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協同發展,再向廣深行③丨三界碑下的紅火日子

由 緱風彩 發佈於 休閒

身處時代變遷的人們,眼見着願望一步步變成現實,收穫滿滿亦驚喜連連,這不就是幸福感嗎?

年逾花甲的倪連江是承德市興隆縣陡子峪鄉前幹澗村村民,在他的腦海裏,一條拓寬的路、一口出水的井、一頭強壯的牛都是關於幸福的線索,而靜靜佇立的三界碑正是見證。

佇立在長城烽火台舊址之上的三界碑。長城網·冀雲客户端記者 信賀寧 攝

三界碑是京津冀交界處的一座界碑,地處海拔800多米的長城烽火台舊址之上,呈正三稜柱體,三個立面分別刻有“北京”“天津”“河北”字樣。北京市平谷區金海湖鎮紅石門村、天津市薊州區下營鎮前幹澗村和河北省興隆縣陡子峪鄉前幹澗村在此接壤。

在碑前站定、舉目四望,雲霧繚繞間,分屬京津冀的三個村莊若隱若現、錯落有致,栗子樹、山楂樹、核桃樹、桃樹、梨樹連片生長。

倪連江在自家牛場忙碌,臉上洋溢着笑容。長城網·冀雲客户端記者 張晨光 攝

11月13日,記者在薊州區下營鎮見到了正在自家牛場忙碌的倪連江。

“白天在這兒照顧牛,晚上回家睡覺,一腳油門兒的工夫,非常方便。”倪連江説,綜合考慮距離、用水等條件,去年,他在下營鎮創辦了一個養牛場,如今十幾頭牛個個兒膘肥體壯,預計到年底能帶來五六萬元的純收入。此外,老伴兒和兒子就近在北京市平谷區打工,一年下來也能收入幾萬元。

談到這些生活新變,倪連江笑稱:“我家的小日子,和北京、天津、河北都相關。”

和倪連江一樣,近年來,利用毗鄰京津的優勢,主動依靠養殖業、就近打工、出售農產品等過上紅火日子的村民越來越多。

去年,連接河北前幹澗村與天津前幹澗村的3.3公里山路順利打通,隨着這條“致富路”的修通,村民們對未來幾年的幸福生活更加充滿期待。

“雖然都叫前幹澗,但兩村的發展狀況差距很大。”倪連江跟記者説起來這幾年兩個村子在道路上的變化,“我們這邊還是土路的時候,人家已經鋪上了石子路;等我們鋪上石子路,人家修成了柏油路,總是落後一截兒。”

倪連江説,以前孩子們上學,由於村裏沒有學校,總要先走上半個多小時的山路,到比較寬闊的鄉路上乘坐公交車去鄰村上學。如今,前幹澗村與相鄰各個村莊的道路都已打通、拓寬,不僅孩子們上學方便了,山上的果子也賣上了好價錢。

來自京津冀的遊客在三界碑徒步驛站——望京台駐足留念。長城網·冀雲客户端記者 信賀寧 攝

“守着同一段長城,鄰村的農家院開得紅紅火火,我們這邊卻冷冷清清,村裏的老百姓看着都眼熱。”河北前幹澗村黨支部書記劉海燕説,由於道路的原因再加上思維不夠開闊,天津那邊村子發展起了鄉村旅遊,不少老百姓辦起了農家院,而河北這邊卻遲遲發展不起來。

作為承德市人大代表的劉海燕在2019年市兩會上提出建議:申請政府資金支持,打通連接河北與天津的山路,吸引遊客到河北的農家院“做客”。隨後,在多方支持下,僅一年多時間,路便修通了。

“路通了,農家院開了,家家户户的日子開始紅火起來。”劉海燕説,到目前為止,河北前幹澗村已經陸續開了4家農家院,還有一些婦女沿着修好的柏油路就近到北京、天津的農家院裏打工,每天至少有200元左右的收入,基本實現了“人人有活幹、家家有錢掙”。

不僅路修好了,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長城網·冀雲客户端記者 信賀寧 攝

其實一系列變化的背後,是興隆縣與京津之間的頻繁互動與深度協作——

與天津建立對口幫扶機制,在脱貧攻堅、生態環境建設、產業發展合作、基礎設施建設、科技人才合作等方面獲得天津支持;

與平谷區、薊州區、三河市簽署《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域合作框架協議》《京東休閒旅遊示範區合作框架協議》和《道路交通合作框架協議》,在生態環境共建、交通設施互聯、產業對接合作等5大領域達成40項合作協議;

引進北京京農集團等企業投資近億元發展鄉村旅遊、休閒度假產業,與首都農業集團、北京新發地市場、天津新世聯華超市簽訂供銷協議,年供應蔬菜、特色農產品等7000噸......

“在全面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尋求主動,打造優勢。”對於未來的發展,劉海燕的目標十分篤定:“在學習京津的基礎上,發展好鄉村旅遊和農產品銷售,讓大家夥兒過上趕超京津的好日子,共同富裕不落下一個村民。”

在三界碑下,家家户户的紅火日子和美好憧憬正在每天的變化中,繪就成一幅京津冀協同發展下的鄉村振興圖。更多故事還在繼續……(記者 信賀寧 張晨光)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