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讀歷史書的朋友應該很熟悉函谷關這個地名,特別是漢代以前的歷史,通常函谷關會跟戰爭聯繫在一起,這裏確實發生過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而如今函谷關已經變成了一個知名的旅遊景區,遊客可以一睹數千年的風采,這個景區就在河南省三門峽市。
其實歷史上的函谷關一共有三處,最早的函谷關在三門峽靈寶市函谷關鎮王垛村,也就是今天的函谷關旅遊景區,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建成關口,是我國最早的一座雄關。特別是戰國時期,秦國就是依靠函谷關抵擋了六國的進攻。西漢賈誼的《過秦論》寫道:“於是六國之士……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這裏的“關”就是函谷關。
到了漢代,漢武帝把函谷關東移到了洛陽市新安縣,再往後到了三國時期,魏國把函谷關又遷移到了最初的函谷關附近,但是因為修建三門峽大壩而不復存在了,現在我們還是來説説最早的這一處函谷關。
函谷關因處於洛陽與長安兩京之間,是往來兩地的交通要道,自古就備受關注。我國著名的哲學家、道教始祖老子騎青牛西行經過函谷關,關令尹喜望見紫氣東來,留其作《道德經》,函谷關是這部傳世之作的誕生地。當年老子寫《道德經》的地方,就是現在的太初宮,因此函谷關也是道家文化發祥地之一。
函谷關的旅遊景點大約有20多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關樓了。現在的關樓是1992年重建的仿古建築,高21.5米,遊客可以登上關樓賞景。因樓頂各飾丹鳳一隻,所以又叫“丹鳳樓”。
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戰爭都發生在這裏,如戰國時期六國聯合抗秦,秦末劉邦和項羽的楚漢之爭、西漢的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唐代安史之亂以及抗日戰爭,許多改變歷史的歷史事件都發生在函谷關。從函谷關繼續往西就是潼關,也就是西安的門户了,歷史上這兩處關口都有重兵把守。
函關古道全長15公里,從函谷關關樓開始一直往西,也是這一帶唯一的一條東西通道。這條古道位於山谷中,谷底最窄處只有兩三米,崎嶇而狹窄,人行其中,如入函中。古書上説函谷關道“車不分軌,馬不併轡”,“一泥丸而東封函谷”,足見其險要。
成語“雞鳴狗盜”的故事也發生在函谷關。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田文,是齊國的貴族,到達函谷關時已是半夜,後有追兵情況危急之時,其門下有一個食客模仿雞叫,引得關外公雞齊聲鳴叫,守關的士兵打開關門,孟嘗君一行人也得以順利出關回到齊國。如今在函谷關景區裏有一座雞鳴台,據説就是當年模仿雞叫的地方。
函谷關景區面積較大,遊客可以選擇乘坐觀光車前往各個景點遊覽,豐厚的歷史文化成了靈寶市最知名的一處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