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點,外面的天還全黑着,滑雪醫生李豔麗就被鬧鈴叫醒。她沒有一絲耽擱,迅速洗漱、整裝,準時搭乘6點班車,趕往北京冬奧會所有賽場中的最高海拔——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由於北京2022年冬奧會已進入開賽前的最後準備衝刺階段,保障工作人員都已開足馬力,每天很早就要上山工作,作為滑雪醫生,在賽前必須緊跟這些幕後英雄的步伐,守護他們的安全。”李豔麗説,“到了賽時,我們很可能要在4點或5點就上山了,只有早於所有人到達山上點位,並在最後一個人下山後返回,才能確保一旦意外發生,可以在4分鐘內到達傷者身邊。”
進入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閉環後,李豔麗迅速進入保障工作模式。
2018年,由於熱愛運動也有一定滑雪基礎,當時身為延慶區醫院主管護師的李豔麗入選滑雪醫生團隊。公開資料顯示,高山滑雪是冬奧會中速度最快的項目,特別是競速賽,運動員從山頂下衝的最快速度可以達到140公里/小時,受傷發生率高達15%到20%,不但是雪上項目中受傷率最高的一個,也是醫療救援難度最大的項目之一。所以,組建中國首支滑雪醫生隊伍的目標也非常明確,就是要通過持續、專業的訓練,打造冬奧賽道上的“超級守衞隊”。
雖是滑雪愛好者,但當李豔麗開始背上20斤重的救援揹包,在強風、極寒、陡坡、冰狀雪環境下實施緊急救治時,其困難程度仍出乎她的意料。“為了強業務、補短板,在過去的4年中,冬奧滑雪醫生們每年雪季都要進行至少20天的集中培訓,且每天訓練時間都在10個小時左右,結束後還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
儘管做了充足準備,但面對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這隻“雪飛燕”時,李豔麗直言,“終於理解了為什麼這裏被稱為世界難度最大的高山滑雪賽道之一,在實地演練中,有的賽道坡度達到60度,視覺上就像斷崖,看不到前路。”所以,在測試賽和閉環運行實戰中,李豔麗和她的隊友們需要採取單膝或雙膝跪地的姿勢,先穩定住自己,再救治傷者,“這樣的方式對膝蓋會造成一定損傷,我們在平時就抓緊時間做艾灸、貼膏藥,避免因自己身體問題影響救援工作。”另據介紹,在坡道上,很多救治動作與平地完全不同,以心臟復甦為例,每個人的用力方式都不同,不能按書本上的來操作,滑雪醫生們必須通過上百次的練習,才能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方式。
冷,是雪山救治的另一大障礙。“首先,在運動員發生意外時,我們要迅速脱掉羽絨服和厚手套,輕裝出發,如果此時温度不低於零下20攝氏度,滑雪醫生們早就習以為常,可很多時候氣温在零下30攝氏度甚至更低,手就會被凍僵,這個時候如果要精準完成插管等動作,對於每個人的經驗和技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為了防止皮膚凍傷,滑雪醫生需要在口罩外加層面罩,然後再帶上頭盔,最後還要佩戴防護面屏。“但另一個問題也隨之出現,那就是運動的時候會呼出大量熱氣,很容易讓面屏起霧甚至結冰,所以我們需要用膠帶把口罩和麪部緊緊封住,儘量避免往上漏氣。”李豔麗笑説,“這只是一個小小案例,經過幾年的準備,我們從零起步,已經衝破了重重阻礙,對中國的滑雪醫生來説,保障北京冬奧會,辦法總比問題多。”
更多內容盡請關注冬奧會刊。
客户端 冬奧會刊 | 記者 肖瑋
編輯 康典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