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書評」吃透書的底層邏輯

由 東方崇學 發佈於 休閒

書名:《輸出式閲讀法》

作者:尾藤克之 著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自媒體時代,普通人可以通過最小的付出,吃到的最大紅利。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雖然讀了很多書,但當別人問你書中的內容,你卻什麼都想不起來?

雖然能想起來很多的內容,但是當別人請你解釋書中的內容,你卻無法全面的總結?

明明和朋友一起讀了同樣一本書,但是當你們討論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錯過了很多細節?

好不容易在本就不多的私人時間為閲讀留出一席之地,最後反而收穫甚微。

如果你曾有過這樣的感受,那麼可能你能更深刻體會下面這句話:讀了一本書如果不能輸出的話,就沒有任何意義。

不能輸出,不算讀書

如果你計算一下你讀過多少書,寫了多少的文字,比較一下可能會發現,自己的輸出可以算是寥寥無幾。那麼是什麼阻礙了你的輸出,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身體上的懶惰和頭腦上的懶惰。

1.如何解決身體上的懶惰?

身體上的懶惰是好應對的,比如,寫讀書日記。想要想養成讀書和持續輸出的習慣,可能對初學者來講並非易事。那麼,我們可以從記讀書日記開始。

讀書日記有很多種類型和形式,自己喜歡的書、想讀的書、讀後感、內容簡介等。不管哪種形式,只要寫讀書日記,就可以大大提高讀書效率。

一開始,只寫讀書日記就行,把自己喜歡的好詞好句記錄下來,或者把頭腦中閃現的想法寫下來,都可以。讀書日記不用給別人看記讀書日記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提高我們輸出的意願。

比如,把書放在一眼就能看見的地方。一眼就能看見書,可以在無意識之間刺激自己讀書的慾望。

我的枕邊隨時放着幾本書。讀書,已經成為我睡前的一個重要習慣。把愛讀的、想讀的書放在視線容易捕捉到的地方,可以從視覺上刺激自己的讀書慾望,對於養成讀書習慣大有幫助。

2.如何解決頭腦上的懶惰?

那麼,身體上的懶惰可以通過簡單的讀書日記來應對。頭腦上的懶惰,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答案是,想要解決頭腦懶惰的問題,我們需要優先提升我們自己的理解能力,輸出的基礎是理解能力。

這也就回到了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明明讀了很多書,卻寫不出來,或者説記不住別人都記得的東西。快速閲讀對於大多數人來説並非難事,很多人都可以憑此在短時間內可以讀很多本書。但如果他不能理解書中的內容的話,那與沒讀也沒什麼差別。

那麼,另一方面,如果一個人花很長時間精讀一本書,但只是循着字面意思去讀,不能深入理解的話,一樣無法達到理想的讀書效果。

不能理解書中的內容,就難以進行有效的輸出。讀完一本書不能輸出,基本上等於沒讀。再次強調這句話,沒有理解,就無法輸出。

如何理解書中內容?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更好、更深入地理解書中內容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探討另一個問題:為什麼讀了一本書卻無法理解書中的內容呢?無法理解書中的內容,主要有以下理由。

1.沒有掌握讀書的技巧

讀書不是讀完了就完了,讀書需要技巧。

首先,我們可以通過有效的記筆記,來增強我們的理解力和記憶力。

對於剛入門的朋友來説,一開始可以直接在書上記筆記,而且不用太正規,信手塗鴉就行,想到什麼就寫什麼。讀書產生了靈感馬上就記下來。漸漸地練習用條目歸納書中的內容。

當水平再提高一步的時候,可以嘗試用100 字給一本書寫個簡介。在不斷重複這種操作的過程中,書中的內容自然就固定在了我們的記憶裏。

其次,在書上信手塗鴉,讓讀書的印象更深刻。

讀書時只要產生想法,立刻就寫下來,而且直接寫在書上,字跡也不要求多工整,甚至信手塗鴉都可以。只有這樣,才能留住瞬間產生的靈感、想法、創意。

也有的朋友喜歡在筆記本上做筆記,甚至用智能手機、電腦做筆記,但我覺得這樣做筆記有點浪費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頭腦中的靈感可能已經變得模糊不清了。所以,有了好的想法,別猶豫,馬上就記下來,別太拘泥於形式。

