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濃濃鄉愁,家國情懷——專訪山水民居畫家王子欣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休閒



(高建強 報道)欣賞山水畫家王子欣的畫作,記者以為最具價值的還是他獨闢蹊徑、具有個人特色的系列山水民居畫卷。在他的筆下,那江南古鎮的秀美、太行民居的古樸、湘西吊樓的清新、四川道觀的玄虛、陝北民窯的拙倔,都各臻其妙。他畫上那破舊的野居、寂寞的農家、質樸的老屋、幽深的古巷……總能傳達出厚重的脈脈古風和濃濃的鄉愁,引發觀者對中國民居古宅的神奇嚮往。

今年仲夏,王老師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講述了他的山水民居之旅。

記:王老師,您好!在您的山水畫卷中,最多的、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您的民居作品。您是因為什麼進入這個特殊的領域的?

王:近十幾年來,我一直熱衷於山水寫生。在山村、鄉野,除了那些大氣磅薄、變幻莫測的山水、雲松以外,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些破敗的、原始的民居小屋。它們讓我留連忘返,難以割捨。我畫了許多這樣的處在山水間的民居。在畫面佈局上,我沒有按山水畫的一般處理,僅把民居作為點娺,而是把它們放在“畫眼”的位置。


在一次畫展上,我沒有送出以往的大幅山水畫,而是展出了一組山水民居小品,意外地受到了業內外人士的一致好評。許多業界的老前輩、老朋友紛紛鼓勵我另闢蹊徑,走這一條獨特的路。

記:王老師,看到您微信中的個性簽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寫萬篇文,畫萬幅畫”。您能解釋一下它的含義嗎?

王:我是學中文出身的,畫畫是我幼時的愛好,一直沒有間斷,到現在畫了有四五十年了。讀萬卷書,自不必説。我認為,畫者必定是一個文化的積澱者。自古代以來,凡上品佳作,必定藴含文學、歷史、哲學等方面的元素。

行萬里路,是古人推崇的。他們基本是一步步走出來的。現代人比較幸運,去一趟歐美,來回就過萬里了。我十幾年來,一直堅持現場寫生,每年有二三個月呆在山裏,而且基本都是自駕。這些年,我跑壞了一輛車,後來換的越野車就是為了更方便進山寫生。

寫萬篇文,也是我作為學文者的一種習慣。除去我以前在職場時,在各大報刊發表的幾百萬字的文章不談,單就這些年,我就寫了幾十萬字的讀史筆記、雜談、遊記、繪畫創作心得等。這些文字對我繪畫創作大有好處。

記:為王老師的勤奮所感動,在您的寫生途中,遇到過一些險情嗎?

王:十餘年來的寫生經歷,故事太多,遇到的險情也太多,有山洪暴發,有泥石流,有地震、有高山墮石,有自駕崖斷壁路。但事過之後,我們擦一把冷汗,還是樂此不疲。有一年到桂北去寫生,我們棄車步行,走進人煙稀少的山村。 在那個寧靜的原始小村裏,抬眼就是一幅畫面。那些破敗的、無人居住的、滄桑的、極具當地特色的老屋,入畫就是一幅極佳的作品。我們如飢似渴地畫了五天。走遍周圍鄉村,努力“搶救民居”。

記:談到搶救民居,您好象多次提到這個問題,能詳細談談嗎?

王:現代經濟建設飛速發展,鄉村人外出的越來越多。我們所到一些地方,都只剩下老人居住。歲月的侵蝕,一些老房子拆除、破敗,這不能不讓人惆悵。當然也有一些地方按照老屋風格蓋了新樓。這隻能説是舊瓶裝新酒,沒有原來古樸的味道了。

聯想到我去過國外的一些地方,比如意大利羅馬,街頭隨便一座建築就是上千年的歷史;再比如比薩斜塔,距今也有八九百年了。我在那裏寫生時,感覺他們保存得十分完好……哪怕在泰國、越南、柬樸寨,也保留着許多珍貴的歷史建築遺產。而我們多少地方具有鮮明特色的老街和老屋在消亡,它們的故事、記憶和文化也漸漸地失去了載體。

如果説“搶救”,這些老屋單純用照片反映出來是有缺憾的,而用畫筆記錄下來才更有美感和意義。所以這些年我一直在用畫筆反映民居,儘量爭取讓它們在消失之前記錄下來。這就是我説的“搶救民居”的意思。

記:細觀您近期的民居作品,好象與以往有所不同。 您好象更強調作品中的“詩”意和人文意味。

王:我以前的山水民居,也反映了各個地域、各個民族建築的風格及特點,但我總覺得少那麼一點意味。在反覆構思後 ,我創作了一組三十多幅“鄉土”系列民居作品,標題為鄉音、鄉情、鄉意、鄉渡、鄉集、鄉暮、鄉霧……以前我的山水民居中, 一般是沒有人物的。在這次的系列作品中,我加上了一些人物,晚歸的情侶、荷鋤的農夫、呼船的婦女、揹簍的山民、洗衣的浣女、集圩的鄉民等,配上小詩,便讓每幅作品有了一個小故事,有了一點靈動,也有了些詩意。這也算是對我早期民居作品的一點創新和昇華吧。

記:細觀老師的民居作品,我感覺有一些文化、歷史方面的思考。您能談談嗎?

王:那每一所老宅子,都承載着房屋主人幾輩子的悲歡離合故事。這許多有故事的老宅匯合起來,就形成了中華民族獨有的建築風格和文化元素。世世代代沿襲下來鑄就了風格鮮明的華夏文明印記。徽商、晉商的發家史,官宦人家的光宗史,普通農民的耕作史,侗寨、苗家等少數民族的繁衍史,都在這裏濃縮。我國的高原窯洞、侗族村寨、徽州古宅、傣家竹樓、苗家古村、湘西吊樓、福建土樓等最具代表性的古宅民居,用它們最富個性的符號反映出這個民族的獨特性。在那諸多風格迥異的的民居古宅裏,一個個窗雕、木雕、磚雕都承載着一個個故事;一片片灰瓦,猶如一頁頁古典書籍;一塊塊青磚,如同一本本厚重的歷史書,值得我們去寫生、創作、研讀。

王老師的民居創作寫生還在路上。由於疫情,他今年只能在省內寫生,但他計劃今後,儘量走遍全國其它沒去過的地方。我們期待着王老師新作不斷、創意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