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錨式水雷如何設定漂浮深度?不用先測量海有多深,只要鋼索夠長
掃雷在人們心中可能只是個小遊戲,但在某些人眼裏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工作,地面上是這樣,在水中亦是如此。水雷從很久之前就被用於了戰中,但我們好似並不是很關注它,主要是因為水雷比較低調,靜靜地躺在水中,也不是經常露頭。二戰中不管是在大西洋還是太平洋,水雷都曾經被大量的使用,這個量多到今天都沒有被掃完。
水雷其實最早出現在公元14世紀的明朝,這不是明粉的意思,而是一個事實。《武編》中記載,在各港口的水中,布有水底雷,用來防禦敵艦。按時間來看,這水底雷應該是用來防禦倭寇和海盜的。造型就是一個油灰封死的大木箱,下面栓着錨用於固定,上面連着一根很長的繩索,用於讓埋伏在岸邊的人來引爆它。看起來比較落後,但確實有用。
到了16世紀,一個叫拉爾夫·拉伯茲的英國人向伊麗莎白一世展示了它設計的水雷,但在當時並沒有得到什麼重視。後來查爾斯一世上位,一個受僱於英國的荷蘭發明家德雷貝爾又發明了一種水雷,在當時被稱為“漂浮的花瓣”。在1627對拉羅謝爾的圍攻戰中曾被使用,但根據記載來看,這種老式水雷在當時並沒有派上什麼大用處,不過水雷這種武器開始正式的走向世界的舞台。
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水雷已經開始被大量的使用,觸發裝置也逐漸成熟。當時水雷的外表依舊是木質,跟一個木桶一樣,有時候兩頭帶尖。內部除了裝填大量的黑火藥外,還有通過撞擊觸發的火花裝置。獨立戰爭期間,為了抵禦英國海軍順着特拉華河對內陸的入侵,美國人幾乎在河面上佈滿了水雷,遠遠望去幾乎都看不到水面。到了19世紀的時候,一個在德國出生的俄羅斯工程師雅可比發明了一種水雷,和其它水雷不同,它通過連接在陸地上的電纜可以擁有動力。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僅陸地上打的熱火朝天,在海面上也掀起了不小風浪。各國的艦船已經今非昔比,同時潛艇的技術也已經成熟,水面下面也隱藏着不小的危險。同時因為戰局的影響,很多路上交通要道都遭到了嚴重的封鎖,空中運輸性價比又太低,所以海運成為了重要的運輸手段。而水雷的存在,幾乎可以讓人們以逸待勞的面對這些情況,除了用於封鎖航線外,不少水雷被安置在更深的地方,用來打擊潛艇。
一枚水雷的造價並不是很高,和大型艦船一比那就顯得更便宜了,更何況一枚便宜的水雷完全可以讓一艘造價達到上千萬的艦船徹底報廢。水雷所攜帶的炸藥量可能不是很多,但在水中爆炸和陸地上爆炸完全是兩個效果。通過力的傳導現象,水雷的爆炸會形成一個大氣泡,同時還有強烈的衝擊波,而大氣泡在收縮一次後會再次膨脹,進而衝出水面。
關於二戰的水雷,型號其實還是很多的,這裏就不挨個介紹了。而最常用到的水雷還是“繫留雷”,從名字來看很好理解,它是一種固定式的水雷,投入海中之後,不會隨着洋流的運動而改變位置。其主體是一個大圓球,那就是用於毀傷敵艦的水雷,內部留有大量的密封空間,使得它可以浮起來。而下邊有的方形裝置,那就是“錨”,投入水中後會下沉。另外用於連接水雷和錨的一般是鋼索,有時候會出現鐵鏈,那為了增強視覺效果。
這種直接投放式的繫留雷也叫“拋錨式水雷”,關於它的投放,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還要提前測量好海水的深度,其實完全不用。這種水雷的錨上還掛有一個鉛塊,投到水中後鉛塊會先下沉,而下沉的距離是提前設定好的,它的長度取決於你想讓水雷停留的深度。當鉛塊到設定長度之後,錨上的絞盤會被鉛塊帶來的下墜力鬆開,同時錨開始下沉。而鉛塊會率先接觸水底,這時錨上絞盤因失去下墜力而閉合,而錨之後的下沉就會通過鋼索將水雷拽到海面以下。所以只要絞盤上鋼索足夠的長,就完全不用擔心海水有多深(深海除外)。
除了拋錨式水雷,沉底式水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被廣泛的應用。和前者相比,它的投放更加簡單,而且不易被掃雷艇或飛機發現。而觸發裝置也變成了非接觸形式的(錨雷漂在上面不是為了增加威力,而是需要接觸才能觸發),通常是磁力、聲波或水壓來觸發。沒有動力裝置的沉底水雷亦可以被佈置在淺海區域,通過爆炸產生的強烈衝擊力,一樣會對海面上船隻造成致命傷害。當然這樣精準度會差一點,後來人們將水雷和擁有自行能力的魚雷結合在了一起,起到了大範圍內精確打擊目標的效果。
整個二戰中各國一共往水裏投了幾十萬枚水雷,這個數量足以證明當時船隻的航行是在一個極度危險情況下進行的。太平洋戰爭中,美國對日本投放了大量的水雷,用於封鎖他們的各個港口。這一行為直接導致了日本的航運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國內各種資源嚴重匱乏,間接的促成了日本投降。到戰爭結束之後,還有大約超過25000枚地雷埋伏在日本週邊的海域。
水雷投放看似簡單,但要想清除它們,則需要付出比之前多幾倍的努力。在戰後的幾十年裏,人們不停在清除水雷,期間有500多艘掃雷船被炸沉,但直到今天,這些水雷也沒有被徹底清除乾淨。還有一種水雷叫“漂浮雷”,它們會隨着水流的運動而到處移動,雖然被明令禁止使用,但還是有不少被投進了海中。另外一些本來被鋼索固定的水雷因為年頭太長,也發生了漂移,今天這些危險因素依舊可以威脅到在海上航行的人。
參考文獻
《Robert Gardiner》
《水下爆炸為什麼威力這麼大?》
《水雷戰:海洋戰略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