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聖范蠡,人生八智慧,得一便可贏一生!

商聖范蠡,人生八智慧,得一便可贏一生!


商聖陶朱公范蠡是道教財神廟(殿)供奉的文財神,他的人生成就和經商智慧備受歷代推崇,2000餘年來祭祀不輟、香火綿延。陶朱公范蠡是中國的商聖,也是道商的始祖,曾被司馬遷高度評價為“忠以治國,勇以克敵,智以保身,商以致富”。稱其“三遷而有榮名”。關於范蠡的事蹟,《史記》《國語》《越絕書》《吳越春秋》等史籍方誌和《列仙傳》等道教仙傳以及歷代文人詩詞歌賦多有記載傳頌。范蠡(約公元前536—公元前448),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國宛地三户邑人(今河南南陽淅川),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實業家,中國古代商人的鼻祖,中國最早的慈善家,被後人奉為商聖,祀為財神,是道教“入世致太平,出世求成仙”的功德成神的典範。范蠡是春秋時代的奇人,他輔佐越王勾踐籌劃20餘年,最終率領越國的軍隊滅亡強大的吳國,報了當年險被滅國之仇,並且稱霸一方。就在他被勾踐封為上將軍,統帥全國兵馬,成為越國的三號人物之時,他卻功成身退,隱姓埋名到異國去經商,他憑藉出色的商業頭腦,迅速成為地方首富,之後散盡家財再次改名移居,如此先後三次成為首富。他的後代沿用他的方法經商,最終都富甲一方。晚年范蠡自號陶朱公,後世則把陶朱公作為商業的鼻祖進行供奉。中國歷史上成功的人物多如牛毛,但絕大部分只是在某幾件事上成功,像范蠡這樣近乎完美的人物卻不多見。“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這是李白為范蠡寫的兩句詩。在李白心中,范蠡是高不可攀的偶像,也是終其一生想要變成的模樣。他在官場,可以扭轉乾坤,挽一個國家狂瀾於既倒。他在情場,贏得了當時絕代佳人的芳心,與之偕老。他在商場,三次成為首富,被後世尊為商聖、財神。史書評價范蠡,是華夏五千年以來絕無僅有的完人。

商聖范蠡,人生八智慧,得一便可贏一生!


一、不爭的人生智慧

老子説:不爭而善勝,夫唯不爭,故無尤,無執故無失。范蠡是復興越國的首功之臣,但范蠡不爭功,更不爭權奪利,而是信奉“夫唯不爭,故無憂”理念。因為不爭名利,所以越王傷害不了他。

范蠡一生中很多事都體現出他的“不爭而善勝”,這就是無為而無不為的人生智慧,從大的方面講,他不與社會爭——取之於社會,還之於社會。

也許這正是范蠡被後人奉為文財神的原因之一。

二、功成身退的人生智慧

“名成功隧身退,天之道,名與功,身之仇,功名就,身寂滅,故道誡之。范蠡乘舟去,道意謙信,不隱身刑剝,是其效也。”《老子想爾注》。

吳越戰爭勝利後,范蠡及時身退。范蠡在離開越國的時候,給聞仲寫了一封信,勸他及時離開,聞仲不聽,對越王勾踐存有幻想,仍貪戀着官位,爭競的名利。

范蠡拋棄名利,得以全身而退,而聞仲卻遭殺身之禍。

這是他“功成身退”的人生智慧。

三、體察細節的人生智慧

越國君臣設宴慶功,羣臣皆樂,唯獨勾踐面無喜色。范蠡察此微末,立識大端:越王為爭國土,不惜羣臣之死,而今如願以償,便不想歸功於臣下。

從細節處,范蠡察覺到了殺身之禍,而主動逃避。

四、禍福相生相隨的人生智慧

“禍兮福所依”禍福相生相隨,范蠡深諳此道,最善於在福的頂端看到禍所伏,果斷離開。

范蠡到了齊國,在齊國海邊圍墾種田。齊國聘他為宰相,他有了“不祥”之感:“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致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

在智慧的帶領下,他立即離開了齊國,隱藏於陶地。

商聖范蠡,人生八智慧,得一便可贏一生!


五、選擇的人生智慧

范蠡選擇陶地也是他人生智慧的體現,陶在古時處於各國之間,是一處與各國都不相干的地方,又是一個很有發展潛力的地方,它北臨中原,南接吳楚,交通便利,正是個經商的好地方。他就是在這裏生活的19年中三致千金。

葛洪《抱朴子·內篇·釋滯》:“範公霸越而泛海,琴高執笏於宋康,常生降志於執鞭,莊公藏器於小吏,古人多得道而匡世,修於朝隱,蓋有餘力故也。何必修于山林,盡廢生民之事,然後乃成户?”

