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我國西北的甘肅省,曾經是佛教藝術極其發達的地方,留存至今的大量石窟就是證明。甘肅的石窟中,有名揚天下的敦煌莫高窟,有天水麥積山石窟,還有一些有着重要影響力但是本身名氣卻不大的石窟,如今天介紹的這座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的歷史非常悠久,距今已有1600多年曆史,被稱為“石窟鼻祖”。我國幾處重要的石窟,如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等,都受其影響。天梯山石窟位於甘肅省武威市南部約40公里的天梯山,也是一處旅遊景點,但這裏的遊客並不多。
天梯山石窟始建於東晉十六國期間的北涼,由北涼王沮渠蒙遜於公元412年至439年開鑿,實際開鑿人為涼州著名高僧曇曜。當時的涼州,也就是現在的甘肅省武威市,是西北地區佛教中心,當時的北涼有大批的能工巧匠。
公元439年,北魏滅北涼,從姑臧遷宗族吏民3萬户至平城,其中有僧侶3000多人。北涼被滅以後,大批的僧人前往了北魏國都平城,也就是山西大同市,還有一部分向西前往了敦煌。從藝術風格上來看,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都受到了武威天梯山石窟的影響。
天梯山石窟最知名的一座石窟,就是唐代修建的大佛窟,極其壯觀。不過由於天梯山的地質比較鬆軟,據説1927年大地震時,曾將大佛的頭部震落,現在的頭部是重新補塑的。
據明正統十三年《重修涼州廣善寺銘》記載:天梯山石窟在當時有26窟,大佛窟前建有寺院樓閣,窟頂建塔一座,壯觀宏大。
1958年,因修建黃羊河水庫,將除大佛窟外的其他文物搬遷至省博物館保存。如今大多數的文物又已經移交武威市保管。
在景區裏還建有一座天梯山石窟陳列館,通過各個時期的石窟造像,瞭解佛教文化的變遷。天梯山石窟景區規模較小,一個小時就可遊覽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