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過三江侗族博物館,對侗族有所瞭解,侗族三寶:鼓樓、風雨橋、大歌。
廣西的三江侗族自治縣,貴州省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分佈着很多侗族村寨。
鼓樓是侗寨的標誌,有侗寨必有鼓樓。鼓樓是侗族村寨中心的公共建築,是村寨或民族議事、典禮、迎賓、歌舞娛樂等公共活動的場所,集會的中心。過去,樓的大梁上都懸一面皮鼓,故名曰“鼓樓”。
沒有去肇興侗寨,也沒去三江的程陽八寨,從桂林出發,一路高速,經過三江,直接進入從江縣城,這次走一下小眾的侗寨景點,近距離接觸原汁原味的侗寨。
從江鼓樓,坐落在貴州省從江縣城鼓樓廣場,總層數為27層,是中國目前最高的鼓樓,整棟樓均採用當地的杉木建造,支撐鼓樓由32根柱子頂立,整棟樓不費一釘一鉚卯榫而成。
樓內有環形樓梯可直達樓頂,整棟樓內外雕樑畫棟,圖案精美,栩栩如生。它聳立在都柳江河畔,蔚為壯觀,享譽侗鄉第一鼓樓美稱。
鼓樓廣場,還有幾顆古榕樹。
導航小黃侗寨,途經高增侗寨。進入村寨,就看到了高增侗寨的鼓樓,旁邊就是村子裏面的菜市場。
這裏很少有遊客,我們沿着村寨小路,隨意走一走,石板小路,高高低低。
侗族村寨依山傍水,鱗次櫛比,聚族而居。
樓下堆放柴草雜物,飼養禽畜,樓上住人。
很多吊腳樓沒有修繕,寨子顯得有點破落。
晾曬的染布,比較原始,手工。
已是下午5點,離開高增侗寨,開始進入盤山小道,修的柏油路或水泥路,僅有兩車道,剛好能會車。
馬路從寨門中間穿過,看到村寨的標牌,才知道這裏是岜扒村。
山坡,有大片的梯田,稻穀還是綠油油的,偏上的一部分,在落日餘暉下,呈現金黃色,很是好看。
在村寨門口停車場停好車,進村寨走一走。
村寨依山而居,錯落有致。
侗族風雨橋,不僅是村寨交通要津,也是人類靈魂往來“陰陽兩界”的通道,是護佑村寨的龍脈、風水,所以把風雨橋又稱為“花橋”、“福橋”、“風水橋”,建築史上稱為廊橋。因郭沫若先生1965年為程陽永濟橋題詩中一句“豔説林溪風雨橋”而得名。風雨橋集橋、廊、亭三者於一體,風格獨具,工藝水平很高,是侗鄉又一標誌性建築,是侗族三寶之一。
炊煙裊裊,村寨顯得古樸,簡單,原始,寧靜。
繼續盤山小道,進入小黃侗寨。
村寨的廣場挺大的,還有小黃戲台,幾個小朋友在玩耍。
小黃侗寨,大概前幾年發展旅遊業時還紅火一時,現在都找不到住宿的地方了,找到有家旅館,還關着門,都沒什麼人,再往前,街道到處堆放建築材料,大興土木工程。
離開小黃侗寨,繼續盤山路,周邊風景其實挺美的,很多的梯田。
盤山路,高高低低,又難會車,擔心夜路難行,無暇欣賞周邊的美景,在天黑之前離開盤山路,到達高速路,趕往丹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