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衊中國“平庸之惡”難掩美國抗疫不力
近日,美國《紐約時報》在一篇題為《數百萬人不惜一切代價地執行中國“零疫情”政策》的文章中,將中國“動態清零”政策曲解為“零疫情”,更用“平庸之惡”污衊中國基層社區工作者,藉此攻擊中國的制度。
“動態清零”是中國應對疫情的總方針,也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體現。什麼是“動態清零”?“零”只是目標,重點是在“清”字上,是在發現本土病例後,在最短時間內切斷傳播鏈,把風險控制住。而“零疫情”強調的是不出現一例本土病例,中國目前還沒有能力做到,而能做到的是發現疫情後快速撲滅,直至“動態清零”。中國是一個14多億的人口大國,面對狡猾又頑強的新冠病毒,容不得一絲僥倖,更容不得像一些西方國家那樣“躺平”。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很好地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範圍內,有效地遏制了疫情擴散蔓延,這本身也是對國際抗疫的貢獻。如果不採取“動態清零”,如果中國的感染率、死亡率和美國、英國相當,“中國的感染人數會在2億400萬到2億600萬人,會有300多萬人死於新冠”。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給出的數字觸目驚心。事實證明,正是中國堅定執行“動態清零”政策,才換來了人民羣眾的健康和新冠肺炎的低死亡率。
《紐約時報》不僅曲解了中國防疫政策,還把絕大多數國人對中國防疫政策的支持比作納粹德國時期德國人對屠殺猶太人的支持,污衊這是“平庸之惡”。“平庸之惡”是一個哲學術語,出自美國學者漢娜·阿倫特所著《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一書,副標題是:關於平庸之惡的報告。籠統地講,“平庸之惡”是指在意識形態機器下無思想、無責任的犯罪。但是,任何一個術語的出現,都是有語境和歷史背景的。《紐約時報》的文章刻意放大西安疫情防控中出現的問題,比如醫院收治不及時、產婦流產、民眾生活受到影響等。個案確實存在,但並不具有普遍性,上級也作出了批評,當地也及時進行了糾偏。現在,西安疫情已經逐漸緩和並走向尾聲,這個千萬級人口特大城市也逐漸恢復了煙火氣,這恰恰證明了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是正確的。拿個案歪曲解讀“動態清零”,“全盤否定”中國嚴格防疫政策,甚至與納粹德國的惡行相提並論,不僅邏輯混亂,而且極其惡毒。正如環球網的評論所説:“不只是顛倒了基本的道德倫理標準,更是暴露了一種被西方意識形態俘虜的‘心靈之惡’。”
《紐約時報》的文章,荒腔走板,不出意外翻車了。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醫學院前生理學和細胞神經科學教授約翰·沃爾什撰文直言,這篇文章是“一張因中國抗疫成功而精神錯亂的報紙作出的扭曲敍事”;美國媒體觀察組織“FAIR”網站發表一篇署名阿里·保羅的文章,批評《紐約時報》使用“平庸之惡”的概念,“這不僅荒謬,而且無禮地將納粹的恐怖庸俗化了”;在推特等社交媒體賬號上,眾多網民一針見血地指出,“至少中國確實控制了病毒蔓延,這篇文章無疑是反華宣傳”“美國都死了近百萬人了,還是有些人假裝站在道德高地上”……還有不少人吐槽,文章作者袁莉什麼時候為84萬死於新冠肺炎的美國人説句公道話,寫篇《數百萬人不惜一切代價地執行美國“實現最大利潤”政策》;也有人指出袁莉身在“零病例”(本地新增病例為零)的香港,卻“放下碗罵娘”,真是諷刺……
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月22日下午6時,全美共報告確診病例70425438例,死亡865240例。中國人常説:“羣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紐約時報》“抹黑中國”,難掩美國自身抗疫不力。這一點,不僅中國網友,連美國網友也看得一清二楚——“就像一些在考試中表現不好的學生一樣,他們很少反省自己,而是攻擊那些取得優秀分數的學生:‘為什麼他們把時間花在學習上,而不是玩?為什麼他們不睡覺,而是認真聽課?他們一定沒有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