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最北俄羅斯民族村:異國風情撬動鄉村振興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休閒

北紅村一些民宿牌匾用俄文進行了標識。 姜輝 攝

  (奮進新徵程 建功新時代·大美邊疆)中國最北俄羅斯民族村:異國風情撬動鄉村振興

  中新網漠河6月21日電 題:中國最北俄羅斯民族村:異國風情撬動鄉村振興

  中新網記者 姜輝

  高鼻樑、深眼窩、藍眼睛,如果不是操着一口流利的東北話,很難想象他們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這裏是地處中國地圖最北角的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漠河市北紅村,與俄羅斯僅一江之隔,約300人的村子裏將近一半的村民都是俄羅斯後裔,也被稱為俄羅斯民族村。

  近年來,北紅村依託最北地標,利用俄羅斯民族風情等特色旅遊資源大力推動鄉村振興,由一個位於中國最北的原始村落變成“中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趙銀華介紹俄式麪包的做法。 姜輝 攝

  六月的大興安嶺萬木葱蘢、綠水逶迤。中午時分,位於北紅村核心位置的俄羅斯麪包坊裏傳出了香甜的味道。今年55歲的店主趙銀華2007年從俄羅斯族婆婆那學習技術,已與俄式麪包“打交道”15年。

  “一開始做麪包的時候就是親戚朋友過年送禮,從來沒要過錢,自打2014年以後北紅村開始搞旅遊了,麪包坊慢慢發展了起來”。趙銀華介紹説,純手工製作的俄式麪包用列巴花發酵,不摻雜任何添加劑,工序較為複雜,除了需要提前一天進行發酵,夜間每隔一兩個小時還要額外添加麪粉,耗時耗力,每一個成品麪包都飽含着汗水。

趙銀華介紹俄式麪包的做法。 姜輝 攝

  隨着北紅村鄉村旅遊的發展,這家俄羅斯麪包坊已成為當地特色“打卡地”,很多遊客慕名而來,吃過麪包的遊客紛紛點贊。靠着經營麪包坊,趙銀華一年可收入四五萬元。

  從麪包坊出來,就是最受遊客歡迎的套娃廣場。墨綠高聳的穹頂、原木貼面的牆壁,一座俄式風格的小樓裏售賣着套娃、玉石等產品,口渴了還可以來上一杯俄式口味的啤酒。

  穿過套娃廣場,不到100米,就是混血兒旅遊商店,幾名遊客正在選購俄式零食、紀念品。

北紅村的套娃廣場。 姜輝 攝

  “之前店不叫這個名字,買貨的都是本村村民,一天也就賣個千八百塊錢,村裏發展旅遊後,遊客多了,一天銷售額能達到一兩萬元”。店主湯雁告訴記者,因為爺爺奶奶和父母都是俄羅斯族人,他的長相也很“俄式”,很多網友就建議他把店名改成了“混血兒”。

  漫步北紅村,俄式風情隨處可見,甚至一些民宿的牌匾上也用俄語進行了標註。

備受網友歡迎的俄羅斯麪包坊。 姜輝 攝

  “我們正在推進更多鄉村振興項目,比如説有機肥生產線、冰棍廠、冷飲廠、啤酒廠,為下一步旅遊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據北紅村駐村第一書記史繼友介紹,過去的北紅村不通電、沒有網、泥土路、出行難,貧困偏遠落後,2014年被列為省級貧困村。近年來,北紅村依託最北地標、俄羅斯民族風情等特色旅遊資源,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遊,2017年實現整村脱貧摘帽,2018年貧困户全部脱貧出列。截至2021年底,該村家庭賓館、民宿共72餘家,年收入均在5萬元左右,村民人均年收入達2.08萬元,走出了一條特色鄉村振興之路。(完)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