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神之花·老牧人講的故事
提起花朵,人們常常讚歎雍容華貴的牡丹,清香四溢的玫瑰,文靜典雅的月季……但很少有人見過冰山雪嶺上的雪蓮。
一株株雪蓮,傲然挺立在雪峯林立的藏北無人區。矮矮的,長滿月白色絨毛的雪蓮花,看起來並不那麼嬌豔,然而以雪原相襯,卻顯得生氣勃勃又阿娜多姿。它為寒冷的高山裝點春色,給萬里雪原帶來生機。藏北牧民親切地稱雪蓮為“梅朵岡拉”,即雪神之花。
這是生長在西亞爾雪山上的雪蓮花(唐召明1984年攝)
雖然沒有蓮花那樣豔麗,沒有玫瑰那樣芬芳,名花之列也找不到它的名字,但在藏北無人區拓荒者的眼裏,雪蓮卻是名花之上的名花,永遠是最美麗、最高貴的花朵。
雪蓮與雪有着不解之緣,不貪肥美的沃土,不戀濕潤的春風,不選安逸的河谷,偏偏紮根冰雪之鄉。它生長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山上,在雪線附近的岩石縫裏安家落户。它莖葉剛勁挺拔,根系粗壯結實,任憑天寒地凍、風狂雨驟,它總是笑迎寒風、身披白雪,在嚴酷的環境裏頑強地生長。高原人喜愛它,因為它堅強、無畏、純潔、無私。作為一種藥用植物,它可以治療婦女病和風濕病,為人們解除痛苦……
如果説藏北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天然大花園”,那麼雪蓮就是這花園中最珍貴的花卉。
1988年盛夏,我來到雙湖辦事處(現雙湖縣)西亞爾雪山,飽覽了雪蓮的風姿。它長着密密的葉子,全身披掛白色的長長的棉毛,宛若棉球。有趣的是,它棉毛交織,形成了無數的“小温室”,創造了自身的小氣候。白天,高原上火辣辣的陽光對它好像特別偏愛,它從陽光吸收的熱量超過周圍的土壤和空氣。到了夜間,它又施展抵抗寒冷的特殊本領,温度下降的很緩慢。自我保護的本領使它能有效地保暖禦寒,防止水分蒸發,而滿身長長的棉毛又是一頂保護傘,使自己免遭高原強烈紫外線輻射的傷害。它頂端的條狀花瓣,又常常受到兩面長棉毛的保護……這些形態特徵和特殊的適應性使雪蓮能在高寒貧瘠的高山上生長、繁育、延續後代。
我在飽覽了西亞爾雪山的雪蓮花不久,接着又搭車來到雙湖辦事處(現雙湖縣)嘎措鄉採訪。
一天夜晚,時年67歲的扎巴老牧人推門走進我所借住的土房裏。他是這裏的“活地圖”。舊西藏時,他有着自己的辛酸史:挖過班戈縣的硼砂,修過硼砂礦的公路,打過獵,放過牧,到頭來,沒有自己的立錐之地,吃不飽、穿不暖。新西藏使他脱離了苦海,過上了幸福生活。他和老伴住在雙湖辦事處為牧民修建的定居房裏,有電燈照明,有收錄機聽音樂,有藏櫃、鋼絲牀等高等傢俱。兩個女兒在集體的牧場裏放牧。最近她們從牧場被換回來休息,陪着母親央金到拉薩去逛新城了。
這是雙湖辦事處嘎措鄉老牧人扎巴(唐召明2001年攝)
扎巴老牧人善言談,很開朗,身子板結結實實。通過身邊的那曲風能實驗站技術工人餘和平當翻譯,我聽老牧人講述了嘎措鄉一帶的傳説。
那是很早以前,嘎措鄉一帶沒有人生活。首次闖入這裏的是由南昌·阿角巴頭人帶領的十幾户牧民,按照當時西藏地方政府的法律,給他扣上了有罪的帽子,説他不是好人,連兒女都沒有。小部落裏的十幾户牧民為此遭了殃,和頭人一起被驅逐出南部草原,來到北部無人區,在現在的嘎措鄉一帶安家落户以放牧牛羊為生。後來頭人死了,十幾户牧民為了逃避西藏地方政府多如牛毛的苛捐雜税,仍然住在這裏,先後延續了三代人。直至土匪不斷騷擾搶掠,牧民們才被迫南遷,越過扎加藏布江回到自己苦難深重的家鄉。多少年來,這裏再也無人問津。
1976年西藏開發藏北無人區,歷史翻開新的一頁。原來申扎縣嘎措公社的牧民趕着牛羊長途跋涉來到這裏安營紮寨,這片荒涼的草原才重新熱鬧起來。“嘎措”這個名字是牧民們北遷時從申扎縣帶來的。人搬家,鄉名也跟着搬了家。
扎巴老牧人喝着我們倒上的酥油茶,抽着我們遞過去的香煙,談話又繼續下去。他不由自主地談起他熟悉的野生動物,那些不會説話的“生靈”繁衍後代竟那麼有規律,真使我驚訝,好像造物主給它們安排了時間表。
這是生活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野驢(唐召明2014年7月17日攝)
藏野驢,每年7月份為交配期,時間持續一個月。交配無固定場所。第二年7月份產崽。它們喜歡羣居生活,少則四五頭,多則成百上千頭一起活動,為藏北草原最常見的大型動物。
