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王陽明:無事心定,有事心靜,事事由心

由 巫馬言 發佈於 休閒


關注微信公眾號“湖南單招信息網”

王陽明有詩曰: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

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

他認為,心是萬物的主宰。

世間的萬事萬物的變化,都會順應心境而改變。

任何時候,只要我心不動,一切便會豁然開朗。


01

無事心能定

普通人與聖人之間的差距,就在日常定心的工夫上。

工夫淺的人,哪怕閒來無事,也難以定下一顆心。

總能憑空想出一點事來,讓自己擔憂、煩惱、生氣。

種種雜念,攪擾得自己片刻不得安寧。

工夫深的人,或許善於過濾外界繁雜的信息,始終保持內心的鎮定。

或許善於從有利的一面看問題,遇事不慌不忙,冷靜地分析問題。

王陽明一生的成就,多半出自涵養,小半出自學問。

而他的涵養工夫,主要來自定心。

他説:“有意於求寧靜,是以愈不寧靜耳。”

在尋常人眼中,生活是生活,修行是修行,二者無法混為一談。

而在王陽明眼中,定心的功夫就在平時,就在閒來無事時。

《小窗幽記》中寫道:“獨坐禪房,瀟然無事,烹茶一壺,燒香一爐,看達摩面壁圖。垂簾少頃,不覺心靜神清,氣柔息定。”

人只有在閒來無事時,才會留心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

獨自坐在禪房中,煮一壺茶,燃一爐香,欣賞達摩面壁圖。

閉上眼睛,不知不覺中,心就變得安定而平和。

為什麼人難以認清自己呢?

因為真心在外物動盪中被掩蓋。

就好像波浪迭起的時候,我們無法看到水底的情況;

只有當水平波靜的時候,我們才能看到清澈的水底。

王陽明啓示我們,要學會把渾濁、動盪的心澄清。

讓心安定,回覆原本的澄澈,生活也就不會被境遇隨意差遣。

02

有事心能靜

生活充滿了種種偶然與不測,很多人的心情都容易因此受到影響。

有一次,一個學生向王陽明請教:“老師,我在安靜時修心,覺得心裏的意思還好;可是一遇到事心態便大不相同了,這該怎麼辦?”

王陽明回答他:“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沒有人生來就懂得如何靜心。

必須要經受住世事的磨練,根基才更穩固。

才能在有事時心能定,無事時心亦靜。

學會按心兵於不動,就能如靜水般從容。

無論周圍環境如何,我們都要學會靜心。

遇到失意之事能處之以忍,遇到快意之事能視之以淡,遇到榮寵之事能置之以讓,遇到憂憤之事能平之以穩。

從容淡定,是一種活法,更是一種境界。

有這樣一則笑話:

下雨了,所有人都匆匆忙忙向前跑。

唯有一人神態悠閒,在雨中渡步。

旁邊跑過的人十分不解,問他:“下雨了,你為什麼還不快跑?”

那人緩緩答道:“急什麼,跑到前面,不一樣在下雨嗎?”

當所有人都在狂風暴雨中四散奔逃時,不妨做一個欣然在雨中漫步的人。

正如王陽明所言:“掃除盪滌,勿使留積,則適然來遇,始不為累,自然順而應之。”

排除心中的雜念,不為外物所累,方可追求心靈的自由。

以一顆安靜的心,隔絕外界環境的干擾。

讓自己專注於當下所做的事,用整個身心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而不是與自我糾纏。

面對任何事情,物來則應,去則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