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硅谷密碼:科技創新如何重塑美國》
作者:(美)瑪格麗特·奧馬拉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瑪格麗特·奧馬拉所著《硅谷密碼:科技創新如何重塑美國》 是一部旨在解碼硅谷成功秘訣的最新著作。
奧馬拉是美國著名的技術史專家、華盛頓大學歷史教授,她曾經是克林頓總統的團隊成員、頂級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紐約時報》的供稿人。
她以獨特的職業生涯和專業素養,歷時五年進行調研和人物訪談,創作了這部描述美國硅谷從誕生、成長到改變世界的70年曆程,以及與之同步的美國高科技產業進化歷程的作品。
從“硅谷現象”到“硅谷奇蹟”,這片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彈丸之地,數十年來持續不斷地引領世界科技創新潮流,推動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甚至改變了整個世界。
關於硅谷對世界的貢獻,人們有着各種不同的描述和詮釋,我把硅谷的偉大貢獻概括為五個方面:
70年來,技術與產品創新持續不停;改變世界的創業英雄和領軍企業不斷湧現;初創企業和新興產業在此棲息生長;商業模式、組織形式和思想文化創新層出不窮;鉅額財富在此應運而生。
硅谷的偉大成就震驚了世界,並且引發了人們對硅谷秘訣的探索。硅谷奇蹟的核心秘訣究竟是什麼?
我曾有幸參與過幾本探討硅谷秘訣的著作的翻譯出版工作。無論是學者討論硅谷優勢所寫的經濟理論文集,還是他們記錄硅谷技術與產業進化的百年曆史,又或者是媒體記者踏訪硅谷後撰寫的專題報道,都明確指出創新創業精神是破解硅谷密碼的一把鑰匙,是硅谷成功的精髓。
硅谷創業生態形成的十大要素科技創新的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在一個不大的地區內,能成功地把創業精神轉化為科技創新,需要一定的環境與條件,即一個具備多種必要因素的架構,才能實現科技創新、技術突破和產業興起。
以我個人在硅谷多年的觀察和感受來看,硅谷這個中小城市羣就是這樣一個具備了各種創新要素的生態圈、一個適宜高科技產業生長棲息的“熱帶雨林”。這個生態圈彙集了創新、創業、創富的全部高端要素、專業要素、資源和條件。
一個地區創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就是創造、引入、聚集、融合、協調和發揮這些要素與資源,打造新時代創新創業生態體系的過程。通過多年來對硅谷成功要素的探究和研究,綜合各種流派的研究結論和觀點,我們可以把硅谷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的形成和運作歸於以下十大要素:
第一,有利於企業和個人創業、創新、發展的政策法規與制度環境;
第二,高度密集的高素質人才;
第三,世界一流大學及其與企業和產業的互動;
第四,高水平的創意與創新活動;
第五,濃厚的創業氛圍,鼓勵冒險、容忍失敗的文化;
第六,雄厚的創業資金來源和成熟的金融體系;
第七,專業化中介服務體系;
第八,高度聚集的特色主導產業及其全球競爭力;
第九,高質量的生活和人居條件;
第十,便於推動全球化的區位優勢。
硅谷就是這樣一個得天獨厚、要素齊備、世所罕見的創新創業生態圈。這些要素既是硅谷成功的“核心秘訣”,也回答了為什麼硅谷模式不可複製的難題。
建造“中國硅谷”可以借鑑的4點要素奧馬拉在書中縱論硅谷成因,列舉的綜合要素與上述“要素齊備”相去不遠,其中不乏點睛之筆和閃光亮點,值得我們在打造“中國硅谷”的過程中借鑑和參考。現摘其要點如下。
(1)硅谷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硅谷奇蹟並不能歸結於任何一個單一事件。機遇與環境,地緣政治與宏觀經濟學,天賦與領導力,還有追尋陽光的年輕人,這些因素混雜在一起掀起的完美風暴是硅谷的源頭。
(2)政府及軍工項目投資推動硅谷的發展。硅谷所取得的成就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與戰後的大量政府投資的基礎之上——從太空競賽年代的國防合同到大學研究基金,再到公立學校、道路建設與税收制度。
公共開支為科學和技術的爆炸式增長提供了動力,也為未來好幾代初創企業奠定了基礎。
(3)硅谷的成就是集體努力的結果。高科技革命是集體努力與個人天分共同作用的結果。個人創業者的成功是通過與其他人、網絡和機構合作來實現的,許多並非技術專家的人也在其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硅谷的成功來自數以千計的各種人才,其中有傑出的工程師、營銷大師、律師、技工與金融家。這裏充滿了聰明人,大多來自其他地方。
(4)硅谷是政府和自由市場經濟結合的產物。將硅谷的存在完全歸功於政府,就像認為硅谷完全是自由市場的運行結果一樣是一個偽命題。這既不完全是一個大政府的故事,也不單純是自由市場的故事,而是兩者的結合。
