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很多國家跟地區都會帶“斯坦”兩個字,比如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另外還有南亞的巴基斯坦和中東的巴勒斯坦,印度也曾有印度斯坦的説法,甚至在我國的記載裏也曾經有着“斯坦”的稱呼。那麼中亞國家為何都是“斯坦”呢?這到底有些什麼含義?
“斯坦”一詞源於古波斯語“stan”,意思是“地方”,大約在公元前600年的時期,阿契美尼德帝國時代盛行古波斯語這種語言,也是古伊朗語言的證實之一,1835年英國學者羅林生髮現的在公元前535年的貝希斯敦銘文就是最好的證據。大家如果看地圖就知道,國名中帶“斯坦”的國家都是古波斯(今伊朗)的近鄰,叫法都是從波斯傳過去的。
在波斯文明傳播時,“斯坦”也是衍生到各地,在很多地方都用過“斯坦”,比如亞美尼亞人就稱呼自己為“海雅斯坦”,意思就是“好客的民族”,我國在古時候也被稱之為“秦那斯坦”,出於亞美尼亞對我們的稱呼“Cinastan”的翻譯。這一詞語脱胎於梵語的“Cīnasthāna”,中國人對這個梵語可能比較陌生,但翻譯成漢語就幾乎無人不知了,即“震旦”,全稱“摩訶震旦”。
在佛經中有着這麼一段記載“東方屬震,是日出東方,故云震旦”,震旦也成為外國對中國最早的國名稱呼。你肯定不知道復旦大學最早的校名就叫震旦大學,而且在上海浦東新區還能看到標誌性建築震旦大廈。不過Cina除了譯成震旦外,還有另外很多音譯。
“斯坦”在現今在古波斯語中還是“...之地”的含義,這些國名反應出來的都是這些國家各自的歷史和文化傳承,有着十分重大的意義。如今全世界都用“中國”稱呼,但亞美尼亞自稱為“斯坦”,他們也認為這是一種風俗,對於這種文化我們也是非常優雅地給予了尊重,認可他們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