六、厚道的人生智慧

傳説魏國國王面臨一個案子,“羣臣一半以為罪,一半以為不當罪”,魏王不能決斷,便請范蠡來幫忙。

范蠡先講了一個故事:“我家中有兩塊白璧,這兩塊璧的顏色、質地、直徑都差不多。但價格不同,一塊值千金,一塊值五百金。”

王問:“直徑與色澤差不多,怎麼價格差那麼多呢?”

陶朱公説:“側過來看,一塊比另一塊厚一倍,所以值千金。”

老子主張:“不爭”,還主張厚道。老子説:“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含德之厚着,比於赤子。”老子所説的“厚”與范蠡在這裏所説的“厚”是一個意思,即忠厚、敦厚。

七、仗義疏財的人生智慧

范蠡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賺了很多錢,但他不當守財,經常仗義疏財,這在古代是不多見的。

取之於社會,還之於社會。

范蠡仗義疏財的人生智慧,來自於老子的財富觀念。老子説:“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想想看,這話説的卻有道理,那麼多富豪破產,又有那麼多守財奴,有哪一個能將財產流傳至今呢。

八、識人識事的人生智慧

范蠡的人生智慧從他救他的小兒子可見一斑,表現於善於識人用人的人生智慧,也表現了他識事的人生智慧。

范蠡居陶,生少。少子長大後,范蠡次子因殺人而被囚禁在楚國。范蠡説:“殺人而死,該是如此,但身價千金的人不該死於大庭廣眾之下。”於是就讓少子去前往探視,並帶上一牛車的黃金。

範黎長子也請命想去,范蠡堅決不同意。長子説:“家有長子,今弟有罪,不派我去,而讓少弟去,是我不成器。”,説完欲自殺,夫人連忙説:“派少子去,未必能救次子,而先失去長子,怎麼可以這樣”

范蠡不得已派長子去,命其去找莊生幫忙,並叮囑説:“到楚國後就進獻千金給莊生,聽任他從事,千萬別與他爭。”長子出發了,卻在路上私積數百金。

范蠡長子到楚國後,把信和重金交給莊生。臨別時,莊村告誡説:“你趕快離開,千萬別停留,等你弟弟出來後,別問是怎麼回事。”

長子卻沒有聽從莊生的話而而私自留下,並把路上私積的數百金,分送給其他的自認為能幫上忙的楚國貴人。

莊生家很貧窮,但他以廉直聞名於國內,自楚王以下人民都像對待老師那樣尊敬他,作為信義之人,莊生對於范蠡進獻的黃金,並無意接受,而是打算在事情辦成後再還給他。而范蠡長子並不知其意。

莊生入見楚王,稟告説:“我觀察到天上有某星停留在某個位置,表明楚國會有災害。”楚王平素信任莊生,向他了解解決之道。莊生回答説:“只有德行可以消除。”楚王決定赦免罪犯來消除災害。

楚國貴人得到消息後連忙給范蠡長子報信。范蠡長子想,既然弟弟可以獲得赦免,千金送莊生,不是白白浪費了嗎?於是就又重返莊生家。莊生驚訝地問:“你怎麼還沒走?”范蠡長子回答説:“我聽説楚王要赦免我弟弟,特來告知辭行的。”

莊生明白了他的想法,就説,你自己進房內取金子吧。范蠡長子帶走了金子,獨自歡慶。

莊生因范蠡長子的行為感到羞辱,就入見楚王説:“您想以德行消除災難,可我聽見路人都説陶的富人范蠡之子因殺人囚禁在楚國,他家人用重金賄賂王左右之人,因而王不是因體恤楚國而行赦免,是為了范蠡之子。”

楚王大怒説:“寡人雖不德,怎麼會因為是范蠡之子就特別照顧?”於是令殺掉范蠡之子後,明日再下特赦令。

范蠡長子呢,自然是帶着死訊回到家。母親和國人都感到悲哀,唯有范蠡獨笑説:“我早就知道他弟弟會被殺,不是他不愛他弟弟,是有所不能忍呢!他從小與我在一起,見到我的困苦,為生的艱難,不忍捨棄錢財。而少弟生在家道富裕之時,坐乘完備,並不知財富的來源,因而很容易棄財,不會吝嗇。我先前決定派少弟去,就是因為他能捨棄家財,而長子不能。次子被殺是情理中的事,無足悲哀,我日夜在等他的喪訊傳來。”

范蠡派子救小兒的故事,也被稱為“三聚三散”的最後一“散”的故事。

范蠡祖師每到一處都能成名於天下,在名利面前,始終保持着清醒的頭腦,進退自如,以保全自身為根本,功名富貴的捨得,就在這先聚後散中,表現出人生的智慧,而給後人帶來的則是人生哲理的啓迪。

商聖范蠡,人生八智慧,得一便可贏一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95 字。

轉載請註明: 商聖范蠡,人生八智慧,得一便可贏一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