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不逛不知道,沭陽博物館竟藏着這些

由 欽慶敏 發佈於 休閒

在沭陽有這樣一個地方
它見證了漫長的歷史變遷孕育了濃濃的鄉土記憶它是能喚醒參觀者探求之心的神奇地方你要問它是哪裏小布這就告訴你它就是沭陽博物館
沭陽博物館
建築面積9300㎡,有效展陳面積4800㎡,建築主體兩層,局部三層。館內有常設展廳三個:鄉情館、沭陽曆史文化展、沭水變遷展。沭陽博物館在堅持收藏保護、宣傳展示的基礎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保護,開展文物知識宣傳普及工作。
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7:00對外開放,週一閉館
地址:沭陽縣南湖公園南門往南150米路西
暑期來臨,神獸出籠了
那麼都想好去哪裏玩了呢
下面就跟着小布一起來這裏
展開一段奇妙之旅吧
鄉情館
鄉情館展廳展現了沭陽自民國至改革開放前(1912—1978)的社會生活圖景,沭陽鄉情館共分兩個展廳,即鄉愁廳和鄉賢廳。
走進這裏,濃濃鄉情為愛駐足
農具、漁具、畜牧用品、木工工具……
這些裝滿記憶的老物件
彷彿留住了那些美好的舊時光
今天,就跟小布先來到鄉愁廳裏
尋找屬於你的獨家記憶吧
鄉愁廳
在這裏,沭陽傳統社會的生產生活場景、
地理環境、農業生產、手工業、
人民生活、商業貿易、民風民俗、
家族譜牒、沭陽方言等
一一的呈現在你的眼前
兩齒鐵叉、三齒鐵叉、百攔、鬥鈀、
釘耙、探麥、木掀、兩腿耩子...
是那個年代常用的農具
有些現在還在使用着
沭陽傳統服飾大襟衣、大腰褲
老人頭戴老頭帽、婦女梳鬏帶釵
都由她們一針一線精心製出
看完老物件,接下來是一條長街
它呈現了沭陽傳統社會的生產生活場景
↓↓↓
千百年來,沭陽的民俗與傳統
塑造了沭陽人的生活方式
寄託了沭陽人的美好願望
構建了沭陽人的家鄉文化認同
走出鄉愁廳
讓我們一起來鄉賢廳看看
鄉賢廳
鄉賢廳主要是利用圖片、視頻和實物
向觀眾展示了建國後至近年來在生產生活
維良風美俗中作出傑出貢獻的
部分沭陽籍鄉賢人士的事蹟
分為科教文衞體、能工巧匠、
企業家、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等板塊
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
他們用實際行動展示了
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看完了鄉情館
再一起到沭陽曆史文化展廳看看
↓↓↓
沭陽曆史文化展
沭陽曆史文化展
沭陽位於沭水之陽,因縣城位於沭河北岸而得名。歷史文化展共分六個部分,記錄着7500年的人類活動史,2200年的建縣史,1500年的建城史。
看!沭陽古城模型
還原了當年“船城”面貌
在這裏,你還能看到
沭陽抗擊外來侵略事蹟可歌可泣
抗爭水患的千秋業績悲壯恢弘
歷史文化名人流傳千古
經濟文化的發展生生不息
滄海桑田,千載往事已成古蹟
舊貌新顏,沭河之水依然悠悠
看完了歷史文化展
小編要告訴你
常州三傑生平事蹟展、桑墟呂台遺址出土文物展、
書畫展、沭水流變展等也在這裏展出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九週年
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常州三傑生平事蹟展
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生平事蹟展
與大家正式見面了
“站着是面旗幟,倒下是座豐碑”
在這裏,我們可以進一步瞭解他們的故事
領略先烈們的生平足跡
重温那段崢嶸歲月
展出將持續到7月30日
有興趣的小夥伴們千萬別錯過哦
呂台遺址位於桑墟鎮新順河村,民間傳説呂台為樊梨花點將台,又稱釣魚台,2018年9月-11月,宿遷博物館、沭陽縣博物館對該遺址進行初步考古勘探和試掘,確認此台為沂沭河下游地區典型的聚落遺址,遺址面積16000平方米,現高3米,文化層堆積厚5.2米。
呂台遺址的文化層主要為西周時期
一件件石器、骨器等反映了沭陽先民
在湖沼環境下篳路藍縷的艱苦創業狀態
(書畫展)
沭水為沭河的古稱
發源于山東省沂山南麓
南流入江蘇省境內
在歷史的煙波浩渺中
沭水都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在沭水流變展廳
這些你都能詳細瞭解到
據小編了解,如果你想團隊來參觀的話,請提前與博物館聯繫,這裏暑期還將招募大學生志願者,有興趣的你可以來報名,感受一下博物館的日常工作,瞭解一下故土的風土人情。
最後,小編在此温馨提醒
疫情還未消除
因此防疫工作不能鬆懈
來館參觀需憑學生證或身份證
戴口罩、出示蘇康碼、測體温、登記
建議您保持1米參觀距離
希望大家都能在這裏有滿滿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