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台灣小琉球島生態環境惡化,民宿林立污水亂排,珊瑚礁受重創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休閒

受疫情影響,台灣民眾無法出境由,間接導致外島旅遊夯,小琉球島已成為知名度假勝地。爆量遊客催生當地民宿如雨後春筍般成長,一邊帶來經濟發展,卻也產生負面衝擊,垃圾髒亂,污水排放,潮間帶物種減少百分之八十,珊瑚礁生態受重創,學者憂心疾呼民進黨當局重視。

每年4至5月是小琉球島的觀光旺季,登船口周邊隨處可見叫賣攤販,招攬租車、住宿及從事水上活動業者,都仰賴觀光財過活。當地花瓶巖周邊擠滿水上活動的人潮,人多如下水餃子般。

台媒記者直擊,由於行駛在全島完全沒有紅綠燈,開心遊車河,但岔路多,遊客騎車速度快,居民常被嚇到。遊客機車也常亂停,沿着環島公路,觀察每個定點放置的垃圾桶,幾乎都堆滿垃圾。

走到有“威尼斯海灘”美譽的蛤板灣,當地安靜如秘境般,杳無人跡。實際潛入海中,未見到攀附在珊瑚上的生物,只有大片白化的死亡珊瑚礁,以及光禿礁岩中遍佈的海膽。今年4月起潮間帶加強人流管制,看似人為干擾減少,一道道湧向岸際的海浪,不時夾帶塑料瓶、香煙盒等垃圾,對照美麗海景,格外刺眼。

民宿林立,污水處理負荷加劇,屏東縣琉球鄉自然人文生態觀光協會理事長陳文玉説,“這些景象,早已見怪不怪了”。小琉球島的本福村,一幢幢特色民宿林立,比新穎、比豪氣,遊客一批批湧入,帶來水土保持隱憂,也產生棘手的廢水處理問題。

去年8月連續降雨時,雨水夾帶邊坡泥流滾滾而下衝進潮間帶,一幕幕“咖啡牛奶”色景象,讓當地人心驚。

陳文玉説,當地今年4月起設置管制站要控管入場遊客量,目的是保護潮間帶生態不受過度人為干擾,可惜污水處理沒跟上,等於潮間帶保護只做半套,“若廢水處理能做到位,守護潮間帶最後一哩路就完成了”。

台灣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特聘教授張水鍇、海洋科學系教授劉莉蓮等人長期關注小琉球島。張水鍇説,當地雖有污水處理設施,卻無法涵蓋劇增的民宿,大量生活廢污水直接排入海或潮間帶,造成水域優養化、藻類大量增生及海水酸化,也加速海膽侵蝕珊瑚礁速度。

據瞭解,小琉球島有五處主要潮間帶熱區,近十年潮間帶物種減少80○%,成為警訊。珊瑚礁覆蓋率衰退、失能,張水鍇、劉莉蓮組成的研究團隊調查發現,海洋生態改變和遊客量有一定因果關係,建議做適當遊客總量管制並收費。

屏東縣政府則説,已有潮間帶區遊客管控保護機制,暫無依“自治條例”設總量管制或收費規劃。

“每天一萬雙腳在潮間帶活動,生態怎麼會沒壓力!”“海委會”海洋資源處長王茂城説,許多人認同設總量管制永續經營,但“每個人都不想當壞人”,建議可在琉球鄉舉行“公投”,讓居民表達看法。

台灣海生館研究員樊同雲説,小琉球島1970年珊瑚礁呈健康狀態逾半,但大量遊憩人潮帶來廢污水、因土地開發產生泥水遇雨流入海,加上海水暖化造成珊瑚“白化”頻率變高,降至“衰退”程度,部分呈現“失能”狀態。

樊同雲説,小琉球島珊瑚礁2014年有四至五成覆蓋率,去年只剩兩成;目前只有一半住户民生廢污水納管,應加速擴及全島。(來源:台灣“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