有些朋友就害怕書被弄髒了,在書上寫字都異常小心謹慎。這種擔心會佔用我們額外的注意力,不利於閲讀和記憶。愛一本書就要把它“弄髒”。一本書讀完,如果還像新書一樣,很難形成深刻的記憶。

最後,在更適合自己閲讀的時間閲讀。

應該選擇自己專注力最高的時間段讀書。經過一夜的熟睡,我們的大腦得到了充分休息,思路處於最敏鋭的狀態,所以早晨讀書更容易吸收書中知識。

而晚上入睡前,因為不會受到任何人的打擾,人又處於最為放鬆的狀態,所以也適合專注地讀書。

“早上起牀後”和“晚上睡覺前”是注意力最容易集中的時間段。這兩個時間段如何利用,將極大地影響一個人能力的培養和發揮。我覺得這兩個時段用來讀書最合適。

要想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請先從合理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時間。

2.所讀的書,超越了自己理解能力的範圍

很多時候,我們更樂意去挑戰稍高於自己現有理解能力的書。當然是好事。但是,如果硬要讀遠遠超越自己理解能力的書,對於初學者來説,就非常不合適了。

舉個例子,比如只有公共英語四級水平的人,要讀公共英語六級水平的文章,努努力、查查字典還是可以看懂的。但如果公共英語四級水平的人,一上來就挑戰專業英語八級水平的文章,那讀起來肯定很困難,甚至會挫傷對英語的興趣。

當然,我並不是否定向更高目標發起挑戰的積極性,但分階段發起挑戰才比較容易成功。將遠大目標拆分成若干小目標,各個擊破,最終才能實現心中的理想。

那麼,想要更有效率的閲讀,我們首先要學會選書。

選書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我比較推薦去書店,親手翻一翻,選一選。向書店的店員進行諮詢也是個不錯的方法。運氣好的話,如果你碰到的店員剛好愛讀書而且又精通你感興趣的領域,那你可以從他那裏得到很大的幫助。

書店裏的圖書銷售情況,可以反映社會的一些基本情況。所以,僅是在書店裏逛逛,也是很好的輸入,也是對社會狀況的一種調查。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書?

如果你想獲得更豐富的知識,那麼你要清楚瞭解選書的2個要點。

第一點,明確“自己想通過讀書獲得什麼”,然後再選書。

讀書有了目的性,自然就知道該選什麼書了。而且,目的越明確,選書就越精準。

比如,我想學習一些成功法則,那麼,選戴爾·卡耐基或拿破崙·希爾的書準沒錯。如果最近我想跳槽,想了解有關跳槽的事情,那就選人力資源專家寫的有關求職、轉職的書。

第二點,讀原著。

現在市面上很多商務書、實用書都是以某部名著為基礎,編寫而成的。那樣的話,與其讀商務書、實用書,不如直接讀原著。原著中的信息更加豐富、更加翔實,可以反覆閲讀,甚至當作工具書放在手邊。

拿成功哲學方面的著作來説,拿破崙·希爾的《思考致富》至今仍是成功勵志類的“聖經”。而世界各國很多作者以《思考致富》為基礎改編的圖書不計其數,但我覺得只要讀《思考致富》的原著就足夠了。

從書中提取信息,並將這些信息靈活應用起來的話,過程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讀書的人中,很多希望讀過一本書後馬上能將書中的知識利用起來,立即見到效果。

這個出發點雖然很好,但我奉勸這樣的朋友不要太過心急,還是先耐心地把書中的內容吃透最為重要。

大量讀書,輸入頭腦的知識量自然會水漲船高。然而只有輸入而不進行輸出的話,我們充其量只能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這很難反映到你生活的現實世界上。如果你能源源不斷向外輸出,或短或長,你就能體會到自己的飛速成長。

【本文提到的主要觀點來自本書《輸出式閲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