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寫意花鳥,用色很重要

由 寸建宇 發佈於 休閒

在“畫道之中,水墨至上”觀念的籠罩下,中國畫的用色同筆墨相比一直處於次要地位。歷來論畫者,或論筆墨,或談章法、意境,真正涉及到用色的論述少之又少。實際上,中國傳統畫家對色彩的重視要比對筆墨的關注早得多。明人文徵明説:“餘聞上古之畫全尚設色,墨法次之,故多用青綠;中古始變為淺絳、水墨雜出。故上古之畫盡於神,中古之畫入於逸,均各有至理,未可以優劣論也。”要想創作出富有現代感的花鳥畫,用色是主要突破口之一。

春朝鳴喜

中國美術學院

國美好教材系列

劉海勇著

原價128,優惠價96

寫意花鳥畫的用色和山水、人物畫略有不同。山水、人物畫用色稱為着色、染色,大多已有完成或接近完成的墨稿,着色實際上是根據畫面加染顏色,較少用色直接描繪形體(山水畫中,遠山、流雲的處理亦有落色成形的現象,但一般在畫面上不佔主要位置)。而寫意花鳥畫以色直接塑造形象的情況較為普遍。

和平之春

寫意花鳥畫中的用色和用墨一樣,有着輕重、濃淡、深淺的變化,色彩亦有冷暖及中間色的區別。在小寫意花鳥畫中,這種區別比較明顯;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卻較少考慮色彩的冷暖對比關係(尤其是在傳統寫意畫中),多關注各色在畫面的相合相適,如“青紫不併列,黃白不隨肩”“大紅大綠偶然一二”。青和紫都是冷色,配在一起則更冷,易使人產生悲愴之感。黃和白都是明色,黃調入白或白調進黃都可增加自身的明度。但黃、白二色並列則既不醒目,也不易分辨。大紅、大綠對比強烈,色塊放在一起不僅會破壞畫面的統一,也易產生俗氣之感。如需二色相併,多在綠色中加墨,或調入其他顏色,使色彩沉着穩定。這些都是前人用色的經驗。

秋塘露冷

清人鄒一桂説:“五彩彰施,必有主色,以一色為主,而他色附之。”這就是説,寫意花鳥畫的用色,既要有對比,又要有統一。中國山水畫的“青綠”、“淺絳”都可説明這個問題。有些國畫家在繪畫中採用西方繪畫中的色彩觀,也是想強化這種對比統一關係。寫意花鳥畫雖然不像山水畫那樣有一個統一的基調,但對色彩的選擇同樣存在一個主從關係。所不同的是,寫意花鳥畫中的墨(線和塊)和留白會一起參與畫面色彩的構建,並起到理想的調和作用。

迎春

傳統中國畫的表現手法慣於把自然物象加以“意象化”,在心物同構的宏觀把握下,不僅造型出現以心意為主的傾向,而且用色也受到情感的左右。前人喜歡以蘭竹喻君子、以松梅比風骨,畫幾棵白菜也題曰“清白傳家”。至於《又是一年春》、《富貴滿堂紅》之類的畫就更多了。這些畫,從為象到用色,無不具有象徵性。在當代花鳥畫中,這種手法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有增強的趨勢。

色彩同用筆、用墨一樣,是當代花鳥畫形式構建的重要因素。許多畫家對色彩的把握和使用已經開始離開理性、心意的約束,向唯美主義的方向發展。

色彩是繪畫的重要語言。明確了花鳥畫的用色特點和要求後,如何使用色彩便成為下一個要探討的問題。現就傳統花鳥畫所涉及的幾種用色方法簡述如下:

平塗法:多是先勾出形象再填色,或一次平填,或按物象色彩的深淺、輕重、厚薄分數次加填。寫意花鳥畫使用較多的是填染結合之法。如填染菊花的花頭,雖然一兩個花瓣(色塊)的色彩變化不突出,但多個色塊組合在一起就能顯示出色彩的變化。

點寫:是寫意花鳥的慣用手法。點寫又叫點簇、點厾。它已完全拋開勾勒所產生的形的依託,用色去直接塑造形象。簡單處,一兩筆即成;複雜處,數筆而成,力求形象準確生動。此法和用筆關係最密切。大的色塊不僅色彩變化多,用筆方法也一變再變。還有一種點寫方法,是先用墨或色點寫出一定的形狀,這形狀和要表現的形體既相仿,又不完全一樣,有一定的距離。或者説,第一遍點寫不到位,再多次點寫,直到達到色與形的吻合。不過,此法多是有意而為之,以達到形準色潤的效果。

無論是平塗法,還是點寫法,都有一個統一的要求,即“色不礙墨”、“墨不礙色”。在工筆畫中,色彩蓋住原來的墨線可以補勾,使原有墨線重新醒出。但寫意花鳥畫中就很少有這種機會了,任何小的不慎都有可能導致整幅畫的失敗。

烘托和反襯:烘托也叫烘染,目的是使淺色或白色的形象突出,多在輪廓周圍用淡墨或淡色烘染襯托。反襯的目的和烘托相似,但手法是把顏色染到紙或絹的背後。如畫白花,可於勾花後在正面染白色,在背後襯以重粉,這樣既可以使形象更加突出,又能保持畫面的潔淨。

用粉:這是最讓古今畫家感到為難的問題。粉可以使顏色明亮,也容易產生薄俗之感。古有衝粉之法,多用於畫花頭。具體畫法是:先用色畫好,然後趁濕滴上(點上)白粉或含色較少的粉,使花頭顏色嬌豔而不失厚潤。趙之謙、王個簃畫牡丹偶用此法。再如,在有色的紙或絹上用粉直接勾畫形象,或在墨塊上加粉點染。總之,用粉的方法很多,但成功的例子較少,有待後來者去探索。

推 薦 關 注

百 萬 書畫收 藏 愛 好 者 的 第 一 選 擇

收藏 | 書畫 | 名家 | 展覽 | 哲思 | 音樂 | 鑑賞 | 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