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生在阿爾及利亞敍寫中非友誼佳話
醫療隊隊員與艾因迪夫拉省省長、醫院院長在歡迎儀式中合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新華社武漢12月5日電(記者喻珮)今年9月,儘管新冠疫情還在北非的阿爾及利亞肆虐,中國第27批援阿爾及利亞醫療隊已逆行出征。
“在經歷國內4個月語言培訓、5個月前期準備,歷時3天的旅途和11個小時的飛行,我們終於踏上北非這片神奇的土地,開始為期兩年的援外醫療工作。”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胃腸外科主治醫生李疆説。
初到阿爾及利亞,這裏的人們對中國人的友善程度超乎了李疆的想象。他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説,走在街上,很多路人都會用“你好”和他打招呼,過馬路時不少汽車會主動讓行,當地人民對醫生職業的尊重程度讓他覺得“受寵若驚”。
阿爾及利亞人民的熱情打消了中國醫生內心的疑慮,也激發着他們的工作激情。李疆説,他和團隊所支援的醫院雖是艾因迪夫拉省最好的綜合醫院,但是醫療條件和醫療理念相對中國依然十分落後。同時,作為新冠肺炎病人的定點收治醫院,醫務人員已不堪重負,整個醫院運轉困難重重。
不久前的一次急診是李疆最難忘的一次經歷。11月,一天夜裏10點多,他遇到了一例臍疝嵌頓伴腸梗阻急診,患者是一名阿爾及利亞婦女,病情危急。雖然當晚缺少器械護士和有經驗的助手,他依然當即決定做了全麻的開腹手術,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在國內,這樣的手術至少由3到4人完成,當晚的手術只有兩個人完成。”李疆説,應對複雜的手術情況,更加考驗醫生單兵作戰的能力。由於缺乏專科醫生,中國醫生常常必須24小時待命。
在阿爾及利亞艾因迪夫拉省綜合醫院舉行的重症醫療設備捐贈儀式。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作為艾因迪夫拉分隊隊長兼支部書記,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桂平也很快投入到日常臨牀工作。他在電話中告訴記者,由於艾因迪夫拉省綜合醫院救治危重病人的條件非常有限,他積極向援阿醫療隊總隊反映問題並尋求解決辦法。近期,醫院獲得捐贈包括2台呼吸機、1台除顫儀、1台可視喉鏡等一批重症醫療設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受援醫院救治危重病人的能力。
記者瞭解到,桂平和李疆所在的艾因迪夫拉分隊是中國援非醫療隊在阿爾及利亞最大的醫療分隊。這支分隊由16名中國隊員組成,科室齊全,涉及骨科、婦產科、燒傷科、麻醉科等,有來自湖北武漢、宜昌、恩施、荊州、潛江等各家醫院的骨幹醫生。
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以湖北醫療隊員為主的第一支中國援外醫療隊,從此拉開了湖北省承擔阿爾及利亞醫療援助任務的序幕。截至目前,湖北省已向阿爾及利亞派出27批醫療隊,3522人次。
回憶初到阿爾及利亞的情形,桂平説,9月初,當地每天新增病例600例至700例。由於長期受疫情影響,阿國老百姓的看病需求爆發,當地衞生部門和醫院對中國醫療隊的支援非常重視,稱他們的到來是“雪中送炭”。
桂平説,從第1批到第27批,中國援非醫療隊在前輩長達58年的互幫互助、感情積累中,不斷敍寫中非友誼的佳話。與此同時,隨着中國國內醫療水平的提高,援助的層次、合作的範圍、醫療服務的精準程度都在提升。
“希望此行能夠帶領好醫療隊,展現中國醫生的風采,不僅為受援醫院帶來高超的醫療技術,為當地百姓解決實際問題,也為不斷深化中阿友誼、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做出貢獻。”桂平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