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基層“文旅窗口”,用服務致敬“五一”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休閒

由於國內疫情控制得力,今年“五一”,國人集中釋放了自己蓬勃的文旅消費熱情。在基層的服務窗口上,文化和旅遊行業的工作者們揮灑着青春的汗水,為大眾在節假日提供便利周到的服務。

01用電影文化影響人、引領人▲ “五一”期間,中國電影博物館展覽參觀人數和館員講解工作量暴增。【基層親歷】楊瀟(中國電影博物館展陳部講解員,曾榮獲全國科普講解比賽二等獎)“五一”我在館值班,主要為來館觀眾提供講解服務。我會隨時注意觀眾特點,根據不同觀眾的年齡、興趣點等隨時調整講解速度和方式,提升觀眾參觀體驗和感受。“五一”期間我共講解15場,服務觀眾300餘人次,獲得了觀眾一致好評。5月2日,5位老年觀眾觀影結束想參觀展廳時,已經錯過了定時講解。他們聽説我館影廳常年播放老電影,而且展覽非常全面,特地從石景山轉了好幾次公交車慕名而來。雖然當時我已經穿着高跟鞋走了約3公里的展線,口也很渴,但看到他們充滿希冀的眼神,我當即決定再為他們做一次講解。他們年齡都大了,我特意放慢腳步和語速,又着重講了老時代電影的故事。參觀結束後,他們一再對我和我們館表示感謝,讓我覺得好像不那麼疲憊了。謝野(中國電影博物館影院部負責人,負責的6個影廳中有一個廳常年免費放映膠片電影)每一個節假日都是我們最為忙碌的時候,尤其今年“五一”,我館觀眾流量比平時增加近10倍。但我們館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承擔着傳播電影知識、服務大眾的職能,理應為來館的觀眾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和參觀體驗。“五一”我們的工作流程包括為觀眾介紹影片、解答問詢、導覽、影廳檢查巡視、消防、防疫、映前提示、大量3D眼鏡的清洗和消毒……遇到上年紀或是殘疾觀眾,我們還要提供一對一入場、退場服務。我們也要加班加點,每天晚場放映後,還要清洗3D眼鏡到凌晨。我們的周到服務得到了觀眾的讚許,也讓今年“五一”成了我們最有意義和價值的節日。【負責人説】陳玲(中國電影博物館黨組書記、館長)“五一”期間,中國電影博物館採取延長開館時間、發動黨員和青年員工志願服務等措施,努力滿足廣大觀眾的參觀和觀影需求。“五一”長假累計服務觀眾約2.14萬人次,日均入館觀眾4366人次,比今年春節長假增長14.66%,5月3日單日入館5328人次,刷新接待人次紀錄。中國電影博物館始終致力於豐富廣大人民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通過講述電影及其背後的故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節日期間,根據觀眾需求和影廳上座率,主動增加放映《懸崖之上》《豬豬俠》等影片20餘場。近期結合建黨100週年和黨史學習教育,我們與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主辦“光影映初心 奮鬥新徵程——銀幕上的共產黨員形象”主題展覽,通過百幅電影海報,突出展示中國共產黨的百年黨史。“五一”節前,CCTV6電影頻道與我們共同開展的“經典頻傳:看電影、學黨史系列短視頻”上線活動已正式啓動。中央圓廳醒目的巨幅LED大屏可以讓觀眾近距離與喜愛的《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閃閃的紅星》中的潘冬子、《黨的女兒》中的李玉梅等百部經典影片的藝術形象合影打卡,沉浸式感受紅色教育氛圍。我看到年輕的父親帶着剛上小學的孩子來到主題展板前,逐字逐句地教孩子念展板上的入黨誓詞,給孩子講述誓詞的含義及其背後的故事,小孩子聽後舉起小手向着黨徽莊嚴敬禮,這個畫面讓我非常感動,我們更加深知電影博物館人肩上的使命和責任重大。02在孩子心中種下名校榜樣的種子▲ “五一”期間,眾多遊客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內觀展。【基層親歷】馮惠(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公共教育與對外關係部職員)“五一”期間,我主要負責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大廳的服務工作,包括指引觀眾在館內公共空間的參觀,介紹展廳和展覽情況並做導覽;還包括協調管理公共服務的各種設施如嬰兒車、輪椅、存包櫃等,為觀眾做好後勤服務保障工作。