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貞姑山神秘的面紗
在越溪源頭,有個高崖清流合包、風光綺麗的小村——貞姑山(位於金華市婺城區湯溪鎮),自商周以來,該村始終保持四五十户人家。村裏不僅有貞姑美麗的傳説,還有許多不解之謎。
走進一片新月形的土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十幢錯落有致的黛瓦土屋,弄堂裏的斜坡有緩衝石階,鵝卵石鋪就的通道已被歷史的腳步磨平,在唯一能進出的棋盤頭,早先還有一片東倒西歪的古樟林,在炎夏時節常有一些老者坐在樹根上下棋,不遠處的草坪上,三兩頭卧牛在樹蔭下悠閒地反芻。在村口弧形的棋盤嶺下,還有一座金華境內迄今最古老的天燈亭,高3米,全用12公斤重的古磚砌成;再爬上約百步石階,就會看到半山腰有座古廟,偏台上神龕裏塑了一尊真人大小戴有鳳冠霞帔的少女像,她就是貞姑娘娘。
只是這些傳導古村文化氣息的古廟、古樟、古亭毀於“文革”,留下難以彌補的缺憾。據《金華之最》一書記載:金華縣境內至今發現新石器時代晚期和商周時期村落遺址共7處,其中一處是厚大鄉東北村東真(貞)姑山遺址,由此可見,貞姑山的村民至少已繁衍生息了三千至五千年。
該村為何以姑娘名字命名?貞姑是個怎樣的女子?歲月留下什麼遺痕?這些都是有待破解的千古之謎。
在商朝,土崖下已生息着幾十户人家。其中有一殷實之家,生養一位女孩叫貞姑。她美麗善良,知書達理。每到春天,崖上一望無際的茶林就開始萌新吐綠。貞姑每天帶着一對粽子上山採茶,由於她採摘的茶葉愈來愈少,回來也一天比一天晚,村裏傳出一些風言風語。這就引起家人的極度關切。有一天,天色將晚,父親從田畈回來,見女兒還沒回來,就扛把鋤頭上崖尋找,對着茶林呼喊,可喊啞了嗓子也不見回應,心裏就不安起來。這山常有虎豹出沒,莫非被叼去吃了?
正在萬分焦慮的時候,看到茶樹叢中微露白色衣襟。就悄悄地走過去,走近一瞧,原來女兒正全神貫注地與一位白衣秀士對弈,已忘了時間,忘了周邊的一切,哪裏還能聽到父親的呼喚?其父見女兒與一位男子在一起,視為傷風敗俗的行為,勃然大怒,舉起鋤頭就向女兒砸過去。原來白衣秀士是一位神仙,在鋤頭落下的瞬間踢翻了棋盤,一手挽起貞姑飛天而去,飛到雲端時貞姑回首再看了一眼生養她的家鄉,丟下一顆棋子,那顆棋子落地後立即化成一棵皂角樹。
貞姑丟下棋子化成的皂角樹隨着斗轉星移,已長成兩人合抱不了的大樹,它盤根錯節,枝丫茂盛,勢若華蓋。
雖然歷盡歲月的滄桑,依舊屹立在土崖的高處,面對幾十裏以內溪流平川一覽無佘,象徵着貞姑向世人傾訴她的冤屈。目前看到的這棵樹是清末民初從老樹根部長出來的第N代子樹,世世代代的村民都是它的見證人,而那棵水桶般粗的老樹為了騰出小樹的生長空間而解體。如今接替它的小樹已長成參天大樹,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百齡古木。它根深葉茂,俯瞰着崖下一代又一代家鄉兒女。每到春夏之交,它的枝頭就會掛滿綠色角果,引來成羣結隊的姑娘們採摘。在人造洗滌劑出現之前,熱愛生活的先人們一般都採用灰汁、茶子餅去污潔身。而鮮嫩的皂角汁有豐富的維生素和活性的生物鹼。
女孩子們用於柔發和濁浴,能使頭髮更烏亮飄逸,使膚色更加白嫩鮮澤,美若天仙,所以貞姑山的姑娘比周邊一般女孩更出色還得益於皂果。貞姑與白衣秀士敢於衝破倫理綱常,情投意合,真心相愛,堅貞不屈,但他們並沒有做出出格的事來。貞姑有冤難訴,只得用棋子化作皂角樹,期待世世代代的人們為她洗刷冤情,還她清白。
白衣秀士攜貞姑飛天的剎那間踢翻棋盤,飛濺的棋子散落在茶葉地裏。自此以後,茶葉地偶然會挖出棋子。而周邊所有的村莊都沒有,只有貞姑山才有,而且僅限茶葉地,這也許是傳説中的巧合。但誰能揭開謎底?這種棋子比普通棋子稍大,似玉非玉,似石非石,見過的人無不稱奇。它剛出土時比較鬆脆,容易破裂。日照下會透出生雞蛋似的那種黃澄澄的暈澤,出土後就會漸漸變成褐色,最後變得堅硬如玉。貞姑山人大都見過這種又玄又奇的“怪物”。儘管世世代代都有發現,但保存下來的很少。村裏人説這種“仙棋子”很快就會“遁”走。
唯存在茶葉甕裏才能保存,所以村上擁有它的人很少。有人告訴筆者,其兄長鄭樹生活到84歲,一生挖到過三顆,裝在竹筒裏,視為珍藏,不讓人過目,後可能埋於地下。他去世後,人們在他生前居室掘地三尺,也無所獲。後聽説村支書周培元有一顆。筆者作畫換其一觀,結果只送來半顆。仔細觀賞,這半顆棋子堅硬如石,造型奇特,古色古香,不要説筆者平生沒見過,連古董商看了都個個搖頭咂嘴。由於時空交錯,誰見過貞姑的真容?但所幸我們終於擁有她的(或她同時代所產)半顆棋子,遂人夙願。
