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漳河境域】八路軍一二九師紀念館徵文——血肉長城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休閒

大家好,我們的小思姐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一、
庚子年夏,許多人前往一二九師的太行頌文化園之上,看那高聳堅固、八面威風的“小長城”。也有很多人説,那根本就不是長城,那只是長城的模型。
在我看來,所謂的長城,在意義上,應該有兩種,一種是建築上,抵禦外辱的龐大工程,另一種應是血肉之軀,就像是國歌中唱的那句歌詞“把我們的血肉築起我們新的長城”。
兩種長城,無論是固若金湯的宏偉建築,還是精神層面血肉身軀,都是在抗擊外辱,抵禦外侵。而今人們茶餘飯後的“小長城”,只不過是為了吸睛旅遊的目光罷了。
其實,在一二九師上真正的“長城”,應該是那些埋葬於廟坡山之上的將帥忠骨,是散落在太行山下無人問津的烈士遺骸,是抗戰救國不辭辛勞犧牲荒野的英雄枯塚。
二、
在一二九師所在地的赤岸村,有一個鄰村,名為會里村,在村後有一個不起眼的山丘,村裏上年紀的人都知曉,這裏名為亂葬墳。
在這個亂葬墳之下,埋葬的大多都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期抗日救國的熱血青年,他們都是一二九師的戰士,他們深埋於此,無名無姓,無碑無傳,更沒有蛛絲馬跡的文字可以查閲,只是明瞭,這裏的大多數人都是當年從延安學習深造完而來的救國之士,隨着歷史的流逝,這個不起眼的山丘之下的故事,也鮮為人知。塚前沒有一炷香,也沒有後人來尋覓,只有孤寂的一個個遺骨,安享在這太平世界裏的黃土之下。
涉縣是抗戰的熱土,在一二九師政治部所在地的王堡村後,有個小曲峧村,在駛向村口的一個路旁,和會里村亂葬墳一樣,埋葬着太多難以考究的忠骨。沒有棺槨,沒有草蓆,只是崢嶸年代裏的偷偷掩埋。
也許是歷史的遺忘,哪怕建國後,許許多多有名有姓的烈士遺骨被移至陵園,但這太行山上,還是有太多的熱血忠魂,散落在人跡罕至的荒煙蔓草之下。
遺忘的忠骨,昔日的熱血,他們是最不該被遺忘的人羣。作為九〇後的我,看着書卷中的歷史,憶起那段崢嶸,刀劈斧剁的天地間,到處都是不願做奴隸的人。回想,這些人,才是那個時代真正的英雄。
血雨腥風的戰爭年代,多少家庭,有人失去了丈夫,有人失去了爸爸,有人失去了孩子。時至而今,很多人都找不到他們當年的親人。
看看我們當下的年輪,英雄枯骨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
真的是這樣的嗎?我深思了一下,回答是:未必!
在一二九師紀念館文研室,有一文史研究員,名叫王鑫,就在2020年12月17日涉縣“青年説”活動中,王鑫講述了自己家族追尋先人遺骨的故事。
2019年6月24日,王鑫一行8人跨越四省,千里跋涉,尋找犧牲了63年的親人——韓成祥。
1944年1月,20歲的韓成祥參軍,成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29師9旅25團的一員。1945年7月,韓成祥跟隨劉鄧大軍從華北平原轉戰大別山,而後又進軍大西南。
1956年,四川涼山地區開始實施的徹底廢除奴隸制度的民主改革,觸動了奴隸主的既得利益,他們公然發動大規模武裝叛亂。6月26日凌晨4點,300餘名叛匪蜂擁般從老林中串進農場分隊,一面點火燒房,一面向幹部住處打排子槍,封鎖幹部居住區。韓成祥不顧個人安危,乘着叛匪槍聲的間隙,迅速衝出去,端起衝鋒槍向叛匪射擊,吸引敵人火力,掩護戰友們衝出來。在激戰中,他左胸負傷,當即昏厥,當同志們將他救護到安全處時,韓成祥壯烈殉國,年僅32歲,犧牲後被批准為革命烈士。
韓成祥就是王鑫的外公,當年由於交通不便、檔案遺失,家人只知道他犧牲在四川涼山,是一名烈士,其他一無所知。追尋韓成祥成了韓家四代人的夙願。
2019年6月26日,在韓成祥犧牲整整63年後,王鑫與家人們帶着漳河的清水、太行山上的黃土來到韓成祥的墓前進行祭奠,並將他墓前的一捧黃土帶回涉縣老家。63年了,他終於以這樣的方式感知到了家鄉的味道。63年了,他終於以這樣的方式見到了自己的親人。
王鑫是幸運的,時隔六十三載春秋,她能找到自己的外公,也是人間的不易。而我祖父的大哥,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就被軍閥抓壯丁帶走,從此一去杳無音信,更沒有絲毫線索去尋找。
找故去的親人,責無旁貸,替烈士遺骨尋親,那更是大愛難得。
在今天的一二九師紀念館,有一名同志,名叫王浩,他是紀念館宣教科科長,山西左權人。
王浩有一位高中同學,名叫趙亞飛,身材矮小,喜歡宅在家,是左權縣上口村裏最默默無聞的人。但是他的一舉動,讓國人為他點贊。
趙亞飛花了24年時間,只做一件事,就是為當地發現的烈士遺骨尋親。並找到了第一位烈士朱傑民(原名周極明)的家屬,送還遺骨。而後他用了17年的時間,找到第二位烈士嚴熹的親人,他又用了5年,最終上了中央電視台尋人欄目《等着我》做DNA鑑定。
村子裏幾乎每個人都聽説他“上了央視”,卻並不清楚他做這些事的來龍去脈。在這座曾駐紮過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的村子,人們更在意的還是地裏玉米的價格。
寫到此,讓我想起了今年很火爆的一部電影《八佰》,是時候,讓我們這一代人去走進那些歷史中真實而陌生的英雄故事,去聽聞他們的震撼與感動。
三、
雖説,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但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這些當年戰爭年代犧牲的戰士,也應該有遠方的家,有早已步入暮年的妻兒,在等待他們團聚。
這些沉睡在太行山的陣亡將士,有的沒有墓碑,有的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當年的目擊者大都去世,資料上也只有幾筆簡單的記錄,事蹟消逝在口耳相傳的民間記憶中。
隨着時代的進步,世人不願固執地停留在抗戰的回憶中,但總有人在堅守,在尋覓。無論是亂葬墳,還是太行山,甚至是慷慨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遠征軍,哪怕枯塚無碑,哪怕丘土無堆,他們都值得被我們崇敬,值得我們在他們面前上一炷香,倒一口酒,鞠一個躬。
歷史,不會將他們漸漸地淡出國人的視野,他們也不會被遺忘,哪怕沒有姓名,沒有原籍,但是他們永遠是這個民族的忠魂。
世人爭先擁躉的打卡網紅地,都只會是烜赫一時的雲煙。而真正值得前往拜謁的,一定是為這個民族,為這個國家爭取獨立解放而付出生命的人羣。因為他們,才是這個民族真正的“血肉長城”!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晚 21:00 ?隨筆 家中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