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楊樹山谷誕生冬奧三大場館
瞰冬奧
張家口古楊樹,這個曾經寧靜、荒僻的山谷,已悄然“生長”出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和國家冬季兩項中心三大場館。這個山谷已不再遙遠,觀眾乘坐50分鐘高鐵就能從北京到達太子城高鐵站,換乘清潔能源巴士,10分鐘就可到達古楊樹場館羣。但為了讓這個宏偉的場館羣高效運轉,運行團隊在背後付出了十分艱苦的努力。
今年2月底,為期10天的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雪上項目測試活動在張家口古楊樹場館羣進行。古楊樹羣場館運行團隊克服外籍專家無法成行的現實困難,抓住國內技術力量主導的機會鍛鍊了隊伍。“這次測試活動,就是為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檢查出還需要完善的環節,過程中也檢驗了場地,磨合了團隊之間的配合。”古楊樹羣團隊通信中心經理宋文威説。
先造湖,再造雪
對古楊樹場館團隊來説,挑戰是一個接着一個。從歷時近四年的工程竣工,到2020年11月份迎來國際雪聯專家對古楊樹場館羣預認證,再到迎接場館運行團隊入駐,團隊完成一次次任務,技術水平也得到了升級。
據張家口奧體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副經理孫小溪介紹,這個全新的場館羣剛落成,馬上就要應對測試賽的考驗。要辦比賽,首先要解決造雪的問題,而造雪首先需要水,那就要先造湖。
北京青年報記者看到,距國家冬季兩項中心賽道不遠,一座景觀湖閃着粼粼波光。這座湖泊,其實是為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由古楊樹場館羣建設的收集雨水、地表水和融雪水的水庫。這裏儲存的20萬立方的湖水,在造雪時派上了用場。
據業主方介紹,場館地面排布了雨水收集管。去年的雨水、雪融水都能彙集到蓄水池,通過兩級泵站打到賽道上的淨化池過濾,再通向造雪機進行造雪。28台造雪機要24小時三班倒,才能造出三個場館比賽時需要的雪量。
造雪團隊必須連軸轉
這次測試賽期間,山地運行團隊中的造雪隊伍有66人,從去年11月25日到12月31日一直在造雪。“最高峯時,一天用28台造雪機,24小時三班倒着幹。”孫小溪説。
當時,崇禮太子城地區夜晚最低氣温達到過零下32℃,但造雪機工作期間,還必須有人隨時值守。“造雪別看就是用雪炮打出雪,還要有人根據風向、造雪量等因素,時刻調整造雪方向,否則雪就會鋪得到處都是,無法滿足賽事要求。”場館團隊人士介紹。為此,造雪團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據瞭解,比賽的用雪大户是冬季兩項中心和越野滑雪中心的賽道。因為賽道不但線路很長,造雪的深度也有要求。賽道上需要把雪鋪到50釐米厚,還要壓實。在雪如意跳台下方鋪雪深度50釐米就可以,但在運動員落地緩衝區那裏,鋪雪深度要達到1米。
在進行了第一次造雪後,山地團隊還進行了二次補雪。“第一次鋪到了50釐米,結果過了年,賽場那裏的温度升高了,我們又進行了二次補雪。補雪由於氣温升高,只能在凌晨後進行,造雪工和壓雪車司機連續上班,極限時24小時在崗工作。”業主方介紹。
逼出來的“中國技術”
受到疫情影響,古楊樹場館羣原計劃舉辦的世界盃和洲際盃比賽,最終被國內運動員為主體的測試活動所取代。國外運動員和國外專家都無法成行,但中方技術團隊也因此獲得了寶貴的鍛鍊機會。
宋文威説,如果舉辦世界盃,團隊就要邀請外國專家參與賽事,“聘書都已經擬好了,但是疫情的原因讓一部分外國專家無法成行。這些技術環節包括競賽管理、計時計分等等。競賽管理方面,團隊內各個項目的競賽主任及專業NTO團隊克服各種困難,順利完成了測試活動的任務。計時計分方面由國家體育總局推薦,找了國內計時公司,基本滿足了測試要求。在跳台滑雪比賽的計時計分方面,國內設備雖然還達不到大賽要求,但也積累了經驗。”