貞姑(或貞姑時代)的棋子似石似玉,但它有明顯的模子打印顯出的毛邊,這説明貞姑山可能存在古窯(待考)。據《金華之最》記載:“婺州窯瓷生產於商晚期的原始瓷,經西周、春秋戰國、西漢,到東漢期創燒成就的瓷器。”貞姑山屬於古婺地界。那些無釉的棋子非常古樸,無疑是商朝古窯原始瓷的遺物。根據村民提供發現棋子的地點斷定,古窯就在茶葉地範圍以內,我們經過仔細考察,終於在土崖邊上,鄭福賢先生的宅後竹林裏首次發現古窯的遺蹟。
貞姑因採茶時與白衣秀士相愛而遭受封建專制制度摧殘。這就間接反映了貞姑山有3000年以上的茶葉種植史。金華、蘭溪、湯溪等地都有品茗嗜好的羣體。茶葉是浙江一帶重要的產業之一,既有產茶基地又有社會消費羣體。如洋埠、羅埠、遊埠至今有茶館各達數十至上百家。有經驗的茶客嚐到一口就能道出茶葉的品質和原產地。貞姑山種茶歷史悠久,土質特殊,又有貞姑傳説而富於人文價值。貞姑仙茶早已聞名遐邇,每到春茶開採,採購商趨之若鶩。
貞姑山過去有上千畝茶葉地,解放後由於農業生產體制轉換而荒廢。貞姑仙茶有獨特品質,泡後葉沉茶明,口味純正微辛,清香撲鼻而不帶任何泥土昧,而2.5公里外周邊所產的茶就不可能具備這些特色。蘭溪街面許多茶店店主抓把茶葉一聞,就能鑑別貞姑仙茶的真偽。許多徽商甚至專程趕來指名要貞姑仙茶。村裏還健在的茶農們至今記憶猶新。究其原因。貞姑仙茶產地在仙霞嶺餘脈——南山山麓,厚大溪源頭的喇叭口上,系屬蒼龍含珠之寶地。縱深百里的山風帶來了冬暖夏涼的氣候,氤氲濕潤,造成適宜茶葉生長的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再則,土崖上金黃色土質深厚,有的地方深達數丈,含有大量鐵質,有豐富的稀有元素,足以滿足茶葉種植的需要,能夠生產出高品質的茶葉。貞姑仙茶歷史悠久,並以特殊品質培養出消費羣體,一般價位較高,行情看好,直到解放前夕,還在市場保持着“仙茶獨俏”的勢頭。
村民視貞姑娘娘為保護神,常年香火不斷。農曆每月初一、十五。逢年過節,家家户户都來供奉。過年時,婦女們紛紛聚集廟裏,等到新年子時祭祀。貞姑娘娘原是村裏的姑娘,她的故事能流傳到今天並家喻户曉,主要是由於她的事蹟貼近生活,大家有認同感。特別是她為了爭取自主婚姻,同封建黑暗勢力作鬥爭,以身殉情,引起社會廣泛的同情和共鳴。所以村落的主要社火活動都與紀念貞姑有關。最常見的社火活動是三年一屆的正月十九“擺勝”盛會。屆時村民雲集,鼓樂喧天,旌旗香燭如雲似火,青煙繚繞,少男少女們穿起金、銀包線繡成的龍袍,舉着龍旗、虎旗、回字旗等各色旗幟,手持大刀、金瓜、方天畫戟,組成簡易的鑾駕儀仗,從祠堂出發,浩浩蕩蕩地遊向貞姑廟,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再出村向金家高源殿(胡則)朝拜。
社火活動一般舉行三天,禮儀繁縟。首先,一般農家都用拼縫的箬葉裹一對供奉貞姑的甜粽,每隻重達18公斤,堪稱一絕。據説貞姑喜歡帶粽子上山採茶,又叫貞姑粽。
其次。在祠堂裏要“擺勝”,以示感謝貞姑娘娘、天地神靈、列祖列宗保佑村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擺勝”均以供品形式出現,名目繁多,不勝枚舉。
(圖為2018年5月29日農曆四月十六,堪稱一絕的36斤大粽在湯溪城隍廟擺勝)
如家畜類:有大紅豬、大山羊、雞、鴨、鵝等殺好淨身後騎在特製的木架上;野獸類:如鹿(或麂)、龍(蛇)、錦雞、龜、穿山甲等(多屬祭後放生);可食工藝品類:如用瓜子仁砌就七層寶塔,用熟豬肚做的玉免;豬腰對開做成雙鯉魚;用米粉做的雞、鴨、鵝、豬;用白麪做的壽桃、饅頭等,多達上百種,這些都是聘請民間特殊工藝師製作,用於祭祖展覽。此時祠堂裏張燈結綵,祠堂內外從各地湧來的觀眾成千上萬,這可能是千年古村最大的民俗文化的展示。
從以上事例中可以看到,古村民俗文化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具有海納百川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大抵以氏族祠堂為載體,祖宗為主流,佛道並蓄,三位一體。儘管有貞姑文化成分,但她的節烈品格始終處於封建勢力的對立面上。自父權形成後,婦女地位低下,這使貞姑不可能在祠堂裏佔得一席之地。只有民間封她“娘娘”,並備以娘娘的規格迎駕。貞姑廟的社火也就失去了真諦,被偷天換日,沒有真正起到紀念這位對愛情極為堅貞節烈的偉大女性的作用。這又是一大憾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