5月1日觀眾約2000人次,逐日上升,5月3日到達6000人次的頂峯,這是疫情以來我們接待遊客最多的一個節假日。平時,來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人多為北京或周邊地區的遊客,但今年“五一”有很多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年齡層次跨度也比較大,幾歲的孩子、青少年到中老年人都有。自從去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之後,我們館也成為了北京旅遊的網紅打卡地。很多人都是奔着“水木湛清華:中國繪畫中的自然”展覽來的,他們希望通過展覽讓孩子瞭解清華,在孩子心裏種下一粒學習的種子。觀眾既可以直接掃二維碼進入“雲導覽”,它由我們館的領導進行專業導覽直播;也可以接受現場導覽,由經驗豐富的志願者完成,有的志願者已經持續做了十幾年了。在疫情期間觀眾不多的時候,我們做了很多業務提升和服務培訓。今年“五一”有這麼多遊客來參觀,我由衷地開心,覺得所有的準備和努力都是值得的。我們會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來滿足觀眾需求,也希望更多人來參觀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瞭解文化藝術知識。【負責人説】蘇丹(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館長)為滿足來自全國的廣大藝術愛好者的觀展需求,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有8個展覽面向公眾開放,包括“萬物畢照:中國古代銅鏡文化與藝術”“水木湛清華:中國繪畫中的自然”“國匠:吳良鏞學術成就展”等。為了配合“童思妙筆·耕繪奇境——西方插畫師作品展”,公共教育與對外關係部還在線上舉辦了“雲徵集”——“想象力大師”兒童插畫大賽投稿作品精選活動。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一直有相應的機制應對“五一”“國慶”等假期,領導全天帶班、各部門負責人輪班,實施人防、物防、技防三結合的安全值班制度。各部門負責人做到及時處理一些突發事件,值班人員每日向館裏的領導通報館內現場情況,館裏每日向清華大學報備館內信息。在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我們館落實好防疫措施,加強展廳的展巡、安保巡視,保證文物展品安全和觀眾的參觀體驗,每日在館服務的館員、安保、展巡、保潔物業、志願者約140人。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是一座智能化建築,必要的預警就是常用措施。今年“五一”期間,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每日限流6000人,當館內參觀人數達到1500人時,就會通過信息通報機制減緩入館人流,同時加速在館人員的流出速度;館內參觀人數達到2000人時,就會暫停人員入館;也能通過智能測算,臨時採取如延時閉館等措施,更加人性化。03在勞動中見證演出業復甦景象▲ 天橋藝術中心在“五一”期間推出文化表演“大餐”。【基層親歷】葛楊(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一線票務人員)今年是我在這裏工作的第4個年頭,每逢節假日我基本都有工作,今年是5月1日、5日兩天排班。我看到很多觀眾來天橋藝術中心東票廳買票,包括蒸汽朋克光影人偶劇場的《波薩與魚人鳥》、陶身體“數位系列”現代舞《4》《6》和尋夢遨遊親子音樂會《成均奇彈》等。舞劇觀眾一般是情侶,一次買兩張;兒童劇大多觀眾買兩到三張,孩子和家長一起看。“一條龍”的文化體驗設計,悄然成為了更多市民的選擇。他們通常都和家人、朋友一起,看一場演出,再“掃”一下週邊美食,參觀一下博物館等。來自海淀區的楊女士,5月5日和家人來我們中心看陶身體“數位系列”現代舞《4》《6》前先去參觀了天橋印象博物館,他們踏上“天子之橋”,在《舊京天橋一覽圖》前感受駝隊、鐺鐺車,在繪於清代的《皇子迴鑾圖》前賞析天橋地區在清代的全貌,還觀看了懸掛着“吉祥戲院”“新民影院”“公平市場”等老字號的招牌牆,以及“福長街”“阡兒衚衕”“臘竹衚衕”等老胡同的名牌牆……也有觀眾參與了由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製作出品的“行走的中軸線 ·平行時空的眺望”的沉浸式漫遊活動,這些實地、深入的參觀讓他們對老北京、老天橋悠久的歷史文脈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會。