另外,值得提及和推薦的是,這部作品的寫作手法也有很多與眾不同的特點。首先,體例新穎,匠心獨運。全書分為“初創”、“產品發佈”、“公開上市”與“改變世界”四幕,用硅谷初創公司的成長路徑來比擬硅谷誕生與發展的四段歷史時期。
每一幕的章節都鋪排着多個詮釋主題的場景、事件、企業和人物,70年來硅谷和美國科技創新過程中最重要的篇章得以次第展開,使本來可能枯燥無趣的科技史讀起來生動有趣、順理成章。奧馬拉的出色文筆與組織能力,使本書成為“講好硅谷故事”的典範。
其次,奧馬拉擅長把硅谷和科技創新的場景、時間、地點、人物放在國際關係、美國兩黨政治和國內政策的背景下聚焦,突出事件和人物的歷史年代感與政治關聯性。書中描述的“冷戰”時期的軍工複合體、蘇聯發射人造衞星引發空間競賽、總統競選與小企業創投法案等事件,莫不如此。
關於“二戰”以來美國曆屆總統——從羅斯福一直到奧巴馬——對美國科技政策演進的領導作用,書中均無一遺漏。作者本人過去在白宮的從政經歷,賦予了她這樣的全球視野和政治站位。此種歷練和資源,在研究硅谷的作者中較為罕見。
這本書的另一個特點是“具人氣、接地氣”。在各種硅谷史、產業史等非虛構作品中,留名青史的往往是那些科技大佬、創業英雄、企業鉅子等人們耳熟能詳的名人,很少見到普通硅谷人或者普通美國人的身影。
奧馬拉在書中描寫了多名平凡的美國人,他們雖然鮮為人知,但並非虛構人物,他們的經歷、工作、生活甚至命運緊緊地與硅谷各個領域相連,成為硅谷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
他們是安·哈代、大衞·摩根塔勒、伯特·麥克默特里……,他們與那些聞名遐邇的硅谷英雄比肩而立,同是硅谷的締造者。書中還有不少對硅谷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的生動描寫,使這部關於科技和企業成長史的著作不乏煙火氣息,引人入勝。
有評議説,奧馬拉的這本書寫在硅谷活力消散、美國面臨中國科技發展帶來的巨大挑戰的時期,需要“重新解讀硅谷模式,找回制勝戰略”。
誠然,此書問世不久,2020年肆虐美國的新冠疫情也把硅谷推上媒體頭條:“硅谷大公司裁員”“硅谷企業外逃” “硅谷魅力不再”。然而,事實和數據證明硅谷扛住了疫情的衝擊。
2020年是硅谷險中求勝、高歌猛進的一年。2021年最新發布的《硅谷指數報告》指出,2020年硅谷的風險投資創歷史新高,專利申請、科技公司市值、首次公開募股(IPO)數量等衡量創新能力的主要指標都十分亮眼。
硅谷的活力並未消散,這也證明了只要創新創業的生態體系穩固,硅谷就能夠持續發展,硅谷所代表的創新模式依然引領世界科技創新潮流。
本書的第一章標題叫作《無盡的前沿》,講述的是1945年時任戰時科學研發辦公室主任的範內瓦·布什向杜魯門總統提交了一份名為《科學,無盡的前沿》的報告,強調美國政府必須長期支持基礎研究。
該報告促成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等一系列科技決策機構的成立,美國國家科技體系得以建立,並且推動產生了互聯網、導航系統、登月計劃等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硅谷開始在國防項目和軍工複合體的推動下嶄露頭角,奠定了美國電子產業的基礎。
並非巧合的是,2021年6月,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了《2021年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該法案旨在向美國技術、科學和研究領域投資逾2 000億美元,以“對抗”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該法案的主體是《無盡前沿法案》,其主要內容是激活美國科技創新體系、確保關鍵技術領先、推動區域創新協調發展等,並針對中國設定了多項限制措施。該法案標誌着美國開始構建新一輪科技與產業的“舉國體制”。
時隔70多年,美國再次以“無盡的前沿”命名如此重要的科技法案,其意義恐怕不僅是致敬歷史,更是希望重振美國科技,再現“二戰”後美國科技創新的榮光。當然,人們也不難嗅到新一輪“冷戰”思維的味道。
以史為鑑,可知興替。廣大關注科技創新創業、關心中美科技發展的讀者,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新一輪科技競爭的大背景下閲讀《硅谷密碼:科技創新如何重塑美國》一書,相信對於硅谷和硅谷模式會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對於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和目標達成,必將更具信心。
【談鋒 硅谷研究專家、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硅谷聯絡處前主任 寫於2021年7月於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