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十年時間大改造,全家在“老破小”裏過上神仙生活,不比住豪華別墅差
提起大城市裏的生活,很多人會想起“蝸居”這個詞。
房子面積小,東西多,很難住的開心。但有一個男人,卻在32㎡的房子裏,過上了“神仙生活”。
牆壁破損,設施老舊。經過他的改造,生活變了樣。
所有的牆壁都是可以活動的,輕輕一推,就是一個新房間。
它又變成了一個衣帽間。在兩排落地鏡前,
像秀場模特一樣自在地穿衣。
想放鬆一下做個spa,
根本不需要出門。拉開牆壁,就是一個水療館。
房子雖小,但是他的生活質量卻沒有下降。他的生活,完全不輸住在豪華別墅裏的人。
其實,張智強改造房子的想法,源於童年時的生活。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香港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它的總人口是七百三十五萬,這個擁擠的城市裏,到處都是人。
那時候,他們還不是房主,僅僅是租客。
32平米,被仔細地分割成了幾個房間。右邊是廚房和洗手間,左邊三個房間是卧室。
一間是屬於父母的,一間是屬於三個妹妹的。還有一間房,為了補貼家用,租給了一個租客。
每天晚上,他都等其他人離開,再把屋子裏那張1.8米的長椅變成他臨時的牀。
等到第二天早上,再把被子收好,變成所有人的座椅。
在這間公寓裏的生活,顯得是那麼的侷促。
從那時候起,他就有了一個想法,長大後要當一名建築設計師。他要把家裏的老舊公寓,變成一間適合居住的房子。
1988年在母親的建議下,家裏把這間租了12年的公寓買了下來。
那一年,他也正式畢業開始成為一名建築設計師。張智強決定,開始改造這間房。
他的改造,持續了很長時間。每隔幾年時間,他就要把房子改變一次樣子。每一個版本,他都嘗試一個新概念。
所有的雜亂,都被他藏起來了。
他把屋裏的四面牆壁都裝上了書架,然後把書本、收藏品、CD和雜物全都歸類,放在牆上的書架上。
然而,到了2007年,一次出差回來後他發現公寓的地板被水淹了。
房子毀了,他在感到生氣的時候,突然也有了一種興奮感:終於,又等到了一個機會來改造房子了。
狹小的面積裏,怎樣提高生活質量呢?
他從生活裏,尋找靈感。他注意到,隔壁一間大樓裏有着很多小攤位,店面面積都非常狹窄,不到一米寬。
小小的攤位可以説是“螺獅殼裏做道場”。開門,運貨,做生意,狹小的空間沒有阻擋他們的生活。
房間裏的東西,都是可以摺疊的。整個房間,牀是最佔面積的。所以,他把自己的牀設計成了可以摺疊的牀。
每天早上起來,他按下遙控器,把牀收起來。
然而,他卻遇到了一個難題:屋子裏暗藏這麼多玄機,怎樣讓它變得風格統一呢?
首先要處理的是牆壁。一面牆上,放了三千張光碟。用滾輪,會在地上留下痕跡。
於是,他就把牆壁吊上天花板,“藏”了起來。
房間裏擺了很多傢俱和滑軌,它們的顏色顯得有些雜亂。
於是,張智強儘量使用了同一種色調。遠遠一看,牆壁,地板,天花板幾乎都能看成是一個樣。
房子裏的每一處細節,他都仔細考慮過。
一間“小而美”的房子,就這樣一步步完成了。
從2007年地板被淹沒開始,張智強花費了足足十年時間打造這間屋子。
就像他説的:“在很多人眼裏家是一系列的房間,但在我的眼裏,家是圍繞每天必須要做或喜歡做的小事而構建的。”
川流不息的城市裏,房子的面積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是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