃路。這也是軍政一體的重鎮兼驛站,元統治百年裏擴大建城規模,大規模調集漢人和蒙古人到此屯田,一時成為繁華的邊關,管轄西寧、山丹之遠。那五座參差錯落有序的佛塔就是元代所建,至今屹立不倒。

明洪武年,馮勝大將破此城,元軍在佛塔旁開出一豁口騎馬逃遁。明以後,黑水乾涸改道,沙進人退,該城廢棄,被黃沙掩埋消失幾百年不為人知。

19世紀末,東方探險成為國際考古地理新發現的熱點。

立於城牆高處,眼望流沙掩埋下的軍營,那些邊關大將出徵的豪氣在哪裏?成吉思汗、馮勝大將今安在?那陣陣馬蹄、聲聲廝殺卻依稀在耳邊響起!

前面糧倉的殘垣頑強地露出黃沙,當年,這裏摩肩接踵,人流湧動,官府、軍隊、市民都在這裏排隊領糧,那是他們的衣食所在。

一座巨大佛寺的殘壁孤單地矗立城中,神龕、佛洞清晰可見,這裏有佛寺、道觀、清真寺、喇嘛廟,是多元宗教並存之地。

踏入王府遺址,這是歷代諸王及妃子居住地,當年的妃子們的美麗映在王爺的心中,當年的瓊樓玉宇已灰飛煙滅,當年的葡萄美酒似發出奇香。

架閣庫,官府文檔庫。這裏曾是二進四合院,樓兩層,典藏本城人口户籍、官文檔案、文字書庫,是一城文化之瑰寶,棄城時,他們把那些文物、經卷埋藏在佛塔之秘道,不想還是被外國探險家盜走,其中最重要的信息至今未披露。

西北城角樓上的藏式佛塔是全城最高點,夕陽下它偉岸的身姿是全城地標和當年所有人的驕傲。幾百年來,它見證了居住在這裏的人員逐步撤離,以及尋寶者挖掘文物那些鬼魅的夜晚。

然而,邊關風月須服從大自然的安排,曾經的繁華隨山川河流改道、地質氣候的變化而成為一堆瓦礫,更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被永遠埋葬沙底。這裏永遠是一個值得探究、思考、總結的偉大遺址。(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