這是生活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犛牛(唐召明2009年攝)
野犛牛,每年8月至9月是交配期,交配無固定場所,第二年三、四月份產犢。它們是藏北最有氣魄的野生動物,堪稱這個野生動物王國的“將軍”,其體重差不多是家犛牛的兩倍,有的可達1000公斤,肚子下長着厚厚的長毛,走起路來像戰袍一樣擺動,好不威風。
老牧人説,野犛牛的舌頭很厲害,舔誰一下,連皮帶肉要被揭掉一層。當年,雙湖草原的開發者乘坐一輛解放牌汽車,在草原上和一頭野犛牛相遇。野犛牛瞪着圓圓的雙眼怒視着這從未見過的“怪物”,看到汽車開動,以為要進攻它,野犛牛的野性發作,一低頭,把卡車尾部掀了起來,汽車後輪懸了空,車上的人嚇得大喊大叫起來。
這是生活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西藏盤羊(唐召明2008年4月14日攝)
西藏盤羊(又稱大頭羊),每年10月上旬交配期開始,它們來到約定俗成的相對固定的場地集中。交配期,公羊要展開激烈的格鬥,持續一個月時間,過後公母羊各走各的陽關道。到了第二年五、六月份產羔時,公羊也不來認自己的兒女。
這是生活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唐召明2006年攝)
藏羚羊,是一種很有紀律性的動物。牧民有句俗話説:“在天空應該看看雁的法規,在地上應該看看藏羚羊的法規”。牧民們認為大雁和藏羚羊的法規是最為嚴格的。藏羚羊每年11月份為交配期。這時,平常從不合羣的公、母羚羊嚴格遵守它的生物鐘,毫釐不差地匯聚一起,公羚羊此時進行牧民所説的“三七二十一天”的一羣羣強行交配。頭一個七天:公羚羊用長角把當年的小公羚羊從母羚羊身邊抵開,然後開始獨霸母羚羊。第二個七天:公羚羊禁止母羚羊喝水,使母羚羊乾渴難忍,無氣力奔跑,完完全全獨霸了母羚羊。第三個七天,是正式交配的7天。
第二年四、五月份是藏羚羊產羔期。這個時候正是草原青黃不接的季節,其它食草動物瘦弱不堪。而母羚羊這時卻膘肥體壯。牧民説:“春季狂風越兇,母羚羊身上的油脂越厚”。因為有了很好的體質,才使母羚羊能夠到無人區深處相對固定的草壩子上完成生產後代的過程。
這是生活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岩羊(唐召明2014年攝)
岩羊(俗稱石羊),每年12月份在相對固定的岩石上交配,第二年的4月份產羔。它們活動在險峻岩石上,可以沿着光溜溜、陡峭的山岩跳躍攀登,敏捷地登上海拔6000多米的高峯。
這是生活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藏原羚(唐召明2016年10月7日攝)
藏原羚(俗稱黃羊),元月份是交配期,當年7月份是產羔期。它們個子不高,小巧而靈活,最明顯的標誌是屁股上有塊心形的白色印記,黑色的小尾巴搭在白屁股上,跑起來一甩一甩的,樣子十分可愛。它們少則三五隻,多則幾十只甚至上百隻一起活動。這種動物在藏北草原最為常見。
狼,草原上性情兇狠的動物。11月和12月份是它們的交配期,第二年4月份產崽。
猞猁,性情狡猾而又謹慎的動物。它們生活在裸岩山谷裏,每年3月份前後發情交配,懷孕期兩個多月,5、6月份產仔。
雪豹,大多數時間活動於高山地帶,雌雄雪豹一般單獨活動,直到3月至4月發情交配時才成對生活一段時間。雌豹懷孕100天左右,當年7月份前後產仔。它們是高原上的珍貴動物。其四肢強健,無論騰跳撲抓還是閃躍掃咬,都迅猛異常,是除野犛牛之外的強者之尊。
這是生活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棕熊(唐召明2006年攝)
棕熊,肥肥胖胖的動物。5月至6月間交配,第二年的1、2月份產仔。
扎巴老牧人還説,棕熊交配後,雌雄各奔前程,公熊往山上跑,母熊往山下跑,從此再不見面。
……老人彷彿是野生動物裏的飼養員,對動物“生兒育女”的規律一清二楚。
“羌塘你是生命的禁區,也是生命復活的土地;藏北你是萬物的禁區,也是萬物誕生的搖籃”。這就是神奇藏北高原的真實寫照!(中國西藏網 文、圖/唐召明)
來源:中國西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