【負責人説】張利(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總經理)今年“五一”勞動節適逢第五屆的天橋·華人春天藝術節兩部重點劇目陶身體“數位系列”現代舞《4》《6》和尋夢遨遊親子音樂會《成均奇彈》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有12部原創作品在藝術節期間精彩上演,堪稱是中國原創舞台藝術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後的一次大規模集結和展示。第五屆“天橋·華人春天藝術節”能夠順利舉辦,體現了演出行業的復甦景象,我們給了優秀華語本土原創作品集中亮相的機會,我們也看到了中國的文藝、演出行業的從業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嚴峻、受到疫情衝擊、面臨困難的時候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接下來,接棒華人春天藝術節的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系列主題演出和文化活動,屆時多部劇目和豐富的劇場空間活動將從不同視角展現百年大黨之百年風華。04堅守圖書館的“不閉館”文化公共服務▲ “老中青”匯聚、人潮湧動的通州圖書館【基層親歷】馮茂芳(北京市通州區圖書館總服務枱部門主任)自1995年來館,假期值班為讀者服務已成為我工作和生活的常態。一層總服務枱要為讀者提供辦證、諮詢等多種服務。今年“五一”期間,許多讀者選擇利用假期來館閲讀,我們看到讀者有問題就要第一時間瞭解、解答,為讀者提供最好的閲讀服務。我們圖書館的新館在2016年11月正式開館,曾經連續多年實施“365天全年不閉館”政策,堅持為通州區乃至北京的讀者提供不間斷的公共文化服務。疫情得到控制、圖書館重新開放後,本着對讀者負責的公共衞生安全的考慮,我們開始了預約入館和每週一閉館、全面消殺的開放制度。多年來,圖書館的員工們已經養成了節假日無休、少休的工作習慣習以為常。有時候對家人會有一些無法陪伴的遺憾,但既然選擇了這樣一份工作,就是責任也是義務。從我個人來説,能夠在節假日陪伴讀者朋友,也有一種獲得感。【負責人説】楊蘭英(北京市通州區圖書館館長)今年“五一”小長假,很多人選擇離京旅遊和探親,但我館入館人數並沒受到太大影響,除地方文獻部門外,我館其他流通部門仍舊對外開放,持續為廣大新老讀者提供不間斷的公共文化服務。從2002年《北京市圖書館條例》實施以來,節假日期間對外開放已成為我館多年來的傳統,值守和管理早已形成長效機制,並在面對新情況、處理新問題時不斷完善、優化。這個“五一”,我們安排了領導班子成員24小時帶班、部室主任和館員黑白兩班輪值的辦法值守行政班,確保小長假的每一分鐘均有責任人和值守者隨時處理各種問題和突發情況;同時,每天開館期間,各流通部門均保證有工作人員進行一線服務。另外日常在圖書館入門處設立的導讀協助崗、安全檢查崗節日期間也堅持服務不鬆懈,確保為讀者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疑問有解答、事事有人管的閲讀環境。2019年,我館到館讀者為91萬人次。隨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館自去年5月份重新開館以來,就一直施行預約到館制度:目前每天有500個成人“一卡通”讀者預約名額和60組120人兒童“一卡通”讀者預約名額,另外針對60歲以上不太會使用手機的老年人讀者羣體,每天開放30個現場預約名額,但仍然遠遠滿足不了讀者的入館需求。為解決讀者預約難的問題,我館多舉措聯動,一是實行首問負責制,任何問題要求解決到讀者滿意為止;二是在北京市率先恢復預約借書服務,讀者可不用預約直接到館取書;三是開通還書綠色通道,讀者可不用預約直接到館還書;四是在圖書館一層入口處設立兒童圖書架,方便未預約到館的小朋友借閲;五是聚合資源,將全區能夠提供服務的8個24小時閲讀空間、17個街道鄉鎮分館、30台24小時微型數字圖書館的地址、服務功能、入館方式、諮詢電話提供給廣大讀者,方便讀者就近閲讀。尊重讀者、細緻入微的服務,也得到讀者的廣泛認可,通州區圖書館已成為通州區的文化地標和網紅打卡地。 (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2021年5月11日《中國文化報》

第4版刊發特別報道

《基層“文旅窗口”,用服務致敬“五一”》

↓ ↓ ↓ ↓ ↓ ↓ ↓ ↓ ↓


責編:陳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