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樂安水南:河畔古村千年“活化石”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休閒

立冬時節,烏江河畔,“千年古村”--水南村暖陽融融,炊煙裊裊,漫步縱橫交錯的古樸深巷,典雅大氣的明清古建築鱗次櫛比,與小橋流水、十里香樟交相輝映,繪就出一幅恬靜優美的鄉村畫卷。■據《撫州日報》

歷史悠久現存多種明清古建築

地處樂安縣西南部的牛田鎮水南村,至今已有近1300年的歷史。因建於烏江南岸,故稱“水南”,是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2019年6月,該村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村內文物古蹟眾多,匯聚了古街巷、宅第、祠堂、書院、牌坊等多種明清古建築,已掛牌保護的就有46棟。

水南村地理位置優渥,因緊挨烏江,自古就成為四方商賈運貨的重要水上交通樞紐。水南村黨支部副書記丁德壽告訴筆者:“當時,水南村比較富裕,南來北往的大量客商都來這裏從事水產、米豆、米酒、藥材、金銀飾品等商品貿易。”據介紹,明清時期至今,村裏保存了正大街、廣聚街、下街等14條街巷,走過鵝卵石鋪就的老街,腦海中不禁浮現出當年村莊的繁榮興盛。

紅石牌坊最具特色的古建築

在水南村中心,一幢高大雄偉的紅石牌坊吸引了筆者的注意。據介紹,該牌坊名為“繼序其皇”,又稱紅石牌坊。牌坊通體均為紅石所砌,在四周青磚灰瓦的映襯下,温婉的硃紅色牆體更富韻味。正樓為廡殿式,四柱三間三樓,5層如意斗拱,層疊起檐,使整座牌坊看起來恢宏大氣。中門橫額上刻有“繼序其皇”四個大字,門體上浮雕着祥雲捧月、丹鳳朝陽、雙龍戲珠等各式圖案,生動展現了當時匠人的高超雕刻技法,也體現出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

據史料記載,牌坊建於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因村中丁氏十世裔孫丁浩平蠻靖匪,立下赫赫戰功,順治十年被敕封為“懷遠將軍”,因而賜建“繼序其皇”坊。“紅石牌坊是水南村最具特色的古牌坊,2006年,已被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文物保護單位。”丁德壽説。在丁氏大宗祠,大門上方高懸一塊原木色木匾,蒼遒有力的“丁氏大宗祠”字樣昭示着這棟豪門大院昔日的堂皇。如今,丁氏大宗祠內部還保留較多的石刻和碑文,門口一對紅石獅子和兩個紅色抱鼓石,均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前面那處青磚灰瓦的建築是萬壽宮。”順着丁德壽手指的方向,走近一處看起來並不起眼的建築才發現,裏面“別有洞天”。原來,萬壽宮是儒、釋、道三教一體的特殊建築,由古戲台、萬壽宮、關帝廟、蓮花庵組成,始建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已被列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紅色村莊紅軍部隊曾在村中駐紮

水南村不僅是千年古村,還是一個有着革命歷史的紅色村莊。村中古建築的牆上、屋內留有大量的紅軍宣傳標語。據縣誌記載,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朱德、彭德懷等紅軍將領率部隊曾在村中駐紮過。如今,戰火的硝煙早已散去,而這些存留的紅色印記,將永遠向後人傳遞着永不褪色的革命精神。

任何歷史遺蹟,都可稱作時間洪流中的“活化石”,因此,加大對它們的保護力度刻不容緩。據悉,自2016年以來,該縣積極統籌資金,對村內具有文物及旅遊開發價值的古建築予以修繕保護。與此同時,當地羣眾對古民居建築的保護意識也正逐步增強。丁德壽説,為了保護好古民居,一些村民還紛紛自發捐款進行維護、修繕。“水南村不僅僅是我們的家,更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產,它承載了水南村世世代代居民的鄉愁,因此,守護好這裏的一磚一瓦,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位於水南村村東的位置,有佔地面積108畝的古樟樹4000多棵,2016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認定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樟林。漫步林中,草木幽深,枝葉遮天,樟香襲人,令人心曠神怡。當天,吉安的遊客楊女士和朋友慕名而來,她説:“第一次看到這麼多、這麼大的樟樹,感覺很震撼,無論是水南村的古建築羣落,還是十里綿延的古樟林,都勾起了我對鄉村寧靜生活的嚮往!”

舉報/反饋