此外,測試活動也檢驗了山地運營團隊的壓雪能力。測試賽期間張家口下雪了,大家本來挺高興,但運動員的反饋是“雪還得壓”。“剛下的雪,運動員説不愛滑,比較軟,蹬不住。”孫小溪説。
但業主方擁有一邊壓雪一邊為賽道開槽的設備和技術,這就為測試活動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據業主方團隊負責人介紹,測試賽期間,他們維護了24條壓雪賽道,包括冬季兩項和殘奧賽道、越野賽道以及跳台標準台雪道。“造雪機人員都是自己的技術團隊,壓雪車人員也是中方人員。測試賽期間每個夜晚進行全賽道養護,白天對指定賽道壓雪和開槽。壓雪車和開槽設備都是業主方自己採購的,人員培訓從2020年10月份就開始了。”團隊負責人介紹道。
為了應對突發天氣狀況,場館團隊也編制了應急預案,包括面對大風天氣、高温融雪、暴雪等特殊天氣如何進行場地養護的特殊預案。宋文威説:“我們在温度適宜的情況下加緊造雪,包括採用提前儲存的備用雪鋪上雪道,最終運動員們的反饋還是比較好的。國家隊還專門發來了表揚信,對我們的競賽組織、訓練、交通、現場體育展示氛圍營造都表示滿意。”
觀賽取暖功能待完善
受到疫情影響,今年的測試活動沒能進行世界盃級別的演練。但古楊樹羣團隊方表示,在相關的業務領域,包括場館管理、反興奮劑、場館設施、人員管理等方面,都做到了應測盡測,達到了測試目的。
在測試活動中,團隊方得到的經驗方面,如何更好地抗低温保暖,是工作人員需要為觀賽嘉賓和觀眾考慮的重要環節。團隊負責人表示,“古楊樹場館羣是根據國際賽事要求建設的,不過,崇禮和歐洲天氣不一樣,在遭遇極端低温時,團隊也遇到了挑戰。我們團隊人員第一次遇到出門十分鐘睫毛就被凍上的情況,都不敢眨眼,怕眼睛閉上就睜不開了。”
這也意味着,古楊樹場館羣還需要增加具備取暖功能的臨時設施。“古楊樹羣和其他室內比賽館不一樣,我們只有走出樓才能去場地辦公,所以可用空間非常侷促。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中心只有兩個技術樓,大家都要擠進去。觀眾取暖設施方面,屆時應該會設取暖大棚,裏面有暖氣,志願者會進行服務和引導,保障觀眾有相對舒適的觀賽體驗。”
瞰冬奧·探館
古楊樹山谷是如何變成“天賜之物”的?
北京冬奧會期間,古楊樹場館羣將產生31塊金牌。從無名山谷,到天賜之地,古楊樹場館羣即將成為冰雪賽場矚目的焦點。
站在太子山山頂俯瞰,連接古楊樹場館羣的空中廊道“冰玉環”,像一條銀色的項鍊坐落在山谷中央,外立面呈白色的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和國家越野滑雪中心技術樓,在“項鍊”的兩端交相輝映。距離國家冬季兩項中心賽道最東端只有十幾米遠的山上,古意盎然的長城傲然挺立。一座無名山谷,就這樣毫無違和感地迎來了最現代的冰雪運動場館羣。
滑雪在張家口崇禮堪稱支柱產業,在國內已有眾多粉絲,而古楊樹場館羣所承辦的比賽,從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北歐兩項、冬季兩項四大項,到殘奧冬季兩項和越野滑雪兩大項冬殘奧比賽,也是中國開展較晚、水平相對落後、專業人才相對較少的項目。建設單位相關人士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先不論運動水平本身,場館建設也是在“摸着石頭過河”中打開的局面。
國家跳台滑雪中心是張家口賽區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場館項目,場館從山頂直瀉而下止於山谷,頂部與底部落差達160多米。跳台外形好似如意,因此有了“雪如意”的美名。但美麗的場館因為作業面大,場地狹小,施工難度自然極大。
據國家奧體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精心策劃爭搶工期,上至8500噸的鋼結構,下到幕牆玻璃磚,都實現了工廠預製,現場拼裝,用時418天完成了主體工程。
