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客家人在這裏造了一座樓,它經歷了200多年的歷史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休閒

浩瀚的人類文明歷史長河中,民居隨着時代和地域的變遷都有不同的特色。廣東梅州因其為客家人的最主要聚居區而被稱為“世界客都”。作為客家人的最大聚居中心,其客家特有建築圍屋有2萬座之多。

據大埔坊間的傳聞,當年中國北京申奧成功後,為設計主體比賽場館,國家體育局邀請了當今國內外著名建築設計大師到國內採風,當來到大埔看到泰安樓這座石方樓,紛紛驚歎稱讚為:奇蹟、奇觀、瑰寶。一年後,北京奧運會主要場館建築設計圖樣中,便有了類似石方樓的建築“水立方”。於是,泰安樓便有了個新稱謂,客家人的“水立方”。

泰安樓位於廣東省大埔縣湖寮鎮龍崗村,大埔的客家民居建築形式多樣、種類齊全,被譽為“客家建築大觀園”。圓樓、方樓、走馬樓、半圓樓和圍龍屋屬於豪宅型,泰安樓就是當時藍姓富商建於清高宗乾隆二十八年(公元 1764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泰安樓及附屬建築佔地面積6684平方米,其中主樓佔地2577平方米,兩側書齋佔地2764平方米,門坪及花台佔地1325平方米,共有200個房間。

200多年前,藍少垣在福建做生意發家,最後衣錦還鄉,決定為自己的家族建立一座永世恆固的樓房。這似乎是客家人的一個傳統,無論身處何地,最終一定會回到家鄉建一座屬於自己的房屋。

泰安樓屬磚石木結構建築,坐東北向西南,呈四方形,長49米, 寬52.6米,門口有寬闊的門坪和水塘。樓高11米,分三層,一層牆寬為0.92米,三層牆寬0.44米,一、二層外牆為石牆,三層外牆壁及內牆為磚牆。因樓外牆為石牆,故該樓俗稱石方樓。

樓內中軸線主體建築為平房,分上下二堂,上堂書“祖功宗德”,陳列藍氏先祖神主牌,並作為祭祀的祠堂,主屋兩側各有一座書齋,是供讀書求學的場所,分文武兩科,書齋的建立,凸現了客家人耕讀儒家文化的傳統。石樓書齋先後培養學子1000多人,人才輩出,遍及全國各地。

樓內右側天井有口水井,井水清澈可口,現仍可飲用。樓內原住户90—100歲的老人就有20多人,據説跟喝這口井水有關,久而久之,人們就叫它“長壽井”。

泰安樓大門非常獨特,遠看如牌坊,近看卻是一座門樓,再仔細看,這門竟是鑲嵌在牆裏的。按清政府規定,豎牌坊和楣杆是要得到功名的人才可豎立,精明的藍少垣靈機一動,他在做泰安樓門面的時候,做了一個假設的牌坊,把它鑲在了門上。他為了希望讓子孫多點收入,少點支出,也是煞費苦心,仔細看門樓,大家會發現“泰安樓”中的“泰”字下半部的“水”其實是少了一撇的。

藍少垣原計劃在石樓的右側也建一個同樣的方石樓,構成鴛鴦樓,可後來藍少垣因意外早亡,該計劃最終沒有得於實現。倚欄遠眺,不遠處的現代高樓,正不斷侵佔着這座城市,古韻猶存的“泰安樓”則佇立在城市邊緣,演化着古今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