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海曙新聞網丨橫街鎮竹絲嵐村:竹林深處 詩和遠方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休閒

村社名片:竹絲嵐村位於橫街鎮西部,總面積約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380人。獲評海曙區文明村。

通往竹絲嵐村的蜿蜒山路上,沿途的竹海隨風舞動,路邊野花爭相開放。當清晨的曙光穿越漫山的茂密竹林,投射到村莊時,高高低低的房舍,曲曲彎彎的山道,頃刻間明亮起來。炊煙裊裊升起,小溪靜靜流淌,翠竹掩映下的人家傳出親切的聲響。

竹絲嵐村位於橫街鎮西段海拔500多米的高山上,與餘姚市陸埠鎮孔岙村接壤,是海曙區最偏遠的山區之一。竹絲嵐村的由來,至今沒有翔實的文字記載。據當地村民介紹,村莊在明清時就形成了,世代以竹為生。很久以前,竹絲嵐村因交通不便,居住的人口不多,村名叫“蜘蛛濫”。後來,有徐、陳、孔、王、張等姓氏遷入到這裏,村子人氣漸漸旺盛。由於村四周全是竹子,村民開始就地取材,用竹絲編織籃子,往山下的集市上出售。隨着竹絲籃的名氣越來越大,又因“竹絲籃”諧音“竹絲嵐”,人們就把原來村名“蜘蛛濫”改成了現在的“竹絲嵐”。

竹絲嵐村竹山青翠,山谷深幽,自然環境秀美,但由於環境閉塞、交通不便,村級集體經濟薄弱。連綿的竹林是竹絲嵐人維持生計的主要經濟來源。竹山四季產筍,毛筍旺發的3月,是該村最熱鬧的收穫季,村民們忙着將成筐成車的鮮筍賣給山外的商販和山下的毛筍加工廠;平日裏,村民就編些竹編制品賺點零錢。

得益於全區經濟迅猛發展,竹絲嵐村日新月異:進村道路完整硬化,公交車能直接開進村裏;村老年活動室建成,老年人有了休閒娛樂場所;村裏的石子路、黃泥路,如今悉數變成了水泥路。該村還修了兩條從竹山通往山下的水泥路,上山拗筍、背竹的村民終於可以換上板車拉筍拉毛竹了。便利的交通也讓村裏看到了希望。村裏陸續成立了花卉合作社、竹筍專業合作社和香榧專業合作社,建立了千畝花卉基地,並引進了綿羊場等畜牧產業。

竹絲嵐村除了有竹海相伴的自然風光外,還保留着許多歷史遺蹟,塔嶺古道、統國廟等多處遺存,時常引來遊客探訪。

展望“十四五”,竹絲嵐村計劃發展綠色旅遊,目前已計劃修復拓寬環村公路,還將投資360萬新建一條登山步道,總長近1000米,以吸引城裏人在閒暇時光,享受一下山裏人的慢生活。

(朱燕君/文張昊樺/攝)

聲明:本文轉載自【海曙新聞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權,請聯繫更正、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