冬季兩項和越野滑雪中心賽道看似融入自然環境之中,其實經過精心佈置。比如冬季兩項中心賽道施工,是先由國際雪聯專家現場踏勘, 測量、繪圖、施工,踏勘,再進行修改。場地設置了兩條自東向西的賽道, 運動員自山上向西滑下山坡, 出現在核心區的賽道上,進行衝刺、射擊,滿足了比賽和觀賞的兩大需求。
國家越野滑雪中心的特色,是它的賽道沿山體自然地形而建。賽道不僅是古楊樹場館羣中賽道最長的競賽場館,賽道總長度為9.7公里,寬度為8—14米,共設8個賽道圈,還巧妙藉助了場地上的原生樹木,營造了山野之趣。
整個場館羣的點睛之筆,要數C字形的廊道“冰玉環”。它取材於瑞士設計公司的環形連接廊的設計,經過中方設計團隊和施工人員的發揚光大,最終成為連接起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和國家越野滑雪中心的廊道。
如今,這三個比賽場館可由“冰玉環” 連接。這樣的設計,讓偌大的古楊樹賽區從觀眾的出行到運動員的轉場,都互不干擾, 還將地表原貌留給山谷,也讓古楊樹場館羣更顯渾然天成。
古楊樹場館羣通信中心經理宋文威表示,在冬奧會賽時,“冰玉環”將會成為一大亮點:“十分期待燈光點亮的那一刻,那會是更加璀璨的景象,由冰玉環連接起來的三個場館應該是所有冬奧場館中最宏偉的。”
瞰冬奧·展望
雪如意、冰玉環
未來如何利用?
北京冬奧會對於張家口崇禮這個冰雪小城,無疑是最大的發展機遇。自從2017年,張家口市開始建設冬奧會場館,就立志將這裏打造成冬夏適宜的度假勝地。這也讓古楊樹場館羣的賽後利用更加引人關注。
張家口的7大系列規劃包括冬奧會場館、太子城國際冰雪小鎮、重點項目、生態環境、崇禮奧森公園、崇禮空間戰略、主城區規劃等。冬奧會帶來最明顯的變化是,崇禮和北京的距離被拉近到1小時通勤圈中。從北京北站上車算起,高鐵一小時左右可到達太子城高鐵站。未來這裏必將成為冬春夏三季的度假勝地。
古楊樹場館羣如何進行賽後利用,也是焦點問題。據瞭解,從賽道設計之初,就要求既要滿足賽事,也要尊重自然地形,最大程度保留原有樹木,體現對自然環境的尊重。未來古楊樹場館也將着眼大眾體育健身應用,成為冬奧遺產的典範。
比如,為了節水並滿足冬季造雪需求,古楊樹場館羣建設了雨水、地表水、融雪水收集系統,設置了若干個蓄水池,穿插設置在賽道之間,結合自然地形的低窪處形成小型湖泊,既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滿足了造雪需求,也提升了自然景觀,利於賽後再利用。
“冬奧會帶來的不是對環境的進一步破壞,而是要與崇禮山區的生態環境修復並行。”場館團隊負責人介紹道。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山體修復方面,不僅使用了一般的護坡,還與一家專門做山體修復的公司合作。該公司的產品是兩層網,一層依附在護坡底部,第二層中間注入培養基,提取山地已有野生植物的種子後,可以再造原本屬於這片山體的植被。
根據規劃,目前的古楊樹場館修建的臨時建築,未來也不會空置,會用作輪滑、山地自行車等運動的服務房。如今的“雪如意”場館,因為獨特的外形,早已成為最火熱的網紅打卡地。冬奧會結束後,“雪如意”將實現更多元化的功能。
據業主方介紹,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頂部的環形建築計劃設立頂峯俱樂部,有可以容納500人的報告廳,可以用來舉辦高端論壇、會議、宴會和展覽。山腰的着陸坡部分,可以舉辦“紅牛極限爬坡比賽”等極限運動,通常這個比賽都是在世界各地有名的跳台滑雪場地舉辦的,此外還可以舉辦溜索、滑草等娛樂項目。
在山下的看台區,有一個135米長的體育場,可以用來舉辦足球等夏季賽事、開演唱會等,將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走近“雪如意”,使它真正成為適合四季運動的嚮往之地。
本組文/本報記者 褚鵬
統籌/汪浩舟
北京宣傳文化引導基金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